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也是生活常識的一種深入講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在教學方面需要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將知識的實踐性提到最高,將知識的拓展性和基礎性作為攀登的階石。以這樣的教學目的進行物理教學才能夠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才能夠滿足新時代人才對知識的需求。在對新課標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物理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的具體分析和案例解剖,望大家予以指導,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實驗;預習方案;問答式教學
教學策略是教學遵循的基本準則,也是每個教師自己的一些實踐經驗。好的物理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根本出發(fā)點的教學方法,是具有實踐和指導意義的。而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是不同于傳統教學的,具有時代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更加突出人性化教學。下面就是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策略的具體分析。
一、物理小實驗的輔助,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物理教學不是僅僅滿足于表面知識的學習,更不是將定理、定律熟記于心就可以的。物理是一門科學,它要求學習者必須具備探索精神。新時代的物理教學就要將探索性作為教學的一大目的,教師要利用更好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而對于物理教學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物理實驗教學,通過實驗的設計、操作、結論的得出來培養(yǎng)這種精神和能力。
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的時候,文字性的講解無法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更無法給學生知識性的啟迪。而這個小實驗完全可以在物理實驗室中完成,教師可以將同學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兩個人一起進行實驗,小組討論結果,最后得出結論。教師要給學生正確的指導,例如磁場的設計和實驗現象的分析,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等等。一個實驗就算是再簡單,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現象發(fā)生,甚至可能會失敗。但是正是這些不經意、不合邏輯、不合常理的現象才使得實驗的意義更大。教師更不能夠放過這些“失誤”,要充分利用其教學意義,讓學生自己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然后再總結經驗。
二、物理課程的預習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對教師和教材有非常大的依賴性,他們對于知識的吸收都是在課堂上被教師灌輸的,課下預習根本沒有多高的效率。這一點需要教師及時糾正,更需要教師有目的性地培養(yǎng)。預習是學生接觸知識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吸收知識的一個過程,如果缺乏這個過程,那么即使再好的教學方案也會讓課堂成為一個“填鴨”的地方。教師一定要設計完整的預習方案,然后在上課的最初時間先對學生的預習質量做一個調查。
例如在講解“力的相互作用”時,先要讓學生分清楚有哪幾種力。教師可以在預習教案中給學生列舉出幾種力的形式,然后讓學生在后面寫出力的類型,并且再舉一兩個例子。這樣學生在實際的辨別過程中,就會對力有一定的概念上的認識。在每一小節(jié)的預習過程中,要加入對上一節(jié)課的回顧,或者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聯系。“力的合成”就是對幾種力的一種綜合性的分析,需要對前面幾種力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因此它的預習也是對前面的一種復習。這樣重疊式的預習方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好、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讓學習過程更加完整、高效。
三、高中物理采用問答式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精神
知識從何而來,從實踐而來,那么實踐從何而來,是從問題而來。只有提出問題,才會去實踐,這樣才能夠得出我們現在一直相信的物理定律。目前學生的問題精神非常缺乏,他們的“唯本主義”“唯師主義”的思維模式的形成和當前的教學策略有很大的關系??荚嚨膲毫ψ屗麄儗σ恍┲R根本就來不及思考,只是想著如何將這些知識記到腦子里。要想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現狀和求知目的,就要讓課堂成為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電流”這一節(jié)的時候,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對電流知識了解多少,先對他們的預習效果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電流的本質”“電流的表征形式”“電流的大小用什么表示”等等,還有“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樣還會涉及第三節(jié)的一些問題,為其做好鋪墊。教師從發(fā)問開始,讓學生做出回答,然后學生再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解答。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問題接龍”:首先我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第一位同學回答,之后這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再提出自己的一個問題,由第二個同學回答。這個方法我通常用在單元復習的時候,開始時,學生不適應,提出的問題根本不在點子上,但是經過幾次訓練之后,學生明顯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有價值。特別是對于物理這樣知識多而邏輯性強的科目,問題教學法能夠開闊學生的思路,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高中物理的創(chuàng)新教學不一定是方法的新穎,而是一種知識實踐態(tài)度,要讓學生“活靈活用”,對知識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創(chuàng)新”他們的“物理思維”,從而“創(chuàng)新物理學習”。
參考文獻:
[1]李立榮.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與應用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3(14):11-13.
[2]宋小娜.淺談高中物理創(chuàng)新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師教育研究:教學版,2013(6).
[3]王小俊.淺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創(chuàng)新.新課程:下,2012(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