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現(xiàn)代生物制藥技術》作為中職學校生物制藥專業(yè)來說是一門主干核心課程,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職業(yè)能力素質,使學生適應今后工作崗位的要求及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該精簡講授內容,加強實驗實訓,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優(yōu)化考核方式。
關鍵詞:中職 現(xiàn)代生物制藥技術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a)-0147-02
《現(xiàn)代生物制藥技術》對中職學校生物制藥專業(yè)來說是一門主干核心課程,涉及現(xiàn)代生物技術在制藥領域中的應用,其高新技術不斷為醫(yī)藥行業(yè)提供新產品、新劑型,正在改變生物制藥業(yè)的面貌[1]。職業(yè)教育要適應地方經濟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使其能很好的勝任工作崗位要求。但中職生的學習基礎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無法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就無法提高學習興趣。但他們絕大多數(shù)智商不低,有的甚至思想還很活躍。在《現(xiàn)代生物制藥技術》這門課程教學中,如何做到“以應用為目的,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適度[2]”,真正體現(xiàn)“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為發(fā)展技能為核心”的職業(yè)教育宗旨,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和一直探索的問題。筆者結合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以及本門課程性質、任務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反復嘗試,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對本課程教學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旨在提高教學質量。
1 課程介紹
我校選用是中職教學改革系列教材,本教材吸納當前生物制藥技術發(fā)展的內涵和外延,結合當前生物制藥領域的產業(yè)化特征,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法,以生物藥物的制備技術為主線,依據(j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次序,從生物藥物、天然藥物、發(fā)酵藥物、細胞與免疫藥物、基因藥物及分子診斷試劑等方面,講授生物藥物的來源、生物藥物原料生產的主要途徑以及傳統(tǒng)、成熟的生物制藥技術流程,要求學生掌握和熟悉相應的知識,為將來從事生物制藥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職業(yè)技能基礎。
2 優(yōu)化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課堂教學“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工作崗位特點來授課。由于課時分配和課本內容分配成反比,筆者結合教學大綱、中職學生學習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篩選,力求“少而精”,突出重點,使大多數(shù)學生能舉一反三,聽得懂、道得明、用得上。
對于生物提取制藥來說,涉及生化分離技術,比如細胞破碎、沉淀、色譜等分離技術和干燥技術與實際生產聯(lián)系較為緊密,這些知識點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詳細介紹,使學生在教室里就能對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工序有很清晰的認識。
對于血液制品相關知識來說,在生物制品基礎及技術課上已經學過,授課過程中就可以花相對較少的時間,甚至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講授,教師最后進行點評總結。
3 語言通俗易懂,使學生容易記憶知識點
大多數(shù)中職生從小就對學習失去信心,不喜歡學習,不愛學習,對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更是抗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習興趣,才有可能讓他們學到知識?!冬F(xiàn)代生物制藥技術》是生物技術與藥學的結合體,涉及到的理論原理都比較深奧,若尋根究底,長篇大論的講解,學生肯定“聽不懂,很枯燥”,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3]。
講解基因工程的主要內容時,以“分、切、接、轉、篩、表”簡化其過程,并利用“基因工程剪刀、繡花針”這些工具,將整個基因重組操作過程有效的聯(lián)系起來,這樣講解方式通俗易懂,還很形象的把限制性內切酶比喻成剪刀,DNA連接酶比喻成繡花針,這樣學生不會覺得太枯燥,還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便于記憶。
4 加強課堂互動,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往往缺乏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4.1 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以學生為“主角”,以學生講為主,以教師點評為輔,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精髓[4]。組織課堂討論是拓寬信息通道,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形式[5]。
比如在講授完酶工程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之后,布置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固定化細胞法生產6-氨基青霉烷酸?學生可以借助手機上網(wǎng)收集相關資料,討論,發(fā)言講解,其他學生補充,各組點評,最后教師對課堂情況及時評價,對知識點再做相應補充。
4.2 互問互答
本課程每周3次課,每次課都是一段相對獨立的學習時間,每一次上新課之前,老師都會先適當復習上一課的知識點。大多數(shù)老師會在下面先準備復習提綱,讓學生回答問題。這種復習方式對學生而言是被動的掌握知識的過程,他不會自己去整理知識,找出重點。筆者采用學生互問互答的方式,即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問題及問題的答案,然后一個問問題另一個回答問題,提問題的同學對問題的回答正確與否進行評判。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復習,主動梳理所學知識,尋找知識的重難點。
5 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5.1 多媒體的應用
當前學校都是信息化教學,多媒體成為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可以將抽象深奧的知識簡單明了、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將課本知識印在大腦里。比如在講授基因重組技術這節(jié)內容時,采用flash動畫技術模擬外源DNA通過質粒介導導入到大腸桿菌細胞的過程,學生可以從抽象的理解提升到形象的認識,從而了解基因重組是怎么一回事,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5.2 案例教學法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教學案例的呈現(xiàn)和分析,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制藥學知識的內在渴求,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掌握有關內容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6]。比如細胞工程技術授課中,涉及免疫學的基本知識、疫苗制備過程,僅用講述的方法很難讓學生理解清楚。通過生活中接種疫苗,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抗原、抗體,通過培養(yǎng)微生物,獲得抗原、抗體,這種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顯著提高。
5.3 問題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法
問題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是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角色的轉變。教師通過精心準備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授酶固定化技術時,教師提問:生物細胞為什么能不停地快速進行新陳代謝?學生會說出他們的答案,老師給予肯定后,告訴學生主要是由于細胞內存在大量的酶,而細胞可以重復的利用這些酶來進行催化化學反應。而在實際生產中,要使離體的酶能重復使用且不影響催化效率,就必須將酶固定化,從而引出什么是酶的固定化?什么是固定化酶?酶的固定化有哪些方法?這種問題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法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還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5.4 板書
學生習慣了多媒體教學,教師適當?shù)陌鍟ㄟ^文字、圖形、符號,將知識點呈現(xiàn)在黑板上,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還能改善學生的視覺疲勞。
6 注重實驗實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實訓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yè)教育的閃光點[7]。實驗實訓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在整個實驗實訓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
往屆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實習單位反饋回來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我校生物制藥課程組通過修改實驗實訓計劃,不僅對課時進行了改動,而且對實驗實訓內容也做了調整,目的是使學生都能參與到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真正從實踐中掌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7 設立激勵機制,優(yōu)化考核方式
想要學生能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中,除了教師認真?zhèn)湔n,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做出獎勵。可以是口頭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還可以是加分獎勵。我??荚嚦煽儾皇菃渭兊囊跃砻婵挤譃橹鞯脑u價方式,而是以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等三方面作為總評成績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而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比如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實驗做得很好等,我們可以通過加分,讓這些分數(shù)成為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的一部分,這樣做得目的主要是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好但又想學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很大的鼓舞。
課程結束以后,教師通過考前輔導、解答疑難問題等方式,幫助學生強化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到考試不是被動地接受檢查,而是主動的收獲學習成果的過程[9]。通過設立獎勵機制,優(yōu)化考核方式,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更有信心。
8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結合中職教育的目的和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及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白士新.論生物制藥的發(fā)展及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J].探索爭鳴,2009(8):39.
[2] 任宏偉.高職《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9):111-112.
[3] 李艷萍,張立虎.高職藥學專業(yè)生物制藥學教學方法初探[J].讀與寫雜志,2008,6(5):85.
[4] 丁麗紅.完善法學課堂討論方法之我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3):61-62,65.
[5] 吳云舟.課堂討論在生物制藥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天地,2013(6):171-172.
[6] 羅少華.案例啟發(fā)式教學在生物制藥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0:197-198.
[7] 朱秋華,尹尚軍,陳永福.“專業(yè)對接產業(yè)”模式下生物制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初步構建與實踐[J].教改縱橫,2008,3(1):27-30.
[8] 王莉艷,張浩波,李健蘋,等.論加強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3):22-26.
[9] 左勇,謝萬如.生物制藥工藝教學改革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6(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