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丹
摘 要:在倡導素質教育,強調新課改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面臨一定挑戰(zhàn),然而如果我們換一種眼光重新審視中國古代教育,卻發(fā)現(xiàn)其實古代的許多教育理念,不但沒有過時。反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更為迷人的風采,也為今人推開了一道更為寬闊的大門。孔子的 “樂學”思想即是如此。應該說,它對數千年后的我們有著不可估量的啟迪作用。
關鍵詞:孔子;樂學;教育思想;現(xiàn)代教育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至今,在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前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的“樂學”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精華。所謂“樂學”,就是學生熱愛學習,熱愛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有幸福感、快樂感。今天,對孔“樂學”思想進行回顧與借鑒,對提高我們當前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樂學”思想淺析
“樂學”一詞最早見于《禮記》之《學記》篇。《禮記·學記》中曰:“大學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論語》開篇即強調“樂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鬃映缟幸环N樂觀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并且由此出發(fā),把學習境界分為三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他認為,在知之、好之、樂之這三種學習境界中,以樂之為最高境界,只有樂之者學習效果才最好,所以要強調“樂學”。
孔子認為學習本身應該是快樂的,要帶著一顆快樂的心去學習,同時學習時應該會產生快樂的情緒。這一點在孔子的得以門生顏回的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是“樂學”一個典范??鬃釉潛P他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禮記·學記》也正面闡述了善學者樂學思想,發(fā)展了孔子關于學習活動本身應該是快樂之事的觀點,曰:“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當然要快樂的學習不僅要靠學習者自身,教師的“樂教”也同樣重要,孔子在其“樂學”思想中同樣強調了教師“樂教”的重要作用。他強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主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發(fā)揮積極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自己做到樂學、樂教,才能促進學生的樂學。教師不僅要樂教,還要善教。簡單地說,孔子身上有一種“向師力”,在 樂教”方面,他為我們作了很好的典范在《論語·子罕》篇里,孔子弟子顏回曾云:“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記述了孔子樂教、善教的實踐活動。
2 “樂學”思想實施的困境
在孔子提出樂學思想后,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樂學”思想不斷完善,不斷豐富,在古代教學實踐中發(fā)揮過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在我國教育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樂學”思想雖然源源不斷地流淌了數千年,卻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樂學”教育思想也很難成為教學的主角。而長期占據中國教學實踐主導地位的恰恰是與“樂學”相對立的“苦學”思想。那么,樂學教育思想源遠流長,為什么卻始終沒有形成磅礴之勢呢?我認為這和樂學本身有很大的關系。
首先,樂學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教育,一旦涉及情感,教育就變得很難控制。情感是人的一種重要而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雖然它始終伴隨著人們的實踐活動,但人們對它的認識卻有著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人們無法輕而易舉的控制情感。這是有關樂學思想數千年來整體發(fā)展緩慢,有時甚至裹足不前,難以成為社會教育思想主流的直接原因。它嚴重地影響了“樂學”思想的發(fā)展,造成了該思想雖源遠流長卻長期“曲高和寡”的局面。
其次,在中國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學生和老師很難做到“樂學、樂教”。學生每天學習的內容都是考試要考的科目,無暇顧及其他,所以很有可能學生的學習僅限于應付考試,而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希望學習,而且他們也沒有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教師也是如此,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就一味地強調“死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強調正確的學習方法也不注重和學生的交流。以上這兩點嚴重阻礙了“樂學”教育思想成為教學實踐的主角,讓“樂學”思想難以投入實踐。
3 “樂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中國當代學校教育、課堂教學常常講究一個嚴肅,莊重的教學氣氛,似乎唯有如此才符合師生之禮,教學之道。這就使苦讀往往流于形式,表面化。因為成功的求學者都知道,如果每天正襟危坐,上刑一般的苦學,那實際學習效果其實是事倍功半的。從生理學和認識論的角度來看,人在精神愉悅的時候,大腦皮層腦細胞處于相對興奮狀態(tài),精神最集中,反應最機敏,思維最恬躍。如果此時處于學習進程中,整個人由腦到心到四肢百骸都暢通無阻,呈現(xiàn)出一種開放的狀態(tài),那么吸收知識的速度則是事辦功倍的,學習效果也就達到了孔子所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這“樂之者”的最佳學習境界。
我認為“樂學”的現(xiàn)代意義有一下幾點: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樂教”,發(fā)揮情感管理的動力功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快樂的情緒及氣氛中學習,不僅能學得積極主動,而且能學得生動活潑,富有高效性及創(chuàng)造性,使聰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
(2)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心理學證明當人處于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中時,精神最為集中,能夠激發(fā)全身心投入學習的熱情和克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的勇氣,其學習的效率是事辦功倍,學習的效果也最佳。強調“樂教”,倡導快樂學習的情緒與氣氛,可以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智能潛力提供最佳的情緒背景。
(3)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只有當學生達到“樂學”的境界,才能以學為樂,遇苦不苦,苦中求樂,表現(xiàn)出正確的“苦樂觀”?!皹穼W”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可以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提供必要的情感基礎。這正是學生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和我們對學生應努力加以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
新課改以來,我國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日益嚴峻。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yǎng)出適應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所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弘揚“樂學”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大力倡導快樂教學,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和必然??鬃拥慕逃枷腴W爍著智慧之光。即使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對我們的現(xiàn)在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引導現(xiàn)代教育正確發(fā)展的重要燈塔。
參考文獻
1.藏梅.中國傳統(tǒng)“樂學”思想今探.[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報,2002(04).
2.吳靜.學習即快樂,教育即發(fā)展.[J].中國科學教育,2005(11).
3.張召琪.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對現(xiàn)行教育的啟示.[J].中國科技信息,2005(15).
4.李如密.孔子的樂學思想和樂教精神.[J].江西教育科研,1992(04).
5.馬榮華.孔子“樂教”“樂學”思想的現(xiàn)代和諧運用.[J].決策探索,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