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是知識豐富的陣地,是奇思妙想的空間,是生活的集中體現(xiàn)。語文是生活,語文是智慧,讓學生建立起生活的智慧,就要讓語文課堂“動”起來。在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學過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種給予和接受的過程,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如今,我們認識到了這種判斷其實并不符合實際。教育面對的是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改變的不是學生的外部,而是學生本身。我們所做的,全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醒悟了這一過程,我們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實是學生本身。在教學中,互動存在著師生間的互動和生生間的互動之分。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呢?
一、建立新的師生關(guān)系
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地“動”起來,教師的角色必須發(fā)生轉(zhuǎn)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交往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討論、觀察時,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shù)姆绞剑o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quán)威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讓學生互動起來
未來社會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合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能否概括與吸收他人的意見等。因此,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調(diào)的群體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調(diào)的群體合作精神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行動”起來,學生在組長帶領下,更加主動地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卻有條不紊,因為在互學時,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了,為了小組獲得成功和鼓勵,他們互相補充,以求答案完整、具體,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協(xié)作求知精神。合作學習營造了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機會。每位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并解答問題,變原來的單純旁觀者為積極參與者。學生們在研討中自由發(fā)言,當一個同學對問題的理解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求其他同學幫助,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并在評價對方的過程中學會評價自己。這種方式把學生從單一的不平衡的師生交往和狹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均衡、平等的學習鍛煉機會,真正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使全體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現(xiàn)和認識的機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這種場所和機會,使之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三、挖掘?qū)W生的特長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人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高中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區(qū)別于他人,自己擁有的特長。的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或擅長歌唱,或擅長繪畫,或擅長表演,或思維敏捷……教師若能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挖掘?qū)W生的特長,讓他們在課堂表現(xiàn)自己,學生就會通過參與,體驗到參與教學的快樂、成功的快樂,不僅能讓學生“動”起來,還能讓他們一展自己的才能,從中學到知識。在即將結(jié)束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讓他們表演,比如在學習《雷雨》時,可以讓學生表演舞臺劇,鍛煉學生,也挖掘了學生的特長,而且還挖掘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每一個同學的特長,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表現(xiàn)自己和參與教學的機會,而且也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取了知識,使每一個同學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意識,應該讓學生明白的就是只有全方位的調(diào)動所有感官,才能更好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調(diào)動學生,讓學生整個“身心”動起來,讓他們在活動中解讀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時的教師應是名組織者、管理者。我采用的是辯論中求知這一方法。如學習《鴻門宴》可以讓學生討論“項羽是不是英雄”對于這樣的辯論會,可以讓學生查閱各種資料,然后分成兩派,有理有據(jù)的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學生把他們的想法說了出來,“動”了起來,也逐漸了解項羽的性格特征。
葉宏,教師,現(xiàn)居山東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