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有其特殊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參與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核心的理念,通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性教學互動,最終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語文作為初中生必須掌握的學科之一,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更是學生培養(yǎng)語言基調、掌握交際方式的重要途徑。綜合分析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可行性應用策略。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宣傳教育;問題分析;學習興趣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前提之一,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影響,更是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語文作為重要學科,其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的推廣應用勢在必行。在新課標中,著重強調了語文教學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并逐漸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校為了切實推進參與式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特開設了課題組進行專項調查,本文觀點均來自于課題組調查結果。
一、當前農村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教學方式及教學設備滯后
對于農村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沒有全面的認識,且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長期影響之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明顯的滯后,不能滿足新課標對于語文教學提出的以及學生日益豐富的語文學習要求。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套路,通常包括課文生詞解讀、段落劃分以及段意歸納,最后是文章中心思想認識。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已經(jīng)喪失了興趣,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教師牽引著,其主動性得不到發(fā)揮。而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充滿好奇和表現(xiàn)欲的階段,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束縛在書本上、課堂中,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農村地區(qū)教學設備的落后是阻礙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客觀因素。
2.師生之間缺乏良性的情感和知識的交流互動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記憶力的,而良性的情感互動體驗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記憶力。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講課與學生的學習之間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脫節(jié),導致很大程度上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語文作為母語,學生學習起來難度也低于其他學科,加上本身學習興趣的匱乏致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不夠重視,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非常有限。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積極給予老師反應,融入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1.加強農村語文教學改革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投入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農村地區(qū)不再作為封閉的主體而存在,所以做好參與式創(chuàng)新教學法在農村地區(qū)的應用推廣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理念的轉變對于教學工作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校與教師認識到參與式教學法對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意義,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實施。教育理念的轉變還依賴于教學評價體制的轉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之下的只看重學生成績的狀況亟待改善。教師沒有了教學成績要求的束縛,才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致力于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和改良。除此之外,要加大政府對于農村教育的投入,無論是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還是硬件設施的建設,對于教學改革都大有裨益。
2.參與式教學法在課堂中實施的具體措施分析
互動式教學法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是提問式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基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課文解讀之前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預習自主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講解人教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問題。其次是分角色朗讀。對于語文學習而言,筆者認為朗讀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也更貼近作者的中心思想。分角色朗讀還有利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我校為例,在課題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針對性地開展參與式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部分教師會采用獨特的具體措施,給語文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3.其他教學方法
能夠切實提升教師教學效率的方法還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新興教學輔助手段。對于農村學校而言,在完善硬件設備的基礎上就需要進行充分利用,一方面能夠通過聲音、圖片、音響等更加直觀立體地將語文知識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同時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習興趣的目的。只有在師生之間建立良性互動機制的基礎上,參與式教學法才能夠被學生認可,也真正發(fā)揮其效用。其次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實際語文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差異化教學。差異化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學習計劃,教師作為計劃實施的監(jiān)督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參考。這就要求學校在教學硬件設備方面要與時俱進,進行一定的更新?lián)Q代,更好地為參與式教學法在我校的推廣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教學質量與水平的綜合提升一定是基于師生之間良性互動機制的建立與形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參與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互動教學模式,具有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具備的優(yōu)勢,真正踐行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理念。在參與式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與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陸豐新.參與式教學法在農村初中應用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3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