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往往采用“全批全改”,既累了老師,也不利于啟迪學生發(fā)散思維,幾十年來影響、制約著一代又一代師生作文的教與學。粗略算來,50人的班級,每學期大小作文在900篇左右,如此大量的全批全改給教師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新的課程理念呼喚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如何減輕教師負擔,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認為不妨試用一下先改后批。
傳統(tǒng)的“全批全改”,即每位學生的每篇習作都受到教師逐字逐句細細斟酌、精心修改,并且要加上適當?shù)脑u語,大凡文面上“見紅”,甚至全紅的作文,好像更能體現(xiàn)教師的辛苦與價值,而對學生的寫作到底起多大作用則無人問津。“先改后批”則是教師完全摒棄不必要的逐一審閱、修改,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相互切磋,共同評價,以期達到作文教學的最佳效果?!跋雀暮笈弊魑慕虒W法,簡單說來,可分為以下五步:
一、擬題
分為教師擬題、學生擬題、各自擬題三種方式,不限體裁、規(guī)格,讓學生以各自喜歡的方式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后兩種方式,更符合尊重學生、民主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求。
二、輔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谄綍r的教學中,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認識理解,教給學生作文的方法與技巧,文前輔導,教師只需輕輕點撥即可。而以前教師往往花費大量時間演習怎么寫,寫什么,甚至作文內(nèi)容都舉例說明。思維定式,成就了千篇一律。只要寫父母,就是雨中送傘、半夜背起發(fā)高燒的自己去醫(yī)院、自己一覺醒來時發(fā)現(xiàn)疲憊的父母一夜沒睡……再說,平時作文靠輔導,考試時、實踐中又有誰去輔導呢?所謂教而不導,教師只需在作文方法上稍加提示、點撥,不可對學生的思維作過多限制。其實,作文的“輔”早已在我們每單元的教學中做得比較透徹了。
三、寫作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應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作文的寫作更應體現(xiàn)這一理念。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可以查閱資料,師生間、生生間可以討論。這樣寫出的作品百花齊放,豐富多彩,既展示了學生各自的風采,更鍛煉了學生思考、交際、合作的能力。
四、修改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學的核心,它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學生對作文的愛好程度、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等,這里的修改指的是學生之間互相修改,即題目指的先改,分為四個方面:
1.小組討論。將班內(nèi)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以組為單位,逐人宣讀自己的作品,指出宣讀者的不足,幫助其改正,并引以為戒。組員發(fā)現(xiàn)其成功之處并學習其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憾。反復討論切磋,無形中讓學生摸索到作文的真諦。無論成績優(yōu)劣,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
2.修改。宣讀、討論完畢,學生根據(jù)小組討論的情況,認真修改自己的作品,并選出本組內(nèi)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和進步快的作品,參加全班的討論、評議。
3.全班討論再修改。方式同小組討論一樣,教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輔導。學生一時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應予以啟發(fā)、講解,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中得以提高。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全組討論的結(jié)果,再次精心修改自己的作品。
4.查缺補漏、謄寫作品。個人、小組、同桌等交換作文草稿,相互訂正錯別字、標點符號等。拿不準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或請教老師。
寫作、討論、修改、再討論、再修改、查缺補漏后,要求學生將作文端端正正地抄在作文本上,此時宣告先改階段完成,也宣布本次的作文教學圓滿成功。
五、批閱
可以按照學校規(guī)定,全批或者是部分批閱。在學生集體智慧下的作文,再加上學習組的精雕細琢,教師批閱起來自然會是在欣賞的心境下完成,自然也會事半功倍。
先改后批作文教學法無需教師再去逐篇批改作文,但需要教師課上抓,參與學生討論,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應在參與討論、輔導時作好輔導紀錄,留下痕跡,對班級作文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在平時教學時因勢利導。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多寫、多練,多參與討論,培養(yǎng)其寫作的自覺性。
先改后批作文教學法可以節(jié)約教師的大量時間,使教師騰出精力去研究教育教學工作。能夠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學習的綜合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作文成為一種樂趣、一種游戲和活動。而討論、合作、民主的氛圍釀成,對各學科的教學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