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網絡和計算機已經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開始進入互聯(lián)網的時代,而多媒體教學作為科技發(fā)展的衍生產物,也已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被廣泛運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就多媒體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的作用,結合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多媒體教學的引進,使得高中美術的教學領域有了一個更廣闊的視野,為師生的美術學習提供了更良好的教學條件,那么,如何利用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科技成果的優(yōu)勢進行合理運用呢?本文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一、多媒體教學在高中美術中的應用
1.進行導入式教學,利用多媒體的生動性,增加美術教學的趣味性
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增加了興趣和動機,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同時改變了以往“粉筆、黑板、課本、筆記本”的單一課堂模式,將課堂變?yōu)榭梢?、可聽、可感受的有聲有色的課堂。例如,在學習第三單元第八課《不同的歌聲》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不產生審美疲勞,我會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五十六個民族》這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ㄟ^音樂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以五十六個民族如同五十六枝花一樣各具特色、絢麗多彩這一歌曲主題引入本課不同民族的文化與藝術教學內容,用多媒體的生動性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使課堂在很好的氛圍中進行下去。由此可見,多媒體使教學變得更形象、有趣,能夠達到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的教學目的。
2.進行情境式教學,利用多媒體的豐富性,增強美術教學的情境性
多媒體教學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科技先進性,為我們的教學工作創(chuàng)設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同時也為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提供了可能,幫助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了解課堂內容。例如,在學習第二單元第四課《人間生活》時,為了讓學生對于唐宋人物畫有更直觀、深刻、生動、感性的認識和理解,我會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片段,以其中直觀、清晰的方式展示唐代女性的著裝風格,幫助學生對于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歷史中的人物有了感性理解,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片段因為其色彩的艷麗、服飾的華美、場面的壯觀,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目光,使學生能夠穿越千年的時間障礙,身臨其境,這就極大幫助了學生理解、賞析唐宋的繪畫風格以及人物形象,同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因此投入其中。由此可見,多媒體所帶來的情景式教學,使學生在設身處地的情感共鳴中,能夠更快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3.背景式教學,利用多媒體的高效性,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作為文字、聲音、圖畫甚至是動畫的多維、立體化、多元化的教學工具,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幫助我們在教學中快速找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利用其超大的信息容量以及生動直觀的展現(xiàn)方式將其高效率地傳達給學生。例如,在學習《美術家眼中的自己》這一課時,由于課時限制,我們不能將美術家的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畫作的風格面面俱到,因此,學生就很難融入藝術家的自畫像當中。同時,對于藝術家在自己的自畫像當中所體現(xiàn)的自身情感,學生也難以進行透徹、深刻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大大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從而造成學生對課程內容不能進行很好地掌握,又使教師陷入“講得精還是講得快”的兩難境地。而多媒體的出現(xiàn)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例如,說到梵高的自畫像時,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整個創(chuàng)作背景,我會先為學生介紹梵高的生平,通過他那痛苦的、苦行僧似的傳奇人生,了解到梵高用生命來作畫,為藝術而獻身的至高的藝術創(chuàng)作精神。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生平細節(jié),我會給學生播放關于梵高的影視作品,如黑澤明的電影《夢》中的第五片段《烏鴉》以及漫畫《瘋狂的藝術家》等,幫助學生加深對作者的理解,就會對作者在自畫像當中表現(xiàn)出的痛苦、迷茫等情感了解得更清晰透徹。多媒體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使背景式教學法得以實現(xiàn),達到了“既精又快”的教學目的,大大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聽課注意力和聽課效率。
4.進行思考式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加強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由于新課改中對新型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以及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教學目標的影響,教師對于如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了高度重視,并針對如何在教學工作中實踐和應用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和探索,而多媒體這一輔助教學工具,利用其多樣性幫助教師很好地開發(fā)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多媒體教學在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該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
多媒體的應用在教育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也使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表現(xiàn)出過度的依賴和崇拜。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的教學也有其一定缺陷,它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和互動。在傳統(tǒng)方式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相對而視,會有眼神上的直接交流,從而使教師能夠準確掌握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和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是,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看小屏幕,學生看大屏幕的課堂模式使師生之間失去了這種互動,不利于美術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加強對課堂的整體把握,合理安排整節(jié)課的課程分配,增加與學生之間的包括眼神、肢體以及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動。
2.適量使用多媒體,增加教師個人的教學特色
多媒體教學發(fā)展的進一步成熟促使許多教學課件的產生,而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將相關課程的課件放映給學生就算是完成教學任務了,于是教師淪為科技發(fā)展下的傳播工具——幻燈片放映者,這樣根本不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對于課件的照搬照抄,造成了不良的課堂反應,同時也失去了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的重要作用以及每一個教師個體的教學特色。這種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不僅沒有將多媒體教學這一時代的先進性發(fā)揮出來,反而退步到過去的僵化教學理念當中,形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不良之風。在這一點上,作為美術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將自身對于課程的理解轉化為富有個人特色的教學,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靈活教學、特色教學,并積極結合傳統(tǒng)美術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將兩者的優(yōu)點最大化地發(fā)掘出來并運用到日常教學當中,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最終目的。
3.缺少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多媒體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快速直觀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特點也帶來了缺憾,由于多媒體教學中幻燈片的放映速度過快,不能像板書那樣長時間留在黑板上,這就使學生不能很好地記住每一頁幻燈片上的內容,同時由于幻燈片所包含的冗雜的信息量,使其不能像傳統(tǒng)板書那樣突出重點,也沒有時間讓學生對其進行甄別和思考,造成了知識點的泛濫和重點上的模糊不清。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幻燈片使用的頻率和技巧,以及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對于整個課堂進度的準確評估,同時給學生留出充分的知識梳理以及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多媒體的運用在美術教學中既是一次教學改革和突破的難得機遇,同時也是一次對于教育工作者的考驗,我們要以正確的觀點和態(tài)度看待多媒體教學,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將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最大化地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段希引.多媒體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2]姚久全.利用多媒體輔助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與實施[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0).
[3]王芳.高中美術教學與多媒體[J].成才之路,2012(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