經過半年多的審查,中共7月20日正式公布被稱為“大內總管”的中央辦公廳原主任令計劃的六項罪名。巧合的是,6月被判處無期徒刑的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永康去年年底被開除黨籍時,也被定下“六宗罪”。
令計劃與周永康的“六宗罪”頗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點。比如,兩人的頭條罪狀都包括嚴重違反中共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保密紀律,但令計劃還被指嚴重違反了“政治規(guī)矩”。
遵守“政治規(guī)矩”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1月對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官方去年給周永康以及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定罪時,“政治規(guī)矩”這個詞還沒有正式出現。
在中共紀檢語境中,“政治紀律”歷來被放在首位,但“政治規(guī)矩”極少出現在正式文件中。按照官方解釋,政治規(guī)矩比政治紀律管的更寬、要求更嚴,其中包括:不得對中共的大政方針說三道四,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不得欺騙組織、對抗組織,不得默許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等等。
今年2月,官方在公布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的罪名時首度指他“無視黨的政治規(guī)矩”,如今令計劃被控嚴重違反政治規(guī)矩,顯示政治規(guī)矩已和政治紀律并列,成為中共紀檢部門查案的重點內容。
令計劃的其他罪名包括:利用職務便利為多人謀取利益,本人或通過家人收受巨額賄賂;違紀違法獲取黨和國家大量核心機密;嚴重違反廉潔自律規(guī)定,本人及其妻收受他人錢物,為其妻經營活動謀取利益;與多名女性通奸,進行權色交易;對親屬利用其職務影響力斂財牟利負有重要責任。
其中,貌似謹慎穩(wěn)重的令計劃被指“與多名女性通奸,進行權色交易”,有些出人意料。和周永康“與多名女性通奸并進行權色、錢色交易”相比,令計劃少了“錢色交易”,而“錢色交易”往往與嫖娼有關,顯示令計劃或許沒有像周永康那樣“放得開”。
不過,中共官員與異性“通奸”主要是違反黨紀,并不屬于法律處置的范疇。已經審結的周永康案表明,法院并沒有追究他與“多名女性通奸”的問題。預計令計劃也不會因此受到法律追究。
但令計劃其他罪名都有可能被法院追究。其中,“違紀違法獲取黨和國家大量核心機密”尤其令人關注。官方在周永康的審查報告中稱其涉嫌“泄露黨和國家機密”,法院判決周永康的罪名也包括“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由此推斷,令計劃也難逃類似的指控。
有媒體分析,令計劃罪名中的“大量”、“核心”等詞匯,顯示在涉及“國家機密”方面的違法問題,令計劃的程度遠超過周永康,影響和損失也比周永康大得多。但這一分析忽略了令計劃與周永康“涉密”的一個重要不同,那就是令計劃是“違紀違法獲取”核心機密,周永康則是“泄露”國家機密。如果令計劃只是違法獲取但沒有泄露核心機密,他因此受到的處罰未必會比周永康更重。
人們好奇的是,曾任中辦主任的令計劃當年負責安排、協調總書記胡錦濤以及所有政治局常委和委員的工作日程、安保和保健,可以說整天都在接觸核心機密,他為何“還要違紀違法獲取黨和國家大量核心機密”?
答案應該不是為了交易,否則令計劃肯定脫不了“泄密”的干系。或許正是因為長期位居整天接觸核心機密的“大內總管”,令計劃逐漸覺得“黨和國家”對自己已經沒有秘密,自己可以把探頭伸向任何一個角落。一旦東窗事發(fā),他才醒悟中共原來還有“政治規(gu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