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秀
烏賊性平,味甘咸,入肝、脾、腎經。主治女子漏下赤白、經少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足痛、除濕斂瘡、潰瘍病、胃酸過多、吐血衄血、崩漏帶下、遺精滑精、外傷出血、瘡多膿汁等。《本草求真》中記載,烏賊“入肝補血,入腎滋水強志”。入肝者,是指其補血的作用;入腎,是有滋陰之功。由于其有良好的補血作用,因此常食烏賊對婦女血虛性月經失調,如月經過多或月經提前等,有止血調經及減少經量的作用;對婦女帶下清稀,腰疼、尿頻等也有好處。
烏賊的墨液也含有多種有益的成分,它包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等有機化合物,除了提供營養(yǎng)、有助于促進胃液的分泌之外,還可以用于食療。國外研究人員從烏賊墨中提取出一種抗癌物質,它是一種由糖、蛋白質、類脂等組成的復合糖。他們在30只老鼠上接種癌細胞,再給其中15只服用復合糖。結果沒服用這種物質的老鼠全部死亡,服用復合糖的老鼠中有9只治愈,其余的也都延長了壽命。烏賊入藥始載于東漢末年的《神農本草經》。梁代《名醫(yī)別錄》云:烏賊“益人”;明代《本草綱目》謂“益志強志”;《醫(yī)林纂要》言:“作膾食,大能養(yǎng)血滋陰,明目去熱”;清代《飲食居飲食諳》稱:“療口咸,滋肝腎,補血脈,理奇經,愈崩淋,利胎產,調經帶,療疝瘕,最益婦人”;《本草求真》記載更評:“烏賊魚肉按書上言氣味酸平,又言其味珍美,食則動風與氣,其治載能益強志,及通婦人月經,可知其性屬陰,故能補肝入血,入腎滋水強志,可使月事以時而下也。”
烏賊肉中無刺、味感鮮脆爽口。據(jù)分析,每100克烏賊肉(鮮品)中含蛋白質13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1.4克,熱量267.7千焦,鈣14毫克,鐵0.6毫克,維生素B10.01毫克,維生素B20.06毫克,尼克酸1毫克,而且富有藥用價值。烏賊骨殼含碳酸鈣、殼角質、黏液質及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烏賊中的墨汁含有一種粘多糖。女子一生,不論經孕產乳各期食用皆宜,有養(yǎng)血、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之功效。
下面介紹烏賊幾款食療藥膳方。
烏賊燉雞 原料:土雞一只(母雞約500克),烏賊250克,黃酒1茶匙半,鹽1茶匙,姜2片,蔥2條。
制作:1.用清水發(fā)制烏賊,浸泡半個小時后撈出洗凈,然后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由于烏賊大小不同,所以浸發(fā)以無硬心為宜。但去內臟前要先摘除墨囊并要將眼球翻出,再用清水將魚體內外的污物及墨汁洗凈;2.雞切塊,烏賊切成塊,砂鍋內一次性盛足夠量的清水,將雞塊、烏賊放入,黃酒、姜、蔥一起放入,大火燒開后,用文火約燉3個小時左右;3.燒開后,用勺撇去浮沫,盡量撇干凈;4.最后加鹽調味。佐餐食用。
功效:用于產婦補益氣血,增加乳汁。
烏賊百合雞湯 原料:烏賊、百合、枸杞、雞腿2只、雞翅4只。
制作:1.烏賊干和百合干要提前泡發(fā);2.將雞腿與雞翅剁成相當?shù)拇笮。?.鍋內燒上適量水,水開后,將處理好的雞腿與雞翅在水中焯至三分熟,撇去多余的油沫,讓湯更醇厚;4.將烏賊切絲,用少許菜油大火翻炒,同時放入適量冰糖一起炒2分鐘再將雞腿投入鍋中不斷翻炒至八九成熟后,倒入涼水(水量看個人想要多少湯,最好一次添夠),蓋上鍋蓋,水開后,整鍋倒入準備好的砂鍋,中火燉15~20分鐘。起鍋前,將枸杞投入悶1分鐘,即可。佐餐食。
功效:滋陰、養(yǎng)血、通經。可做月事不調等癥。
海帶烏賊煲 原料:玉米、海帶絲、烏賊仔、姜片、蔥段、鹽、胡椒粉、清水、香油。
制作:玉米切段,海帶絲洗凈,烏賊仔收拾干凈,沙鍋加清水,放姜片及蔥段燒開,放入玉米、海帶絲、烏賊仔,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小火煲3個小時,放鹽、胡椒粉調味,出鍋前淋香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補肝滋腎,明目去熱,用于安胎、利產、崩漏、帶下等癥。
烏賊骨燉豬皮 原料:烏賊骨15克,豬皮60克。
制法:豬皮切成小塊,同烏賊骨和水,隔水燉爛,食豬皮,每日2次,3~5次見效。
功效:健脾、固澀、止血。適用于身體虛弱及血熱型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