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要與學生共同合作,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作品進行理解、體會、感悟和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在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思想來引導學生“讀會”和指導學生“會讀”,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討論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引導思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進一步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引導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但初中語文教學存在一個封閉圈,它以傳授知識、應付考試為中心,形成以老師的“教”為主,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作用,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閱讀能力差等。這樣的窘境應如何打破呢?
一、引導思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思想,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引導性的教學活動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讀會、會讀。換句話說,閱讀教學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合作進行的雙邊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完成的。
然而,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課堂上教師也是采用灌輸式的講解,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動。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課堂上不應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雖然目前的閱讀教學已形成一定的模式,但教師應該敢于打破現(xiàn)狀,學會在課堂上運用引導思想,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不同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和思考、理解和體驗,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二、引導思想,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閱讀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的認知結構不同,學習方法也有各自的特點,那么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方式也應該有不同的變化。下面,筆者主要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引導思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種常被教師忽略的運用形式。
1.細節(jié)引導法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注重字詞句段的訓練,也要重視標點符號、語氣詞的使用等細節(jié)問題的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注重此類細節(jié)性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文章在處理細節(jié)上的亮點和深意,幫助學生更確切地理解書面語言。
以《綠》一文中描寫潭水的“綠”,運用了比喻和修辭手法的句子中的雙引號: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的“綠壁””……這兩句中的明油和綠壁都用了雙引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這樣引導,“這兩歌詞的雙引號表示都是直接寫出潭水的綠嗎?”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得出結論,“明亮加雙引號是直接寫出潭水的綠;而綠壁的雙引號是通過描寫其他來反襯出梅雨潭的綠是最美的。”
2.刪除與替換法
刪除一些內容,與原文進行比較,揣摩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就是刪除法。學生通過對此類題目的訓練,更能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替換法,就是用別的詞語替換原文詞句,強調原文詞語的準確性。
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作者描寫春天和小草用了生動的比喻和擬人手法“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那么在進行教學時,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呢?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把“偷偷”、“鉆”這兩個詞刪掉,為什么?學生交流后得出結論:鉆字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使得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從而突出春天的生氣盎然。以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描寫父親的句子:“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币痪渲械摹罢摇备臑椤翱础保阏J為好嗎?學生反復交流、思考,最后他們都認為用“找”的效果更好,因為“找”表達出我一直目送父親,對父親的眷戀不舍的感情,而“看”確沒有這樣的效果。
3.背景引導法
小說、詩歌、散文等許多文章的思想內容都緊緊和時代相連,不交代背景就難以理解文章思想主題。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給予提示,就水到渠成了。
《父母的心》是一篇小說,寫的是一對窮夫婦三次歡送子女,最后要回女兒,一家團聚的故事。作者川端康成早年失去雙親,極度渴望親情,他寫出了父母對子女的愛和自己淡淡的哀愁。如貴婦人講的一句話:“都是我不好。我雖沒有孩子,可理解坐父母的心。我真羨慕你們。孩子應該還給你們……。”對于這些句子的理解,如果能讓學生知道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他們就更能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帶來的無奈,也能明白到作者為什么會有淡淡的哀愁了。
三、引導思想,在閱讀教學中的探索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容忽視,引導思想的運用值得探究,然而,教學的步伐永不停止,引導思想的教學形式也需要教師們持續(xù)探索。
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應該貫穿到每節(jié)語文課堂中去,從每個細節(jié)開始注重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勤于探索,以謀求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引導學生會讀和讀會的富含引導思想的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探索新教學方式是為了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加強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不斷努力探索閱讀教學中引導思想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閱讀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品質作為重要目標同時進行,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更加注重實踐、探索,才能有更好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媛.我們該如何走進文本——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06)
[2]賈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D].中央民族大學.2013
[3]韓靜靜.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確定、陳述與呈現(xiàn)[D].上海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二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