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外婆的日用家當》這個短篇小說中,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通過對母親、迪伊和麥基這三個黑人女性人物的矛盾沖突關系,展現了黑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兩種看法:母親和麥基堅守傳統(tǒng)文化,迪伊受現代白人文化影響,從根本上否認自己的黑人文化傳統(tǒng)。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分析白人文化沖擊對于黑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關鍵詞:黑人傳統(tǒng)文化;文化沖擊;困惑;堅守
雖然美國社會文化以“民主、自由、平等”著稱,但也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美籍黑人通過不懈的斗爭擺脫了做奴隸的命運,但他們仍處于被歧視的狀態(tài),而他們所屬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也受到白人文化的沖擊。黑人傳統(tǒng)文化由于離開了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面臨著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危險,有些黑人本身也會傾向于追逐白人文化,貶低黑人文化,使得黑人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陷入困境?!锻馄诺娜沼眉耶敗愤@篇文章中,舊被子這一外婆留下的家當象征著黑人文化遺產,母親、麥基和迪伊對于被子的處理方式折射了她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態(tài)度。
1 迪伊對于黑人文化遺產的困惑
迪伊是一個自信、美麗、個性自我的女孩,她生得比普通黑人要白一些,頭發(fā)好看,身材勻稱,喜歡用顏色鮮艷的衣服打扮自己,這些都和身有殘疾、瘦小丑陋的妹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迪伊的優(yōu)越感不僅體現在她的外貌,更是體現在她的文化水平上,她接受過教育,知識儲備比整日在鄉(xiāng)村勞作的母親和妹妹多得多,所以自覺或不自覺得試圖將她所接觸的文字、謊話、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強加在母親和妹妹身上。文章中這樣寫道:“She washed us in a river of make-believe, burned us with a lot of knowledge we didnt necessarily need to know.” 在這里,“wash”和“burn”用其比喻義,暗示了白人文化如洪水猛獸一般沖擊著黑人傳統(tǒng)文化,如烈火燎原般吞噬著黑人傳統(tǒng)文化。有個細節(jié),迪伊在拍完照后,吻了吻母親的額頭。在西方禮儀中,晚輩吻長輩應當吻下頜,吻母親額頭這一細節(jié)體現出迪伊的高傲與不守禮節(jié),她打心底里瞧不起黑人,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還有,迪伊寫信給母親說她會來看母親和妹妹,但絕不會帶上朋友,這體現了她不能正視自己的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雖然她是黑人,但她所受的白人教育和接觸到的白人文化使她對黑人文化產生了歧視,所以她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排除在黑人群體之外了。
但另一方面,迪伊卻對黑人文化遺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向母親要攪乳器的蓋子和攪乳棒,但她不了解這些東西的歷史,只是為了裝飾和藝術用途;翻箱倒柜地找到兩床“百納被”,但她既沒有拆補過被子,也沒有透過被子的拼圖看到值得黑人們驕傲的歷史和他們祖先的文化。這兩床被子的歷史就是這個家族的歷史,是黑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銘刻著母親對祖先的記憶。但是,迪伊對于文化遺產的繼承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挖掘到日用家當背后的故事和意義。
2 母親和麥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
母親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體型粗壯、力大如牛、勤奮能干的農村婦女,能像男人一樣宰殺牲畜,并且不顧形象地大口吃掉剛烤得熱騰騰的動物內臟。這樣的母親形象與迪伊所期望的苗條勻稱、頭發(fā)閃亮、皮膚柔潤的母親截然相反。
迪伊的妹妹麥基長相一般,甚至有些丑陋,而且一場大火在她身心上烙下了難以愈合的傷疤,這些都是她自卑、膽怯的原因。她不像姐姐那么特立獨行,而是非常依賴母親,在對待黑人文化和家庭傳統(tǒng)上,與母親有很多共同之處,她繼承了母親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對日用家當的歷史了如指掌,并且記憶深刻,用迪伊的話說是“Maggies brain is like an elephants.” ——她清楚攪奶棒的來歷,明白百納被的歷史和意義。然而,在姐姐迪伊態(tài)度強硬,試圖爭搶原本屬于她的百納被時,她卻寬容而又謙讓,說即使沒有那些被子,她依然會記得外婆。
迪伊一直想要得到的那兩床舊被子是黑人文化遺產的象征,姐妹兩人對被子的不同情感折射出他們各自對其文化遺產的不同態(tài)度。麥基對被子的理解基于她家庭感情紐帶和血緣關系,而迪伊只是想把百納被掛起來做裝飾,把古老的家當擺放在桌子上觀看,對這些“老古董”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不甚了解,也不感興趣。從本質上講,迪伊對其出身背景及文化的認同感非常淺薄。因此,明智的母親把被子從迪伊手里搶過來交給了麥基,因為她知道麥基才是對黑人文化遺產真正的繼承者。
故事的最后,母親和麥基兩人坐在夕陽下,淡然地目送叛逆的迪伊絕塵而去。迪伊和她的男友去繼續(xù)追尋他們的新生活,把其黑人傳統(tǒng)文化背景拋在腦后,而母親和麥基繼續(xù)堅持著她們最初的文化選擇。
3 結語
非裔美國人的歷史是一部充滿痛苦、不公正和恥辱的歷史。但是它是由那些值得尊敬和敬仰的實實在在的人編織起來的真正的歷史和遺產,有如碎片編織的五彩百衲被那樣絢爛迷人。因而美國黑人不應該忽視和拋棄他們原有的文化傳統(tǒng),而應該珍惜它們,將它們代代相傳下去。
參考文獻
[1]趙立偉.重建民族聲音[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09).
[2] 張曄.黑人文化與白人強勢文化的撞擊[J].北方論叢,2002(6).
[3]張漢熙.高級英語(修訂本)[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12.
[4]李正林,張名高.高級英語精讀精解(修訂版)[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馬慶然(1994—),女,山東省菏澤市人,就讀院校:山東大學(威海),專業(yè):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