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聯系實際生活、關注新聞時事、多媒體教學模式、情感熏陶等方式闡述了思品課情景創(chuàng)設的基本策略,提出了讓學生享受每一節(jié)課,感受課堂帶來的成長與快樂的等觀點。
【關鍵詞】思品;情景創(chuàng)設
在思品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創(chuàng)新,采用不同的教學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僵硬呆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yōu)槌錆M活力的學習樂園。我從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多年,進行過大膽的嘗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用生活實際情境激活課堂
教材給予我們的只是一個話題,使新課標下的一個新的概念。這個話題需要教師對其創(chuàng)造、加工,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在感受中能力得到提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從而也會產生對思想品德課的濃厚的興趣。如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中“人生難免有挫折”的教學時,我詳細的分析了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課前布置學生寫出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挫折,和自己是怎么樣應對的,從學生的小故事中,我發(fā)現大多學生寫的都是與學習和生活有關的話題,其中有這樣一個同學寫道:我的成績怎么總是提高不上去,我真感到很無奈,老師你能告訴我該怎么辦嗎?其實我已經很努力了啊,就是上不去。看到這個同學的煩惱,單純的靠老師的說教功效會不大,于是我便把這個來源學生實際的問題交給了學生,“同學們,你們是否遇到過此類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你又是怎么做的呢?”問題來自學生,因此學生感到非常的親切,在情感上達到了共鳴,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用新聞時事情境激活課堂
在平時的學習中,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關注熱點、關注生活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評說問題的能力,每一節(jié)課前五分鐘我都讓兩個同學上來說一說他們感興趣的新聞或國內外的重大的事件,并作簡要評述?;蛘咦寣W生把平時所見到的、聽到的案例說出來,并用所學的法律知識進行分析。比如,在教學《消費者的權益》一課時,先讓學生對新聞報道“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進行討論,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什么要嚴厲打擊欺詐、坑害消費者行為的單位或個人?學生發(fā)言激烈,爭論不休。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開頭是關鍵,好的開頭,能迅速活躍課堂,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就需要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特別重視課的開頭。在課堂上,老師不斷變化課堂的開頭,對學生的引導起著積極的作用。事實證明,通過時事點評.熱點分析,這樣既為學生課前準備創(chuàng)造了條件,又激活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用多媒體情境激活課堂
多媒體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件,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這些教學手段以其多樣化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本來抽象的材料學起來形象生動、有趣味。例如,在講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時,先播放2010年玉樹地震中,國家領導人、人民子弟兵、醫(yī)務工作者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在抗震救災中的感人場面的視頻,讓學生體驗在災難面前全國各族人民空前的團結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民族精神,使他們內心受到觸動,形成情感定向,對中華民族精神產生初步的認知。在講到七下思品《少年能自強》這一課時,我引用了視頻資料——《牛頓成長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牛頓戰(zhàn)勝了自己的弱點,做學習上的強者,終于成為一位舉世公認的科學巨人,這一事例無疑讓學生對自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用歌聲情景激活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選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作為教學的輔導手段,不僅能豐富、印證和深化教學內容,還能把課本知識與思想內容、優(yōu)美旋律融為一體,使學生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例如,在講授“人生當自強”時共享《男兒當自強》;講授“讓生命之花綻放”后共唱《愛的奉獻》和《讓世界充滿愛》;講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前欣賞《母親》和齊唱《燭光里的媽媽》;講授“老師伴我成長”共唱《每當我走過你的窗前》;講授“統一多民族國家”后共唱《愛我中華》;講授“一國兩制”師生合唱《七子之歌》等等。歌聲激發(fā)了學生對同學、對朋友、對父母、對老師、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情感,不僅使學生對所要掌握的課本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而且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五、用問題情境激活課堂
探究式學習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那么教師就要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各種問題,創(chuàng)設出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又如在講到《揚起自信的風帆》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小品:一是《同桌的你》(小麗作業(yè)不會做,問同桌小芳,小芳教了一邊后就沒有耐心再去睬她了,而且還罵她蛋白質。)二是《自修課上》,(一位同學不小心弄壞了小芳的文具,向她道歉后,小芳還是很生氣地罵人了。)三是《我不能幫你改》,(當小芳因為體育成績差一分而擔心不能評到三好學生要求體育委員幫她改一下遭到拒絕時,她就不理人家也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了。)
在種種情況下,小芳失去了好多朋友,失去了自信,成了孤家寡人。
對話一:讓我們大家來找找小芳身上有哪些優(yōu)點?讓同學知道有自信,才有成績,有成績就會更自信,要抓住任何可以表揚的機會,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他們會更快地成長。
對話二:同桌相互找優(yōu)點。(才藝展示)演唱:《同桌的你》
同桌坐在一起,常常會鬧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好同桌間的關系,是同學關系處理好的首要條件。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對話三、“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難免都會犯錯,該怎樣來面對自己的錯誤呢?小芳剛才的行為中有哪些地方不對呢?
對話四、幫幫小芳找回自信,并讓大家培養(yǎng)自信的品質。
總之,在教學中,激活思想品德課堂的方式多種多樣,思想品德教師要用心、用情、用法激活自己的課堂,讓學生享受每一節(jié)課,不僅學到知識,還感受到課堂帶來的成長與快樂。
【參考文獻】
[1]解裕剛.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J].青海教育.2012年02期
(作者單位:公安縣毛家港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