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定恩
【摘 要】雖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很早就被人提出來,很多人也針對實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進行了理論探索和實踐,但依然存在認識不全面的缺陷。筆者試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事求是思想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其中既包括理論研究的實事求是也包括實際運用中的實事求是,而重點是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要面臨的各種實際環(huán)境,從而有針對性的,有的放矢的提出進一步深化實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事求是;實際環(huán)境;全面認識
在繼國務院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之后,今年年初中辦、國辦又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習近平同志的批示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問題的基本觀點,明確的提出我們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這個命題的提出至少表明了兩點,其一是中國的大學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其二是中國的大學必須是扎根于中國的土壤,結合中國的實際,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之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越來越明顯,如此突出的工作就必須堅持結合實際,實事求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實事求是”四個字出自班固所著《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原文為“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后來被毛澤東同志賦予新的意義,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于新的環(huán)境之下。在毛澤東看來,“‘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nèi)パ芯俊!弊悦珴蓶|同志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之后,歷代領導集體不斷繼承和發(fā)展這一思想。因此,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這一思想始終是中國共產(chǎn)黨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鄧小平曾經(jīng)指出,“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公社黨委,就是一個工廠、一個機關、一個學校、一個商店、一個生產(chǎn)隊、也都要實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想問題、辦事情?!倍槍€人而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就是事實就是?!痹趯嵤虑笫撬枷胍I中國各個領域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的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也就毋庸置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秉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很早就被人們提出來。很多專門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孟莊和徐啟東明確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從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和老師的思想實際出發(f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大學生思想規(guī)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guī)律,在實踐中發(fā)展教育人。周原冰提出,我們要認真的學習領會鄧小平同志關于實事求是思想的論述,把握鄧小平關于實事求是思想的三個發(fā)展,聯(lián)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情況,總結經(jīng)驗,分析問題,提出改進和加強高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然而,雖然已經(jīng)有很多人對實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和研究,但依然存在對于實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認識不全面以及片面理解或照搬以前思想、其他領域思想模式來運用實事求是原則的缺陷。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多采用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往往陷入“概念移植”、“方法套用”、“體系嫁接”的誤區(q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較多,但針對實際案例的研究較少;針對重點高校研究的較多,對于普通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較少等等。
二、必須全面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實際情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終秉承實事求是的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是不言而喻的事實。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的做到實事求是,真正的將這一思想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際中去,我們就必須先了解高校的實際情況,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要面臨的實際環(huán)境。只有充分了解了實際情況,我們才可能“對癥下藥”,針對實際情況進行理論研究和采取符合實際的措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對象特殊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其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及思想、教授主體、接收方式、學生分層等幾個方面。大學生不同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自進入大學開始就已經(jīng)有半只腳踏入社會。大學生有自己日臻成熟的理解方式,有自己較為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也有自己日趨完善的思想模式。在中國,高中之前的教學完全都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這就意味著一個孩子至少要經(jīng)歷長達12年的應試教育之后才可能進入大學繼續(xù)深造。進入大學之后,雖然依然實行的是考試制度,但其學習氛圍等其他的因素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于初高中,因此每個進入大學的人都必須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而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學校生活模式。大學生在由被迫接受新觀念新知識轉變?yōu)橹鲃咏邮艿倪^程中,其對信息的篩選就具有了自己的導向。
再者,大學生的知識和認知來源雖然也有老師的課堂講授,但其所占比例教初高中顯然下降了很多。大學生的信息來源除了課堂和課本,還有學生活動,社會實踐,大眾傳媒以及自己的探索思考,其獲得認知的途徑之廣與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社會人沒有多大區(qū)別。
最后即使是同為大學生,大學生之間還是有明顯的分層。有的學生注重學習,進入大學之后將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學習上,以取得驕人的成績?yōu)槟繕?;有的人注重社會?jīng)驗,學習為其次。他們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社團活動、課外兼職、學生干部上,以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和社會經(jīng)驗,為將來找工作打好基礎為目標,學習成績只求不掛科;有的人試圖在學習成績和社會經(jīng)驗之間尋求平衡點,力求學業(yè)事業(yè)雙豐收;還有的人只求順利畢業(yè)或在大學找個心儀的伴侶或著就僅僅想在大學認識一群朋友等。由于各自的大學規(guī)劃不盡相同,大學生所接觸的事物和接受事物方式也就必定有所差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性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相對于經(jīng)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chǎn)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由此看來,思想政治教育也屬于文化的范疇。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認為,文化有其特殊性,既是一定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條件的產(chǎn)物,又反作用于經(jīng)濟政治。文化是一定經(jīng)濟基礎和社會制度上產(chǎn)生的。文化的具體內(nèi)容隨時代的變化,政治、經(jīng)濟的變化而變化,由特定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實際所決定。中國在長大幾千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jīng)濟在不斷變化著,文化也就理所當然的隨之變化,因而文化就具有了時代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具有了時代性。
只要有國家的存在,有高等學府存在,就必定要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不僅是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統(tǒng)治階級長期存在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要求。雖然歷朝歷代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稱謂不盡相同,但其實質(zhì)都是一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來源于社會,來源于政治,而這種社會和政治又是局限于一定的時代的。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备咝K枷胝谓逃膬?nèi)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內(nèi)容也必須有適應性的變化。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地域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席卷了整個中國,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實現(xiàn)了又一次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幫后富的戰(zhàn)略性方針,鼓勵一些地區(qū)、一些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幫后富,從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政策實施后,經(jīng)濟特區(qū)率先發(fā)展,由點及片,由片及面大大的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和繁榮。然而,在看到新中國取得如此多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東西部差距越來越大,城鄉(xiāng)差距也越來越大。在區(qū)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綜合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按照同一個標準來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使有些地區(qū)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中國的高校不僅僅是設在省會等發(fā)達城市,在許多普通鄉(xiāng)鎮(zhèn)也設有高校。對于中央關于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指示,不同地區(qū)應該結合地域特點和實際,實事求是的采取相應措施才是出路。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之路并不短,并且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剝開亮麗的外衣,去掉光環(huán),我們依然會發(fā)現(xiàn)很多尚未發(fā)現(xiàn)或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但卻還未曾解決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再好,實際成果也要依賴于政策的實現(xiàn)程度。說到底,如果政策沒能很好的貫徹落實,再好的政策也是枉然。受實際條件的限制,可能有一些地方確實無法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去落實政策,但有條件有能力完成卻不愿或懶于認真完成就應另當別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著眼于付出與成果的比率,即有效付出的分量。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當前存在很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又主要分為四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實際運用。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在基本素質(zhì)較低,把全部精力放在專業(yè)課上,不愿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缺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運行中更是存在“面子工程”,強制化、形式化的誤區(qū),導致“出現(xiàn)一些學生政治理論考分很高而實際政治表現(xiàn)極差的現(xiàn)象,不少學生形成了說是一套做是一套或者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雙重人格””。
三、實事求是,努力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1.緊扣時代脈搏,明確新時期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要想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首先就必須緊扣時代脈搏,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和指導原則等。只有緊扣時代脈搏,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要求,解答時代課題,體現(xiàn)時代精神,不斷拓寬教育領域倡導符合時代要求的現(xiàn)代思想和觀念,注意從時代變遷中提煉鮮活的教育資源。只有明確了方向,腦子里有了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料,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即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zhì)教育。
2.著眼于基本單位,發(fā)揮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單位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主體是學生,如果能有效的發(fā)揮學生輔導員、班主任、任課老師,社團、班級學生干部等這些和學生平時接觸最多或者干脆直接來源于學生的基層單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輔導員和班主任詳細的了解自己所管轄的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可以對每一位學生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訓,然后由學生干部來帶領大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其實,不一定要學生干部手把手的帶領其他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身邊的人。學生干部來源于學生,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喜聞樂見的形式都有很好的了解,這一點是其他群體無法達到的。
3.順應潮流,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與途徑
隨著經(jīng)濟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上已經(jīng)顯得有些乏力,尤其是大眾傳媒的發(fā)展,更是使得課堂說教式的教學顯得枯燥乏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它本身就不怎么具有活潑性。如果還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課堂灌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會讓學生更加反感。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授,老師感染,書本傳達,大范圍宣傳之外,現(xiàn)今的手段途徑還有很多,如利用手機媒體、慕課等途徑和心理疏導等方法?,F(xiàn)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手機,而且手機還是中高檔的,手機功能都比較完善,利用手機媒體協(xié)助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徑。手機媒體使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手機網(wǎng)絡等形式在任一地方、任何時間獲取知識和教育,可以使教育者能夠更加便捷地發(fā)布個性化的信息,并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把教育內(nèi)容迅速傳遞給大學生。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發(fā)送到學生的手機中,將枯燥、深奧、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圖文并茂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教育和升華。慕課時代的到來使得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形成,教學內(nèi)容被制作成十分鐘甚至更短的微視頻,以方便學生快餐式的學習要求?!爸袊逃谀秸n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提出問題的形式,通過微課程對其進行針對性、系統(tǒng)的回答。既可以發(fā)揮老師的功能,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一些對新型教學模式的渴望。”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說理教育,近百年的黨史和幾百年的近現(xiàn)代史足以證明這一基本方法的傳統(tǒng)優(yōu)勢。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純粹的說理教育已經(jīng)逐漸顯現(xiàn)出一定的局限性。黨的十八大將心理疏導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為其賦予了全新的含義?!拔覀儗π睦硎鑼У睦斫獠荒軆H僅從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層面來理解,而應把心理疏導看成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fā)展,把心理疏導看成是一種通過疏導心理層面的問題來達到思想溝通引導作用的一種教育方法?!?/p>
4.認真貫徹落實,考核合理公正、賞罰分明
政策再好,貴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領導要結合實際,作出正確可行的決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認真履行職責,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梢詫⑺枷胝谓逃{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范圍,將思想政治學習情況納入學生的考核范圍。當然了,考核的標準不能完全量化,可以采取考試成績、學生評價、老師評價、無記名投票等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而所有的考核過程都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對于考核的結果,要賞罰分明。
事實就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則,全面認識實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不必要的誤區(qū),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孟莊、徐啟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教學研究[J],2014,第4期
[5]周原冰.實事求是原則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6]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7]董學文.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文化問題的論述[N].《人民日報》,2011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楊曉江.論高等教育學視野中的德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3)
[10]熊建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體系的科學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第2期
[1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北京:人民日報,2004
[12]高軍.運用手機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管理,2014,11月第2期
[13]龍雪津.慕課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微課程教學模式變革的思考[J].課程與教學,2014,9月期
[14]佘雙好.從說理教育到心理疏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第151期
注:項目基金:本文系2014年“長江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調(diào)查研究》(1048920140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