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來
如果把記實性作文稱為“寫實”的話,那是基于其描寫對象來自客觀事物,是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與描繪。那么,在此過程中,作者油然而生的感慨與念想,就可以喻之為“寫意”了,因為,它充滿了作者的臆想與希望,以想象為外衣,賦予其深刻的內(nèi)涵。想象,起始于記敘。不管是再造想象,還是創(chuàng)造想象,盡管呈現(xiàn)的方式不同,但一定以所需記敘的現(xiàn)實表象為基礎。想象性習作,便是對豐富的表象融入個體的情感與愿望的指向性表達,它或在記敘中再造形象,或在描寫中創(chuàng)生。體現(xiàn)記實性作文生命力的“具體、生動、形象”的習作內(nèi)核一樣會依附在想象作文中。因此,要寫好想象性習作,也應從學習記實性作文起步,在“寫實”中磨礪“寫意”功力
一、在記實性作文中,學習選取想象素材
有這樣一道六年級考試習作題:有的同學想成為一名軍人,在祖國海疆上保家衛(wèi)國;有的同學夢想成為一名醫(yī)生,解除親人的病痛;有的同學夢想買彩票中大獎,將錢用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或幫助別人;你的夢想是什么?為什么有這樣的夢想?請你以“我的夢想”為題,也可以自擬題目,寫一篇想象作文,內(nèi)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己筚|量分析發(fā)現(xiàn),有一半以上學生選取“夢想買彩票中大獎”,大部分都寫“中獎后,捐錢給得重病的人,一下病就治好了”。由此可見學生對想象性作文選材上不精心,誤以為敢想象,內(nèi)容夠離奇就是好的想象性作文。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在記實性作文指導中,幫助學生巧妙挖掘想象素材,從而遷移到想象性習作中。如教學《莫高窟》第三自然段可以先引領學生感受本段的寫法是“列數(shù)字、展開聯(lián)想”,然后出示另一幅壁畫,讓學生觀察仿寫。這樣的“想象性事物”是對相關課文內(nèi)容的加深理解與有效拓展,不突兀,不另類,學生能夠展開合理想象,寫出具體、有感情的短文來。
二、在記實性作文中,夯實想象的真實性
想象性作文的第一要義是想象要以客觀現(xiàn)實為基礎,要體現(xiàn)真實性。在記實性作文教學中,可以有效夯實想象的真實性。
1.堅持生活本來面目的描摹,夯實想象的真實性。比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3”,要學生觀察一幅畫,并在畫上添幾種動物。先簡單寫圖中景物,再寫一種或幾種自己添的動物。還可以給圖涂上顏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先說后寫:第一步,由“畫”想“畫面”。教師用親切的語氣,朗讀學生寫的畫面句子,讓學生閉上眼睛聽。第二步,畫中想景物。教師問:我的小寶貝,你變成了誰呢?你在哪兒呀?巧妙地將學生擬人化為畫中“物”——“我是只小魚!”“我要變成大雁!”……第三步,啟發(fā)表演,真情流露。教師問:小寶貝,你在干什么呢?你快樂嗎?把你的感受化作你最想說的話吧。這樣引導學生從生活原型出發(fā),展開合情合理的聯(lián)想、猜想、推想,所產(chǎn)生的情節(jié)素材里浸透著真實基因,有助于打下想象真實的根基。
2.遵循內(nèi)心感應的抒發(fā),夯實想象真實性。想象性作文真實性的另一表現(xiàn),是要捍衛(wèi)情感表達的真實。在記實性作文中,引領學生不斷感悟客觀世界中的人、事、物,洞察他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而情動辭發(fā)。如蘇教版五年上冊“習作5”,要求寫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注意把事情寫具體,表達自己真情實感。題目提供了四幅人的臉部表情:“喜、怒、哀、樂”。我在指導時,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自己的經(jīng)歷,特別要真實、細致地寫出心理活動。有位學生選擇表情——“哀”,寫下自己“拔牙”的經(jīng)歷:“剛走進醫(yī)院牙科室,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怪怪的腐臭味,差點吐出來……我嚇得心‘突突突地跳,怎么了,怎么了?只見一個身材高大,穿著白大褂的人手中握著把鐵錘,‘當當?shù)厍么蛑裁础パ?!原來那就是拔牙!我的媽呀!我的腿頓時軟了,怎么有這樣殘忍的醫(yī)生啊……打死我也不拔牙了!我想著盡快逃離這個鬼地方?!毙∽髡呔唧w地寫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描繪得很生動。評講時,我側重在情感真實與描寫的細膩方面予以表揚,以促進其他同學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在記實性作文中,開拓想象的創(chuàng)新性
在記實性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所寫事物的有效資源,啟發(fā)誘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例如,有個教師執(zhí)教《微笑著承受一切》最后一段。原來是根據(jù)課后“問題5”設計為:你敬佩桑蘭嗎?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然后寫幾句話表達你的敬佩之情。但在教學中,這位教師覺得學生的表達欲望極高,就暫停了“寫一寫”的環(huán)節(jié),問:她承受的“一切”是什么?她是怎樣用微笑來承受一切?學生有的回答:這里的“一切”,指一切病痛。教師追問:就單單指病痛嗎?這句話激起了學生思考,有人舉手不同意:應該還有她對未來的美好向往。還有的說:也包括她對將來生活的重重顧慮吧?教師已經(jīng)感受到此時學生在思考,這就表明引發(fā)想象的時機已成熟。教師再問:海內(nèi)外人士會怎樣贊譽呢?你能寫下來嗎?教師充分利用學生腦海中形成對人物的表象認識,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fā)其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事物內(nèi)在聯(lián)系,就能達到合理想象與創(chuàng)新性想象。
四、在記實性作文中,把握想象的傾向性
記實性作文,一般都有明顯的主題傾向,而在想象性作文時,因習作取材自由度寬泛,學生可能只關注個人喜好,不加辨析,將一時好惡感訴之筆端。利用記實性作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并遷移至想象性作文,可以這樣做:一是從命題審題入手,把握想象的傾向性。長期以來,我們對記實性作文的訓練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等,讓學生從審題開始,確立正確的指向,使學生的表達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相應的想象性習作,也應從命題入手,幫助學生學會審題。二是從提煉主題入手,把握想象的傾向性。在記實性作文教學中,要把訓練學生提煉主題,擺在突出的位置,讓學生學會比較篩選,沙里淘金,形成提煉主題的能力。到了寫想象性習作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在寫實性習作中所學到的提煉主題技能。比如,前文提到的《我的夢想》作文,它為我們提供了三個素材,前兩個素材主題鮮明,“保家衛(wèi)國”與“治病救人”,相信這樣提煉,學生的想象將會沿著主題延伸。第三個素材“有的同學夢想買彩票中大獎,將錢用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或幫助別人”,主題提煉上困難較大,“自己需要的東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教師要幫助學生提煉主題,把學生引向“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上。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三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