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潔 涂志安
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
羅 潔 涂志安
目的 研究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方法 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 對照組給予膠體果膠鉍膠囊,觀察組則給予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治療, 觀察兩組Hp根除率、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潰瘍面愈合情況。結(jié)果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更優(yōu), 治療總有效率更高, 且Hp清除率更高, 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相比于膠體果膠鉍膠囊, 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安全性較高, 值得推廣使用。
消化性潰瘍;治療;幽門螺桿菌;膠體果膠鉍;效果
本文以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并分析了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 入組患者均為初治, Hp檢測結(jié)果均為陽性。納入標準[1]如下:①經(jīng)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提示為Hp陽性;②伴有腹痛、上腹不適以及反酸癥狀, 并接受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同時排除2周內(nèi)有制酸藥物服用史、4周內(nèi)有鉍劑或抗菌藥物服用史者;本次檢查前有皮質(zhì)激素或者非甾體抗炎藥物服用史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合并嚴重肝腎、心肺功能不全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24~58歲, 平均年齡(34.6±5.5)歲。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 兩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行標準三聯(lián)療法, 即餐前給予40 mg泮托拉唑(沈陽圣元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7169), 2次/d,餐后給予克拉霉素(浙江亞太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8223)與阿莫西林(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4023994), 給藥量分別為500 mg、1000 mg, 2次/d。持續(xù)治療10 d后停用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 保持泮托拉唑給藥量不變直至第4周結(jié)束。在開展上述治療的同時, 對照組應用膠體果膠鉍膠囊(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3195)治療, 觀察組則采用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2104), 兩組給藥方法相同, 均為150 mg, 2次/d, 分別在餐前1 h、睡前服用,療程均為4周。在此期間應告知患者忌食刺激性食物, 戒煙酒、濃茶以及咖啡等, 同時應保持規(guī)律飲食和休息, 不可疲勞過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并在治療后行內(nèi)鏡復查, 療效評定標準[2]如下:①治愈:潰瘍面完全愈合并消失;②有效:潰瘍面縮小超過50%;③無效:潰瘍面縮小低于50%或無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和治療2周時癥狀消失率情況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 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消失率分別為70.0%、73.3%, 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53.3%、46.7%(P<0.05)。
2.2 兩組Hp清除率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Hp清除率對比 [n(%)]
消化性潰瘍病因較多, 且較為復雜, 其發(fā)病常與飲食、胃酸、感染、精神因素以及胃蛋白酶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 其中Hp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3,4]。臨床通過根除Hp可有效促進潰瘍面愈合, 并減少復發(fā)。然而由于近年來抗菌藥物的普遍應用, Hp耐藥性也隨之升高, 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為主的傳統(tǒng)聯(lián)合用藥治療方案效果明顯下降[5]。本次研究在阿莫西林、泮托拉唑和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的基礎(chǔ)上分別給予觀察組和對照組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膠體果膠鉍膠囊治療, 結(jié)果表明, 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更優(yōu), 治療總有效率更高, 且Hp清除率更高, 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優(yōu)勢更勝于傳統(tǒng)鉍劑。干混懸劑能夠在胃酸作用下于短時間內(nèi)形成高粘度溶膠, 在潰瘍面附著并與黏蛋白合成螫合劑, 在拮抗胃酸以及胃蛋白酶侵蝕的同時也有利于受損黏膜修復。同時干混懸劑可短時間起效, 降低了胃排空效應對藥物效果的影響。除此之外, 干混懸劑具有更強的穩(wěn)定性, 人體吸收率相對較低, 因此不易引發(fā)不良反應, 患者服藥依從性也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 相比于膠體果膠鉍膠囊, 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安全性較高, 值得推廣使用。
[1] 陳鳳, 劉文莉, 耿嵐嵐, 等.L-谷氨酰胺呱侖酸鈉顆粒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兒童消化性潰瘍病的臨床研究及安全性觀察.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4, 29(7):493-497.
[2] 張國娜, 黎玉萍, 血靜君, 等.注射用奧美拉唑聯(lián)合紫珠粉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患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z2):22.
[3] 于志剛, 段志軍.康復新液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老年消化性潰瘍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1):5309-5310.
[4] 楊文斌.Hp型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和梭菌酪酸活菌片進行治療的臨床分析.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4(2): 139-140.
[5] 高來鳳.奧美拉唑與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聯(lián)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4(10): 1530-153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29
2014-09-26]
464200 河南省羅山縣社會醫(yī)療保險中心(羅潔);河南省羅山縣人民醫(yī)院(涂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