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蘊含著中國歷年歷代豐富的歷史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學日益成為外國人由衷向往,由衷喜愛的文化遺產(chǎn)。由此,古代文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就會融入對外漢語教學,但是古代文學本身的枯燥,難度高,加之教學方法的古板,缺乏興趣以及中外文化的沖突又給這門課程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二者如何巧妙的融為一體成為本篇文章談?wù)摰闹攸c。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古代文學;教學
中國古代文學蘊含著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是以古代文學知識為核心的文化教學,二是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由于中國語言本身的特點和中外文化的差異,學生會對中國古代文學產(chǎn)生諸多的不適感。跨文化層面的問題往往是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學,其中的語言往往是無法用正常的語法思維去解釋的。那么教師在此就應(yīng)該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能力,做到如何將二者巧妙的融合,容易讓學生接受并理解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
一、古代文學的語法、語義讓學生難以理解
首先,文學語句中往往包含著漢語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及中國人的審美心理,無法完全用語法解釋清楚。例如:古代詩詞中的: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易被錯誤理解。正確解釋: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作“井欄”解?!掇o?!防锩鞔_注釋,床是“井上圍欄”。
而對外漢語課上學生則很難理解和接受。在我們古代,“床”的解釋有很多種:井臺;井欄;“窗”的通假字;取本意,坐臥的器具,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床”。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在散文中,句子的主語總是明確給出,只有在個別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主語省去的句子,而在古代文學中,詩人為了語言的簡潔凝練,句子的主語常常是不出現(xiàn)在詩句當中的。例如 杜甫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只有謂語,沒有主語。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在這首詩中,前兩句沒有主語,但隱含了主語“菊花”,第三句給出了主語,主語是“我”。這是一個很好地主語變換的例子。在古代文學中,這些都給學習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難以按照正常的語法思維去理解。
《江雪》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的詩,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這詩雖沒有一個“雪”字,卻能讓人想象出一幅鋪天蓋地的雪景,耐人尋味。
古代文學內(nèi)斂的語言中蘊藏著豐富的內(nèi)涵。但是,在對外漢語課上,學生常常會問一些讓我們覺得很奇怪,但在他們眼里又很正常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首先應(yīng)當予以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調(diào)動他們對古代文學的興趣,切忌予以打擊,這樣他們才會愿意趨近中國文化。其次,應(yīng)當盡量利用圖片多媒體、影視資料等把當時的歷史的、景物的等方面的內(nèi)容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的感受其中的真正含義。
二、詞匯翻譯的不準確性、不對應(yīng)性
有時候,同一個詞語承載的文化意義有所相同、甚至相反,甚至很難找到與其相似的詞語來解釋。當這些詞語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時候,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理解,甚至覺得某些詞匯運用到恰到好處。而對于留學生對中國詞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運用產(chǎn)生的不適應(yīng)感會很強烈。這樣學生很容易對中國古代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產(chǎn)生懷疑。有一些詞,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已經(jīng)具有了某種特定的意義。
例如:“竹葉、楊柳、菊花”等在古代都代表著特定的意義。其主要特點是形式簡潔、內(nèi)涵豐富,具有傳承性、象征性等特點。又比如“流水”,人們往往會想到時間和愁緒;再如“月亮”代表思念、“折柳”代表送別;再如植物中的四君子:梅、蘭、竹、菊,梅花含有高潔、傲寒、不屈之意,翠竹是清雅勁直品格的象征,蘭花孤芳自賞、懷才不遇,菊花展現(xiàn)高雅情趣。
這些物象中國人就會習慣地聯(lián)想到它們的意義及穩(wěn)定的指向。這類詞語雖然可以在留學生的母語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表達,但其母語卻不具有這些意象所包含的豐厚的內(nèi)容,難以將其獨特喻意全部表達。因而,這些詞語并不能引發(fā)學習者的情感想象,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僅不明白其中的意味,而且會與母語文化產(chǎn)生沖突。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問及學生為什么會采菊花時,學生回答:給死人用。這與陶詩中對高雅情致的追求大相徑庭;再如王昌齡《出塞》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兩句交織著歷史感與現(xiàn)實感,但學生面對“明月”和“關(guān)”這兩個充滿思念與戰(zhàn)爭描寫的詞卻無動于衷,而且會生發(fā)出疑問:戰(zhàn)爭怎么會有那么長時間?這些飽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東西,必須經(jīng)過老師的充分講解才可以讓學生明白,否則,僅憑字面學生是無法感受到其中的滋味的。因此,先要啟發(fā)學生尋找這些事物的特點,如讓學生發(fā)現(xiàn)菊花秋天盛開,不與春花爭妍斗艷,不畏暮秋的嚴寒。繼而,向?qū)W生介紹中國文化中喜好類比的思維模式,這在經(jīng)典文化中都有所表述。總之,對于漢語詞匯中已形成的意象,或是留學生母語文化中沒有的成語典故,要先進行詞匯本身的學習,教師要耐心地給學生介紹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內(nèi)涵,并試圖讓學生理解和接受。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強迫學生去接受一種概念,尤其是不要造成學習者與本國意象的沖突。求同存異是可取的方法。
綜述,作為對外漢語教師來講,對漢語和漢文化自身應(yīng)該具備比常人更多的知識和更深刻的理解,這是能更好教授外國學生的一個先決條件。在教學方法上應(yīng)該做到以下三點:1、做好學科定位,明確教學目標;2、緊密結(jié)合實際,豐富教學內(nèi)容;3、改進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教師應(yīng)當以學生為主,幫助學生擺脫母語的束縛,采用情景教學法,圖片教學法,多媒體教學。從教學形式上貼近學生的文化心理及實際水平。從教學內(nèi)容上來講,適當?shù)剡x取內(nèi)容簡單的文學詩句及作品,并加以白話文來通俗的解釋,讓更多的學者容易接受,而不至于產(chǎn)生厭煩心理。在選題的時候,盡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選取可以與學生母語文學進行對比的作品,這樣學習內(nèi)容就會具有針對性和相關(guān)性。從教學方法上來講,選擇合適的課堂用語,降低教學語言的難度,同時要在教授的過程中降低說教性,增強趣味性,運用圖片、影像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具體、感性地理解中國文化,從而消除他們學習的困惑。從教學目的上來講,古代文學最終的教學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的閱讀及交際能力,因而要以文化為線索進行,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文化,最終讓學生具有同中國人進行交流的文化能力。另外,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實地的問卷調(diào)查。具體問題參見附表。
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的調(diào)查問卷
您好,我們正在進行一項關(guān)于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調(diào)查,請您根據(jù)實際情況和感受如實作答。您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保密的,僅供研究之用。
1.您的國籍(Nationality)?
2.您的宗教信仰(religion)?
3.您現(xiàn)在就讀的學校是?
4.您所學的專業(yè)及方向(What is your Major?)
5.您現(xiàn)在就讀的年級(Grade)?
6.為什么選擇學習漢語?(What led you to select your major?)
7.你所理解的“中國古代文學”是什么?(How do you understand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8.現(xiàn)在的課程中有“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嗎?(Have you ever had the cours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uring your undergraduate years?)
9.你希望你的漢語課程中有涉及“中國古代文學”的課程嗎?(Do you want to have the cours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10.你所參加的考試當中涉及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考核嗎?(Do your examination contents includ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11.你認為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對自己的漢語學習重要嗎?(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for studying Chinese?)
12.你喜歡“中國古代文學”嗎?(Do you like Chinese AncientLiterature?)
14.不喜歡“中國古代文學”的原因是?(Why do not you lik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15.您最喜歡什么形式的中國古代文學樣式?(What is your favorite form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16.你認為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對自己學習漢語有幫助嗎?(Does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ave any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r Chinese-studying?)
17.你認為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對自己的漢語學習的哪些方面有影響?(In what way do you think ChineseAncient Literature can help you study Chinese?
18.學習“中國古代文學”會提升您對漢語的學習興趣嗎?(Will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increase your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參考文獻:
[1] 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袁新.跨文化交際與對外漢語教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3(2).
[3]沈光浩,何林英. 語言接觸對于漢語派生式新詞語的影響[J].江西社會科學,2015(2).
[4]沈光浩.漢語派生詞新詞語研究述評[J].唐山師范學院報,2014(1).
[5]時培根.淺論劉備“善哭”的性格內(nèi)涵[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7).
[6]馮立鰲.三國風云 人物正解[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
[7]周澤雄.追問三國——與羅貫中論理[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8]關(guān)四平.三國演義源流研究[A].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