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專家將祥林嫂的死歸因于魯四,如史志謹先生在《〈祝福〉解讀》中這樣說:“圍繞著主題,小說反映了復雜的矛盾沖突。其中有魯四和四嬸與祥林嫂的矛盾,有祥林嫂和婆婆的矛盾沖突,有祥林嫂和魯鎮(zhèn)一般庸眾的矛盾沖突,有祥林嫂與柳媽的矛盾沖突,也有祥林嫂和賀家墺大伯的矛盾沖突。但是,在這些矛盾沖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祥林嫂為代表的勞動婦女和以魯四的代表的封建地主豪紳之間的矛盾沖突。這是《祝?!饭适虑楣?jié)發(fā)展的主要線索。在這條主要線索中,對矛盾沖突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的是魯四及其意志的體現者四嬸,他們決定著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薄皟词帧薄暗刂骱兰潯薄靶l(wèi)道者”也就成為魯四當然的代號了。細讀《祝?!罚艺J為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魯四僅是一個鄉(xiāng)下土財主而已
其一,經濟方面。從雇工情況看,家境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富裕。至少在祥林嫂來魯鎮(zhèn)之前,魯四家沒有雇傭長工或者可以說魯四家沒有專職的“下人”?!都t樓夢》第三回中林黛玉進賈府,那種場面、氣勢,傭仆之多,區(qū)區(qū)魯四是望塵莫及的,說賈府代表封建貴族或封建地主階級恐怕沒有誰會有太大的異議吧,而要說魯四也能夠代表封建地主階級,這是值得商榷的。
其二,思想保守、反動是人們對魯四的總體判斷。原因也僅在于魯四對祥林嫂寡婦身份的不認同,認為祥林嫂“不干不凈”,而在祝福中不允許祥林嫂準備福禮。魯四對祥林嫂寡婦身份的反感并非個人“專利”,其實魯鎮(zhèn)還有一些人也有著相同的認識,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柳媽,她唆使祥林嫂去捐門檻以換取自身的清白,從最后的結果看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也僅是柳媽個人的而已,因為如果這是一種約定俗成大家認可了的方法,就不會有后面四嬸的決絕了。
二、魯四是個好老板
(一)幫助身處困境的祥林嫂,為其提供工作。
盡管四叔“皺了皺眉”,但終因祥林嫂“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試工期內,她整天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而最終被“正式錄用”,工作終歸是辛苦的,“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個人擔當”,但祥林嫂卻“滿足,口角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這些文字說明了這樣的幾個問題:
1.祥林嫂吃苦耐勞,工作主動,積極進取,對老板非常滿意,并非被魯四夫妻強迫。
2.生活條件比較好,不像黃世仁對楊白勞一樣殘酷的壓榨,當祥林嫂被婆婆強搶回去后,小說中說“這一天是四嬸自己煮午飯;他們的兒子阿牛燒火”說明主仆是在一個鍋里吃飯的,想來生活條件應該不會太差吧。
(二)重信用,守合同,工資不拖欠。
祥林嫂第一次出現在魯鎮(zhèn),可以說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來到魯四家的,盡管因為“寡婦”的身份魯四很不高興,但也僅僅“皺了皺眉”。而且在第三天就定下了每月固定工資500文。當祥林嫂的婆婆找來時,全額支付了一千七百五十文。和現在那些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老板相比,魯四簡直就是一個“道德模范”?。?/p>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zhèn),依然找的是老東家,對魯四夫妻這樣“保守”的人來說,祥林嫂可真是“敗壞風俗”啊,但當他們聽完祥林嫂的遭遇后,馬上就“簽了合同”,想來工資依舊五百文吧!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善舉。
祥林嫂每月500文,那年薪就是6000文,也就是6—10兩銀子,拋開物價上漲等因素,如1兩合1500到2000文銅錢,祥林嫂的年薪也在3兩到4兩銀子。
而當時普通人一家一年的消費約為1兩5錢銀子。
課文中說祥林嫂被婆婆家賣掉也僅賣了8千錢,合4—5.4兩銀子,只比祥林嫂的年薪多1兩左右。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
1.魯四夫妻給祥林嫂開的是“灰領階層”的工資,而且是包吃包住(至少比現在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的工資待遇要好很多),也沒有對祥林嫂進行殘酷的壓榨,主仆關系在經濟生活方面還是比較融洽的;
2.祥林嫂的婆婆并不是一個“精明強干”的人。她全沒算過祥林嫂這個“工人”將會給自己創(chuàng)造的潛在的價值,我們可以算一算,只需一年的時間,她就基本可以用祥林嫂創(chuàng)造的價值給兒子娶媳婦了,而以后的就是純“利潤”了。
三、作者創(chuàng)作《祝?!返恼嬲康牡降资鞘裁?/p>
將兇手或主要兇手的責任推給魯四夫妻是不妥的。在魯鎮(zhèn),雖然魯四和其他人一樣從心里厭惡祥林嫂,但在客觀上卻是給祥林嫂幫助最多的人。這里就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比,即將魯四和“魯鎮(zhèn)一般庸眾”的行徑對比。作者的落腳點不是魯四而正是魯鎮(zhèn)那些麻木冷漠的看客。
如果說1924年魯鎮(zhèn)群眾——這些麻木冷漠的看客讓作者震驚,那么作者在1926年《藤野先生》中回顧看客給自己巨大的影響,不難理解作者在徹底的“吶喊”的痛苦后又處于無限的“彷徨”中的原因了。因此可以確定作者意圖塑造的祥林嫂的形象,目的在于說明殺害祥林嫂的不是腐朽沒落的魯四們,而正是群眾自己。不改變、不解放他們的靈魂與思想,祥林嫂們的悲劇命運就會不斷上演。如何喚起喚醒這些麻木的靈魂也許這才是魯迅先生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