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區(qū)是典型的湖區(qū),南北兩岸被長江兩大支流(東荊河、內(nèi)荊河)所夾,轄區(qū)內(nèi)溝渠縱橫,魚塘遍布。每學期,學校都有防溺水教育宣傳活動,卻依然發(fā)生學生溺水的慘劇。許多湖區(qū)的孩子不會游泳,基本上是“旱鴨子”,防溺形勢十分嚴峻。
【活動目標】
通過討論、案例分析、辯論思考、場景模擬等活動,引導學生敬畏生命,消除盲目自信與僥幸心理,增強防溺意識,掌握必要的自救自護知識,確保生命安全。
【活動過程】
一、自由討論
課件出示全省5~7月中小學生溺亡事件,共19起,45名學生溺亡。
討論(一):你的生命只屬于你個人嗎?
生1:看到他們死了真是可惜,他們的父母多么傷心呀,他們的家庭多么痛苦,心里真難受。
生2:要是我淹死了,爸爸媽媽會難過死的,我還小,還要上學呀。
生3: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yǎng)大,他們老了,還需要我們贍養(yǎng)他們,我們?nèi)绻懒耍麄儗⒁惠呑釉谕纯嘀猩睢?/p>
生4:想想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真的不容易,要是我被淹死了,真不知他們怎么辦?
……
討論(二):同伴若溺亡,我有責任嗎?
生1:我覺得我會愧疚,肯定有責任。
生2:我覺得有責任,畢竟是一起去的,如果不能救他,我會很難過。
生3:我覺得我心里會很難過,甚至一輩子都會感到難受。
生4:我從今以后再也不會和同學去河邊玩耍了。
……
討論(三):同學去游泳,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1:我覺得要制止他們,告訴他們這是很危險的事。
生2:他們不聽,我們可以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當然,我也希望這些同學不要指責我愛打小報告。
生3:我覺得,打小報告是對同學負責的行為。
……
二、辯論賽
主題:同伴落水后,我們該不該救人?
甲方:我們覺得應該救。因為我們是同伴,我們有同學友誼,出事了,我們也有責任,不能見死不救。
乙方:我們覺得不能隨便救。因為我們都還小,沒有能力救人,很危險,搞不好自己也要搭進去,雖然我們也很想救,可是我們不能救。
(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老師拋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1.在這些案例中,有12起是孩子在淺水區(qū)戲水時最后發(fā)生溺亡。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2.在這些案例中,有9人是為了營救他人而溺亡。這又說明了什么?
3.會游泳者一定能成功救人嗎?我們現(xiàn)場演示兩種救人方式。
(模擬“岸邊手拉落水同伴”“手拉手方式集體救同伴”)
4.模擬救人中,你們有什么感受?
5.營救落水者風險的確很大,但是,我們能見死不救嗎?
生1:我們可以高呼,有人落水了,救人啊——。
師:無論我們在哪兒游泳,都不要單獨行動,一定要有家長陪伴。同伴落水后,我們不應直接營救落水者,但可以向他人求援,或給家長打電話,或大聲呼喊“有人落水”等等。
三、學習如何防溺水
師:你們從這個宣傳冊中獲取了哪些防溺水的知識?
生1:讀了這本宣傳冊,我知道了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游泳,不能單獨行動。
生2:我知道了游泳前還要做一些準備活動。
生3:我明白了,在水中身體不適時,可以自我調(diào)整。比如,身體抽筋時,要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
……
師:游泳小常識,請同學要牢記,沒有家長陪伴,不能單獨去游泳;身體患病者不宜游泳;參加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后,不宜游泳;不宜在水質被污染的河流、池塘中游泳;天氣惡劣時,不宜游泳。
【班會反思】
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為什么面對老師、家長反復的叮囑,卻總有學生置之不顧,擅自去游泳,最后失去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呢?主要是學生的安全意識差,缺乏對生命的敬畏。
本次班會活動通過討論,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辯論思考,消除了學生的“盲目自信”,通過場景模擬,瓦解了學生的“僥幸心理”。
總之,預防溺水將是農(nóng)村班主任安全工作中一項長期而又無法回避的難題,“防人”不如“攻心”,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線,為了他們的明天能如花般綻放而不懈努力。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