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萍
【關鍵詞】 小學;思想與品德課;教師;愛心;耐心;
插圖;運用;資源整合;討論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118—01
小學思想與品德課是實施小學德育的主渠道,能促進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那么,如何優(yōu)化思想與品德教學、達到育人的目的呢?下面筆者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本身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思想與品德課教師不僅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而且還要有愛心、耐心,這種愛心和耐心應體現(xiàn)在教學上。此外,責任心也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教師要時時刻刻想著自己肩負的責任。有不少教師會認為自己的責任心足夠強,僅僅把教育看成是完全傳授知識,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其實教育本身的內涵是豐富的,絕非僅僅是傳授知識那么簡單。即使不當班主任,也需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活學活用課文插圖
思想與品德課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它的每一課都配有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插圖,這些插圖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對課文直觀、形象地補充說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靈活運用這些插圖,既讓學生弄清圖意,又讓學生用流利的語言把插圖的意思表達出來,這樣做效果會更好。
三、注重學科間的資源整合
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科資源和思想與品德課的資源進行整合,對其他學科的課程資源擇優(yōu)而用,讓“客觀問題”變?yōu)椤爸饔^優(yōu)勢”。例如,在“品德與社會”主題活動“感恩父母”一課中,教師首先利用汶川地震的相關文字資料,細致地講述了歌曲《天亮了》背后所隱藏的另一個父母與孩子間發(fā)生的深情故事,然后把語文《媽媽的賬單》一文中的孩子與父母的賬單、現(xiàn)代詩歌等資源運用到思想與品德課堂教學中,這些語文課程資源貼近本課主題,將學生從“遙遠的感動”拉回到“現(xiàn)實的生活”,不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父母的感恩,讓學生明白了這份賬單背后承載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的深厚感情,更讓學生懂得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理解父母、孝順父母,可謂一舉多得。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要想使思想與品德課堂生動活潑,寓教于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能從感情上叩擊學生的心弦,讓思想與品德課同磁石吸鐵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心。
五、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在上思想與品德課時,要改進過去墨守成規(guī)“死教書,硬灌輸”、“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要想方設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要經常采取“討論法”、“對話法”、“讓學生說”等教學方式。如,我在教學“和同學友好相處”一課中,首先讓學生說說:“如果你的同學不小心把你心愛的東西損壞了,你的第一反應是怎樣的?”一部分學生說:“只要他道歉,就沒關系?!币徊糠謱W生說:“很生氣,不理他?!边€有一部分學生說:“要他照價賠償?!蔽倚χ鴨査麄儯骸巴瑢W們,你們都按自己的心愿處理了這件事,開心嗎?”學生有的說開心,有的說不開心。有一個學生則說:“前幾天同桌把我的文具盒弄壞了,他向我道了歉,我說沒關系,回家我讓爸爸修好了,他沒有責怪我,還夸我是好孩子?!贬槍ι鲜霭l(fā)言,我高興地告訴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大家想想,剛才的發(fā)言中誰的想法最值得大家學習?”最后同學們達成了共識:要心胸開朗,不斤斤計較,要樂于交往,和同學友好相處,才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相互促進學習。
六、讓學生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學到知識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心理需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足夠的思維和表現(xiàn)空間,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讓學生以類似游戲的方法體驗或表演自己的心理和行動,自編、自演一些生活小品、小故事,或者模仿一些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或者把一些喜聞樂見的小品、競猜、競賽、搶答、辯論等感興趣的話題引到課堂上來,甚至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xù)進行探索、探討、交流有關信息。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又能培養(yǎng)他們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使學生在生活中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從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