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心臟活動平板運動試驗中血壓的變化和意義
王志娟
目的 探討心臟活動平板運動試驗中血壓的變化和意義。方法 對110例心臟活動平板運動實驗檢查者分為血壓正常組(89例)和高血壓組(21例)均做活動平板運動實驗, 檢測出運動前、中、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數(shù)值, 進(jìn)行分析, 觀察血壓的變化。結(jié)果 正常組患者運動中后SBP增高, DBP降低或不變 , 心率增快。高血壓組運動后SBP、DBP均增高。血壓正常組中13例患者SBP和DBP異常增高, SBP≥200 mm Hg (1 mm Hg=0.133 kPa)或DBP≥90 mm Hg。結(jié)論 運動中SBP增高, DBP降低或不變, SBP增高≥200 mm Hg或DBP≥90 mm Hg時, 發(fā)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大。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收縮壓;舒張壓;高血壓
動脈血壓主要取決于心臟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心排血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細(xì)胞外液容量、心率和心肌收縮力。如果每搏輸出量增大, 心臟收縮期射入主動脈的血量增多, 血管壁所受的張力也更大, 所以收縮期動脈血壓的升高更明顯。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變化不大時, 大動脈內(nèi)增多的血量仍可在心舒張期流至外周, 到舒張期末, 大動脈內(nèi)殘留的血量和每輸出量增加之前相比, 增加并不多。因此, 一般情況下收縮壓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臟每搏輸出量的多少, 而外周阻力和心率的改變主要影響舒張壓。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診并進(jìn)行心臟活動平板運動實驗檢查者110例。將其分為血壓正常組(89例)和高血壓組(21例), 男63例, 女47例。年齡35~57歲,平均年齡(42±10)歲。
1.2 方法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采用Bruce方案。運動前停用硝酸酯類等藥物2 d以上, 先測量靜息心電圖和血壓按Bruce方案進(jìn)行運動試驗每3分鐘隨著平板的運動速度及斜度遞增一級, 直至患者心率達(dá)到次極量后, 停止運動, 進(jìn)入恢復(fù)階段6 min, 運動中后每2分鐘描記心電圖1次, 測量血壓1次, 試驗所得心率、血壓由Case儀器軟件自動分析得出。
2.1 兩組患者運動前、中、后血壓、心率的變化 正常組患者運動中、后SBP增高, DBP降低或不變 , 心率增快。高血壓組運動后SBP、DBP均增高。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運動前、中、后血壓、心率的變化(±s)
表1 兩組患者運動前、中、后血壓、心率的變化(±s)
組別例數(shù)SBP(mm Hg) DBP(mm Hg)心率(次/min)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血壓正常組89123.52±15.95142.52±15.27145.32±20.3681.28±8.3082.34±7.3582.21±5.3678.39±9.81145.42±7.51151.23±7.12高血壓組21138.55±12.68153.41±19.36158.09±21.3482.98±10.2183.52±5.4783.49±8.82 81.23±10.32145.21±7.34151.70±8.77
2.2 正常組患者運動中后血壓變化 對89例血壓正常組患者觀察, 在運動中后出現(xiàn)SBP≥200 mm Hg或DBP≥90 mm Hg的異常增高者13例。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是一種心臟負(fù)荷試驗, 以心電圖檢測一定的運動負(fù)荷下患者心肌缺血表現(xiàn)的檢查, 廣泛用于作為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預(yù)后評價。近年來, 運動試驗也同時用于高血壓的評估研究。等張運動又稱動態(tài)運動,所以在運動平板試驗時以等張運動為主, 等張運動的心血管反應(yīng)表現(xiàn)在心輸出量、心率、血壓、最大耗氧量等改變, 血壓主要是由心輸出量與總的外周阻力之間的平衡決定的, 隨著運動負(fù)荷的增加心輸出量增大, 心臟收縮期射入主動脈的血量增多, 血管壁所受的張力也更大, 所以收縮期動脈血壓明顯升高。收縮壓的一般反應(yīng)過程是隨著運動負(fù)荷增加而進(jìn)行性增加, 直到接近極量運動時達(dá)到高峰, 然后逐漸下降。同時, 人體在運動過程中, 交感神經(jīng)興奮, 使多數(shù)體循環(huán)血管收縮, 交感節(jié)后神經(jīng)末梢釋放至動、靜脈的去甲腎上腺素增多, 在運動負(fù)荷的高峰, 腎上腺素水平增加, 使心收縮力增強(qiáng), 心率增快, 心排出量增加, 總外周阻力降低, 收縮壓增高。在心動周期, 當(dāng)外周阻力和心率的變化不大時, 大動脈內(nèi)增多的血量仍可在心舒張期流至外周, 到舒張期末, 大動脈內(nèi)殘留的血量和每輸出量增加之前相比, 增加并不多[1]。舒張壓在運動試驗期間波動較小, 運動中及運動后舒張壓上升或下降均≤10 mm Hg。正常組對運動血壓的反應(yīng)時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不變或者稍微下降。而高血壓組運動時, 心輸出量增加, 外周血管總阻力上升, 所以收縮壓和舒張壓比正常人高。而對已確診的高血壓患者, 出現(xiàn)運動中SBP劇烈增高, 會增加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故對運動中血壓異常增高應(yīng)引起重視。同時,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 在進(jìn)行抗高血壓治療時,最好能降低運動時候的血壓水平, 使之接近正常。所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后, 也應(yīng)避免劇烈活動, 以免血壓升高發(fā)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本研究還證明, 對于正常組在進(jìn)行等張運動時收縮壓和舒張壓異常升高, 收縮壓增高≥200 mm Hg或舒張壓增高≥100 mm Hg, 是因為雖然運動時總外周阻力及血液中兒茶酚胺濃度與正常血壓組相似, 但與明顯增高的心輸出量相比, 血管擴(kuò)張相對不足[2]。運動使血壓升高, 而且這種升高值預(yù)示著將來發(fā)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大。
[1] 鐘南山, 陳再英.內(nèi)科學(xué).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1-103.
[2] 李波, 納志英, 孫林, 等.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中血壓異常增高的意義. 中國臨床康復(fù).2002, 6(7):971-97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47
2015-02-13]
[收稿日期:2015-02-06]
453000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功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