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民
【關鍵詞】古詩詞 文字美 意象美 情感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102-01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逐漸突顯其內在的教學價值和審美意義,課堂教學也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其中對古詩詞審美內涵的感悟成為了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古詩詞作品往往是對語言文字、思想情感、審美意蘊的高度融合,因此,引導小學生對這些內容的領悟與學習,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與多樣化設置,使學生領悟古詩詞中的文字美、意象美、情感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
一、精心設置朗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文字美
文字美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內涵特征,古詩詞凝練的文字、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值得學生感悟與領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古詩詞中具有美感的句子畫出來,通過美文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文字美。如在蘇教版語文第八冊古詩《小兒垂釣》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對全詩進行整體朗讀,使學生初步感知文字的韻律與節(jié)奏,融入到詩詞營造的情境氛圍中去。而后,筆者引導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輕輕地閉上眼睛,去感悟詩詞的意境。筆者深情描述道:“一個富有朝氣的孩童在河邊垂釣,飽含稚嫩與童真。這個孩童為了不讓魚兒受到驚嚇,連忙擺手婉拒過路人的問路?!痹谶@一過程中,筆者充分把握意境構造與解讀的語氣、節(jié)奏與氛圍,引導學生感受孩童的稚氣、天性與童真,最后引領學生根據(jù)此前的詩詞解讀與意境構建,再一次感受與體會詩詞的文字之美。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古詩詞的意象美
縱觀古詩詞的內在構成,意象和情境是古詩詞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往往將詩人的思想情感也蘊含其中。在小學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由于自身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難以深入地理解和認知古詩詞的內在意象,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古詩詞營造的情景,使之能夠充分感受和領悟詩詞的意象之美。如在蘇教版語文第六冊課文《詠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詩詞描寫的情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之充分感悟與領會詩詞之美。首先,教師在授課之前向學生展示春天萬物萌發(fā)、生機勃勃的圖片,同時播放春天柳樹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心中初步構筑柳樹的意象。其次,以春天生機勃發(fā)的圖片作為背景,引導學生齊聲朗誦《詠柳》全文,使學生逐步感悟春柳紛飛的意境。緊接著,教師逐詞逐句對課文全篇進行解讀和講述,渲染、描繪和增強詩詞意象的形象性、生動之感。最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全詩的理解和認知,教師鼓勵學生通過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心目中的詩歌意象和情境表現(xiàn)出來,并且通過對詩詞的寫作與記憶,完成整體教學目標。
三、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深入感悟古詩詞的情感美
在古詩詞作品中,情感是貫穿詩詞始終的一條重要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與認知詩詞作品情感成為了重要的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多渠道、多方面地調動學生感悟和理解詩詞情感的積極性。諸如在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石灰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知識講解、學生討論、詩詞主題辯論等形式,使學生理解、領會和認知詩詞作品情感,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詩詞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詩詞朗誦等教學活動,并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地展示石灰煅燒的畫面,將石灰的基本特征展示給學生,以幫助其理解詩詞意境和思想情感。接著,教師讓學生以“《石灰吟》的朗讀思考”為主題分組討論,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闡述,營造出積極、踴躍的思考氛圍。在學生初步完成了《石灰吟》的主題討論之后,每個小組派一位成員采用演講的形式闡述觀點,教師則在一旁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與點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思想表達、辯論和思考的方式深入體會了詩詞的情感美和思想內涵。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置朗讀環(huán)節(jié)、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等手段,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文字美、意象美和情感美的思考和領悟。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