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可以通過學講計劃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一、轉變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講”的勇氣
學講工程不僅要求學生要學到語文知識,更強調學生要能夠在“講”的過程中有效的學習語文知識。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自身的教學地位,
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不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相反還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很多學生都會把教師看作是學習的壓迫者,長此以往,“講”的耐性便會被逐漸的淡化,更別提學講工程的正常實施了。教師要想打破師生之間這種不健康的關系,就要從根源出發(fā),并通過有效的措施對其加以討論和解決。
首先,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理念,變“教師講”為“學生講”;變“要我講”為“我要講”。一旦教師走出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便會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其次,教師要學會做學生的朋友。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談談心,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和挫折,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的認可教師這個朋友,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教師成為學生無話不談的對象。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刻意的降低自身的姿態(tài)。不要以一副師道尊嚴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教師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來肯定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讓學生放下戒心,從而保證學講計劃的順利實施。
二、巧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講”的媒介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教師傳道授業(yè)的課堂,更是師生之間溝通的課堂,而多媒體恰好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最佳橋梁。很多教師把閱讀教學當成了勉為其難的苦差事,他們總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機械的向學生灌輸所要講解的內容,卻忽視了學生最真實的感受,此種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多媒體來擴充語文教材有限的閱讀素材;利用多媒體來改變枯燥的閱讀形式;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講”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我們的學生在閱讀上面存在很大問題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獨立的思考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在遇到了某個問題之后,潛意識會告訴他不需要自己思考,教師會告訴自己正確的答案,這是教師教學的失職,也是學習的紕漏。比如在學習《橋之美》時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橋的美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通常學生都會象征性的閱讀一下課本或者是象征性的找到一些關聯(lián)的語句,但是不會主動去歸納和思考最完善的答案。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妨將課文中的關聯(lián)段落放到多媒體上,以此來集中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并讓學生上臺標注出重點的詞匯和語句,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最佳的答案。即使最終學生思考出的答案與標準答案有所出入,教師也不要及時的將正確答案公布給學生,而應該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找到準確的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一旦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那么他在學習上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勇敢的說出自己的疑問,只有這樣學生和教師才能共同努力來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所有問題,學生提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即是思考和解決的過程。
三、建立開放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講”的平臺
開放的教學模式包括小組合作與討論、辯論賽、課題研討等形式,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形式或者是綜合多種形式來進行閱讀的教學。比如在欣賞《奇妙的克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中不同的觀點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以辯論的形式開展教學;在學習《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況自行準備演講的題材,然后在班級里進行演講活動;在學習《談生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和討論的形式進行新課的閱讀教學。
無論教師開展何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其根本就是要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開口講,做到思維與信息交流的最大化。這樣,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不但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享他人不一樣的看法和建議,長此以往,學生便會不斷的穩(wěn)固學習到的閱讀知識,不斷的打破思維的界限,擴充新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要在一旁進行積極的評價活動。對于學生的閱讀成果,教師要給予正面的評價和鼓勵;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教師要在引導的基礎上加以真誠的信任和鼓勵,讓學生明白無論自己學習效果的好壞與否、講的成效如何,教師永遠是自己最真誠的支持者。
總之,學講計劃貫徹了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落實了以人為本的教學計劃,教師要牢固掌握學講計劃這面旗幟,從長遠角度出發(fā),不斷的開發(fā)新型的教學模式,力圖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學講計劃的引領下迎來嶄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