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經(jīng)歷了小學階段對生字要求較高的語文教學,到中學之后,初中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較多,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活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絕大部分教師以及相關(guān)研究學者所面臨的難題。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味同嚼蠟
1.客觀原因。雖然語文是小中高考的第一門,是所有科目的理解基礎。但是“我是中國人,語文有什么好學的”這樣錯誤的思想影響了很大一部分家長和孩子,導致他們還沒開始學就從心理上輕視這門課。又由于語文試題很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像數(shù)學那樣要么全對,要么全錯涇渭分明,所以學生語文分數(shù)的差距小,于是滋生了“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在這兩種錯誤思想的擠兌下,學生對語文的認可度比較低。
2.主觀原因。在現(xiàn)今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部分老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根深蒂固,部分新教師不認真研讀教材,一直用他所以為的重點來授課,導致學生對語文的理解比較狹隘,使課堂失去了生機,使語文純粹淪為識記的科目,學生對語文提不起興趣。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建議——多管齊下
1.重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對教學工作起著先導作用,它往往決定著教學工作的方向。好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框架起整篇文章,還能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我在教授蘇軾的《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時,這樣導入:蘇軾說眾所周知,我是一個名人,政界名人、文化界名人??晌也幌衲銈兿胂蟮哪菢庸獠收杖?、一路平順。我因與當權(quán)者政見不和而屢遭貶謫。面對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面對無法回旋的劫難,親愛的孩子們,你們想聽到我的回答嗎?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了,馬上興奮地說想??! 然后通過讀準、讀通、讀懂、讀透四個環(huán)節(jié)把這節(jié)課理解了,在離下課還有五分鐘時,我又用多媒體展示了蘇軾的話:蘇軾我因與當權(quán)者政見不和而屢遭貶謫,一生仕途不平,但這又何妨?我笑然面對:貶至杭州,“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貶至黃州,“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貶至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這就是我面對人生不如意所做出的回答。孩子們,當你們遭遇挫折、面對人生的不如意,你們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學生紛紛踴躍回答,真實地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下課鈴聲想起,學生的回答還沒有結(jié)束,他們興致高漲,他們充滿活力!
我只是在備課時設計了一個前后呼應,沒想到課堂變新了,變活了,變得生機無限了,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教學設計,讓課堂煥發(fā)生機和活力。
2.重視孩子天性。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在課余時間,教師應注重孩子的天性和興趣,用誠心教育學生,使得學生能夠?qū)φZ文教師產(chǎn)生喜愛,從而對語文的學習也將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運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物品、話題等引入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使得學生能夠?qū)Ρ咎谜n的內(nèi)容充滿好奇,促使其奮進。
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文章時,我就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設計了“彎彎的月亮像什么”這樣的題來打開孩子的思維,展開孩子的聯(lián)想,孩子們的天性得到了發(fā)揮。學完文章后,接著我又設計了這樣一道題:“雞為什么要過馬路呢?”這下可好,雞為了去對面找東西、找朋友、家就在對面等,學生躍躍欲試搶著回答?!澳懿荒軅€性化一點呢?”我又提高了些難度,結(jié)果正如魔術(shù)師劉謙所說:“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
“綠燈亮了,雞想不走也浪費了一個綠燈,為何不走呢?”
“雞說別人都過馬路,我也就跟著過馬路吧!也許那邊有熱鬧看?!?/p>
“別人都在減肥,雞也趕著減肥呢,所以過馬路,多走些路唄!”
“雞過馬路也是無奈啊,周扒皮讓他提前上班呢!否則要扣工資啊?!?/p>
“剛上完數(shù)學課,雞想證明,兩點之間是不是直線最短!”
瞬間,課堂因為這個問題而充滿活力。
3.重視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教育領域的相關(guān)設施也得到了提高。多媒體教學工具如投影、實物投影、白板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利用圖像、文字、聲音等效果,對學生的感官進行沖擊,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使得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充滿活力。例如在教授《活板》時,可運用多媒體將活板的制作過程進行動畫展示,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活板制作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樣在學生體驗到文章內(nèi)涵的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當然會充滿活力。
總之,初中語文是學生時代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實際教學期間,語文教師應根據(jù)時代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重視教學設計、重視孩子天性、重視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不斷地讓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
朱金燕,教師,現(xiàn)居江蘇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