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隨著新課改在我國的蓬勃發(fā)展,各科教師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實踐和反思,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思品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當前廣大初中思品教師高度關注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思品教學;有效性;生活化;教學情境;課外實踐活動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和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因此,采取切之可行的教學策略,提高思品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實際出發(fā),嘗試對上述話題談談我的個人感悟和體會,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xiàn)思品教學的生活化
以往的初中思品教學,教師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只進行單純的系統(tǒng)理論知識說教,這就使思品課堂顯得枯燥呆板、空洞乏味,學生也只是機械地掌握思品理論知識,并不能運用它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引領自己的人生發(fā)展,這就使得思品課程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意義。所以,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我們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xiàn)思品教學的生活化,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中。
比如,在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成長的煩惱”這節(jié)內容時,我就讓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中脫離出來,組織他們結合自身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說出自己在成長、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惑,于是,涉及各種主題的煩惱便被學生提出來了,如,有關班里“緋聞”的,有關父母嘮叨的,有關學習壓力的,有關交友的等等,然后,我讓全班學生一起,對這些煩惱和困惑進行討論交流,共享經(jīng)驗,直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我通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認識到思品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思品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強思品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傳統(tǒng)初中思品課堂,教師多采取以書本知識為本位和以傳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所以,我們應改變這種有著強制性和劃一性特征的教學方式,轉而采取具有趣味性和開放性特征的新的教育模式。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交往有藝術”這節(jié)內容時,我就采用了情景教學的模式。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之后,我給學生設置了以下不同的場景:在公交車上,一位初中生坐在座位上,而他身邊站著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這時其他乘客都以厭惡的眼神看著這位初中生;小明在家癡迷于玩電腦游戲,忘記了吃飯,媽媽進屋叫了好幾次,于是小明心生不快;一位學生拿著一份調查表想向路人做問卷調查,這時對面走過來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人。然后,我在班里依次選取幾組學生,讓他們對這些場景進行模擬扮演,以此來檢驗他們是否能夠運用自己所掌握的人際交往技巧與人進行良好溝通和交流。這樣,我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一方面增強了思品課堂的趣味性,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親身經(jīng)歷,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進而將他們所掌握的文明禮貌基本要求內化成他們的品質行為。
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作為一名初中思品教師,除了固定的室內教學,我們還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以此強化學生對思品知識的應用意識,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哭泣的自然”這節(jié)內容之后,我就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通過實地考察、攝影等方式對當?shù)卮嬖诘淖匀粏栴}進行調查,如:當?shù)氐馁Y源狀況如何,都存在哪些資源問題,采取了哪些解決措施等等;然后,讓學生依據(jù)自己所學的知識,向環(huán)保部門提出整治、保護環(huán)境的建議。這樣,我通過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一方面使思品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的思品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提高初中思品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看法和建議,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參考文獻:
[1]廖信松.新課改指導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2]江萬生.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1(6).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