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沒意思,做語文老師更沒意思,做初中語文老師簡直讓人絕望,近日,一位同行對我發(fā)出如此感慨,現在的人對初中語文太不重視了,小學剛教認字,很有新奇感,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關注語文的挺多,高中有高考的壓力,學生和家長無形中會重視,唯有這初中語文,學生覺得認識的字挺多的,也沒有了新奇的感覺,再加上又是義務教育,所以重視的人就少了許多,更別說那種發(fā)自內心去熱愛的人啦。
聽到這樣的話,難免有些心酸,身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對語文的熱愛實際上就是在我的初中時代產生的,總覺得太神奇啦,那些在小學,老師只是要求一點一畫寫端正的字經過組合竟然可以放射出炫目的光芒,那些本來只是字的漢字原來可以飛舞起來,把人帶進一個個光彩照人的世界,我在屈原的陪同下在“漫漫長路”上“求索”,我在杜甫的帶領下去“一覽眾山小”,我在蘇軾的呼喚下去“把酒問青天”,我完全沉溺于這美不勝收的世界,太美麗啦!而且還神奇,如只是一個“看”字于它意思相近的字就多達上百個,有書面語“諦聽”“凝眸”、有口頭語“瞧”“瞅”、有表示距離遠近“遠觀”“近看”、有表示范圍大小“顧盼”“環(huán)視”,實在太多啦,這樣美麗而神奇的學科,怎能叫我不深深的愛上她。
可現在,身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該如何讓我的學生也和我一樣愛上初中語文呢,我想把自己幾點不成熟的意見說出來探討一下:
策略一:要把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好
小學的語文教學特點就是老師教得特別細,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一筆一畫,一點一捺,往往是進行“認字”的教育,進入初中后,語文教學有所變化,初中語文由“認字”發(fā)展到“識文”,要引導他們把以前只是會讀會寫的字放到一篇篇文章中去感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尤其是自學習慣,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領悟初中語文那美麗神奇的魅力,讓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知道,我以前認為語文簡單,就是會讀會寫,是多么的膚淺,原來語文的天地如此美麗,一個字可以有那么多的表達,一篇文章可以有那么多的含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原來,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語文也會不同,學會在寓言中明白道理,學會在詩歌中尋找色彩,學會在散文中諦聽音樂,學會在小說中感悟人生。初中語文的課堂要讓學生們不僅識文斷字,更要讓學生開始認識,開始了解,開始思考,開始摒棄。讓每個學生能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學出不同風格的語文?!耙磺€學生就有一千種語文”,自然,對語文就會產生探求的欲望,就會被語文吸引,從而去愛上語文。
策略二:要培養(yǎng)初中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祖國文學的感情
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公元前就出現《詩經》、《楚辭》等偉大的作品,公元后的作品更是燦若群星,讓學生去讀,一開始會覺得有困難,但只要鼓勵他們堅持下去,永不言棄,把他們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挖掘出來,他們就會去愛上初中語文。愛中國字,贊中國文,中國字同樣是方塊字,但寫起來卻可以千姿百態(tài),一個字猶如一幅畫,從字形上看:有粗,有細,有直,有曲;從結構上看:有上下結構,有左右結構等等,從書寫上看:有楷書,有隸書等,寫在紙上,如跳動的精靈,翩翩起舞,美感十足,講究勻稱,講究美。
中國文就更美了,一個字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意境,如在教授冰心的小詩《母親》時,我嘗試了一種方法,先讓學生想象困難來臨時,會首先想到哪個傾訴對象,學生說了很多,我又設置一個問題,為什么首先想到他?再回頭抓住文中的“我只躲到你的懷里”的“只”字,學生立刻就能領悟到母親那寬厚的愛,一個字就能讓感情強烈表達,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魅力。學生就對小詩就有了學習興趣,而且愛上這神奇的文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些這樣的嘗試,學生當然會慢慢愛上語文,從而有學好語文的渴求。
策略三:讓孩子在學語文中有成就感
初中語文,由于其獨特的特點,不像初中的其他學科,能立竿見影給人帶來滿足感,數理化,一道題總會找到一個答案,經過自己的努力,把它找出來,心理上迅速會有滿足感和幸福感,而初中語文,沒有標準答案,不同人會有不同答案,甚至同一個人不同年齡的答案也不同,就不會立刻產生自豪和征服的快感,它甚至不像小學語文,我會寫一個字了,會造一個句子了,立刻就會覺得付出有回報啦,初中語文教育非常尷尬,大部分中學生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把課下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英語上,有些學生有時一天除語文課外一分鐘也不學語文,為什么這樣呢?語文學習過程中缺少自我價值的實現感,語文學習的效果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應試教育的評價標準造成各學科之間的時間之爭,學生往往會選擇短時間里快速見效的,所以花在語文上的時間就更少了。學生潛意識中認為語文是母語,很容易學,或者拉開的比分不會太明顯,不必花太多時間在上面。
遇到以上的情況,我認為一定要首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這種興趣保持下去才行,為讓孩子保持對語文的興趣,在蘇教版語文八年級課本中有個漢字的專題,我倒建議把它用在中學的第一級語文課上,讓學生愛上漢字,了解漢字,產生探索的欲望。
讓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準備一本大的本子,可以摘抄,也可以寫心得,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都行,積累下來,會覺得好多美麗的詞句總在身邊縈繞,用時輕而易舉,在課后讓學生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老師,會如何來組織這節(jié)課。一段時間下來,學生會自然對語文產生興趣。
當然,以上想法對于目前尷尬的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是“杯水車薪”,但我相信,所有的同行一起努力,定會讓初中語文這塊“雞肋”變成肥沃的“麥田”,愿更多的初中語文教師做好“守望者”,守望住我們的“麥田”——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