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霞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作為一門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的特殊學科,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有效開展中學歷史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成為了人們倍加關注的話題。本文從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如何開展中學歷史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 問題 措施
一、中學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態(tài)度決定高度”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嚴重誤區(qū),歷史課往往被看成小科目,甚至是可有可無、處于“邊緣地界”的學科,不被學校領導或其他學科的教師所重視,所以歷史課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學習中確實需要記憶一些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點等紛繁復雜瑣碎的知識點,記憶起來容易混淆,導致很多學生有畏難情緒。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不少學生便對考試知識點死記硬背,成為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歷史課在他們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記憶課。而在背過之后,考試依舊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擊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以致學生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不高。
(三)教師自身存在著許多問題
同事們常說:“現(xiàn)在的學生真是難教,對歷史一點都‘不感冒!”“學生的歷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特別是男生對與社會有關的知識其實是很感興趣的,只是他們不喜歡教條式的、枯燥乏味的歷史課。那么對于老師來講,就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重新審視自己的授課方式。
二、有效開展中學歷史教學的措施
(一)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改變原有的落后的教育教學模式上創(chuàng)新出一系列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改變課堂教學程序,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動機,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要以新課標為標準和基礎,創(chuàng)新出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行之有效的新方法,課堂教學活動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和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新的歷史教學方式,重新定位。教師不光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注重學生能力、興趣的發(fā)展和提高。在新的歷史知識體系構建中,就必須要求教師注重歷史內容的廣度而不是追求專業(yè)課的深度,形成多方位、多視角的思維,也要注重歷史的時代特征。在有限的課時里補捉歷史長河中的每一個階段的“亮點”,對歷史人物、事件和現(xiàn)象進行評析,增加興趣、培養(yǎng)能力。
(二)教學中過程中多積累歷史史料,提高學生興趣
有句話很有道理: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長流水。歷史老師視野要開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廣泛涉獵。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科學,跟什么都沾上邊。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純理論的東西,就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聽了也會感到沒趣。在課堂上,偶爾“天馬行空”,向學生介紹一些有助于他們了解歷史的“課外話題”,常能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著迷,這既能增長他們的見識,拓寬他們的視野,又能增加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注意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
把歷史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化歷史為現(xiàn)實。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很多學生認為離自己很遙遠,學起來沒有興趣。大部分學生對時事政治比較感興趣,往往在課堂上老師一講時政熱點問題就聽得特別認真。教師如果能恰當地把歷史與時事相結合,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共鳴。
(四)經常給予學生學法上的指導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诮虒W中要加強知識點的概況、歸納、綜合等,以理解知識線索,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歷史的教學內容包羅萬象,不同的內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導。
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能力的形成,大致需要三個條件,即知識、方法和理論。學法指導也就需要在這三個方面有序地進行,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歷史思維形成的指導,使之能歷史地、唯物地、辯證地分析、認識歷史問題。拓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要做到:(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提出問題。這是學法指導實施的前提條件,大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求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知識和技能,從不同方向進行探索,發(fā)揮創(chuàng)見,大膽“求異”,提出問題,這樣才會成為知識的“收獲者”。(2)分析問題。這是學法制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活動必須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來促進學生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3)解決問題。這是學法指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指導學生通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積累,得出正確的答案。學生通過充分地討論,提出自己的論據,以證明自己的觀點,教師相機誘導,讓學生自己選擇、確定正確答案。
另外,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觀察現(xiàn)實問題,這樣學生才會對歷史感興趣,會自主地去學習,掌握更具廣度、更有深度的知識。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變單純學習知識為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真正達到樂學會用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