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與傳播相關學科的建設伴隨著新媒體的成長,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趯W科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獨立學院在此類課程上的教學安排、授課方式也亟待改革。本文作者立足于一線新聞專業(yè)教師,從緊扣課堂實際的角度出發(fā),針對獨立學院新聞傳播類課程的實際教學改革路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論述。
關鍵詞:獨立學院;新聞與傳播;教學改革;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5)11-017-2
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公眾的價值被挖掘出來,草根的力量不斷升騰,哪里都是演說臺,人人都是演說家。但事實上,早在21世紀初,學界就已正式關注對媒體方向課程的系統(tǒng)建設,將新聞、廣告、傳播等學科從中文里獨立出來,形成一套新的教育教學方案。時至今日,不少國內高校都開設了專門的新聞傳播學院或相關專業(yè),并將此作為高校的重點發(fā)展對象。
一、現(xiàn)階段獨立學院新聞傳播類課程所面臨的瓶頸
(一)從理論研究型向應用實踐型轉變。獨立學院不同于全國重點的一梯隊大學,在學生培養(yǎng)方案建設上也不可直接照抄照搬重點大學的做法,而是需要另辟蹊徑,需求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之路。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近年來遵循這一轉型趨勢,對學生的課程設置及課業(yè)安排方面也都跟隨性的作出調整。
(二)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呈現(xiàn)“長短腿”狀。獨立學院乃至諸多民辦高校都曾先后提出過“師資強院、人才為本”的辦學宗旨,當然在對教師隊伍的招聘方面,也都將學歷作為重要指標,門檻一升再升??v覽如今高校中的專職教師,大多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且學校出身好,囊括國內國際名牌高校。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對學科前沿理念理論信手拈來,說起業(yè)界現(xiàn)存問題,也能一針見血直戳重點,但由于自身實踐經驗淺,在撰寫新聞稿時尚且漏洞百出,更何談指導學生貼合實際完成業(yè)界實踐??扇魪姆疵鎭砜?,學界本與業(yè)界立足點不同,即便是應用實踐型定位的高校,授予學生系統(tǒng)的理念理論也相當必要,因此如何取長補短,改變“長短腿”現(xiàn)狀就成為了你我需要面臨的另一難題。
二、基于現(xiàn)狀及問題的改革路徑初探
(一)結合不同學科方向,進行特色課程設置。
就新聞傳播大類而言,學科實踐屬性較以漢語言文學為代表的文學類學科強,因此文學與傳媒系在對系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建立中也應著重強調學科特色,不可一概而論。而新聞學專業(yè)下設的幾個方向里,針對不同方向的學生,也需做調整。
例如新聞與廣告班,在課程安排方面應遵循廣告學科體系的流程,以廣告學概論、廣告史、廣告心理學、廣告法律法規(guī)、傳播學等課程為基礎,逐步開設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策劃與創(chuàng)意、品牌管理、公共關系、消費者行為學與市場營銷學等課程,因后續(xù)的課程須以基礎課程的理論體系為依托,因此在教授先后順序的排列方面,也應避免出現(xiàn)問題。而對新聞與廣電班來說,則需要側重利用學校所配備的相關設備:使用單反照相機拍攝、使用攝像設備拍攝、利用電腦軟件進行后期剪輯、線性編輯與非線性編輯等等。
(二)針對不同年級學生,調整理論課與實踐課課時
教授過大四課程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發(fā)現(xiàn)——出勤率不高。這不僅是因為學生自身存在惰性,也與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相關。大四,作為學生由學校向工作單位的過渡,可謂是他們關鍵的一年。選擇找工作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很多社會上的知名公司、大型企業(yè)自9月份起就開始校招進程,并且這些招聘往往分為筆試、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好幾次,且安排在周內時段,這必然與學校課堂時間形成沖突。而選擇參加考研、出國(雅思、托??荚嚕?、公務員考試的同學,在時間安排上也并不充裕。因此類考試大多集中在11月——1月,學生備考時間有限,當學校的課程對應試幫助不大時,他們寧愿選擇在圖書館自學。
再說大三,因社會上的企業(yè)在招聘時越發(fā)重視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校外實踐,甚至是在企業(yè)實習的經驗和時長,一些學生往往易顧此失彼。尤其是針對獨立學院、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在學歷上缺乏競爭力,就更希望通過擁有非凡的實習經歷來凸顯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
2014年10月末,廣東省教育廳發(fā)布《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學分制管理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提出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授課時段、任課教師,確定學業(yè)進程。彈性修業(yè)年限下,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yè),特殊情況也可申請暫時中斷,分階段完成學業(yè)。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作為廣東省高校的先驅力量,已在2015級新生中推行完全學分制,未來學校內任意選修課將翻倍,最理想狀態(tài)達600門。學分制改革是學校針對學生培養(yǎng)方案在大框架上的調整,而伴隨著學分制而來的,自然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在課時設置上所做的改變。
(三)對同一門課程,按照教學對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大綱及授課方式
即便課程名稱均為“廣告策劃與創(chuàng)意”,針對新聞與廣告班開設的專業(yè)必修課與面向包括漢語言文學在內的其他方向學生開設的專業(yè)選修課,需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對廣告班的學生來說,之前已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廣告基礎理論體系,對于相關的模塊、公式、分析方法也有所掌握,教師可縮短集體教授理論知識的時長,將更多地機會和時間留給學生。例如,給學生分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成立自己的廣告公司,并完成作品。
(四)采用1+1的方式,完成理論與實踐課時的合理分工
針對前文提出的教師隊伍“長短腿”問題,可以采用1+1的思路解決,即一門課分為前九周與后九周,前九周由主攻理論方向的老師教授,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基本功及學科結構,后九周由業(yè)界實戰(zhàn)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教授,引導學生如何從理論過渡到實踐,在銜接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哪些問題,使課程實現(xiàn)無縫連接。這樣的安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取長補短、合理利用了現(xiàn)存師資的差異性特點。此外,后九周的實踐性課程可不僅限于在教室內完成,校外導師可帶領學生參觀電視臺、廣告公司、報社等媒體單位,參與到電視節(jié)目錄制、廣告制作、頭腦風暴會議、排版校對的過程中去,針對實際工作流程、規(guī)章進行講授,帶給學生非凡卻又印象深刻的學習體驗。
除了在業(yè)界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人員和高管擔任校外導師,校園內的專職教師也不可忽視對自身能力的提高。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近年來提出“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計劃,鼓勵教師走出校園,去業(yè)界投入實際工作,積累實戰(zhàn)經驗。而在此前,一些大學就已開展“與媒體互派員工掛職鍛煉”的項目。以廣西大學為例,年輕教師曾分別前往報社擔任總編助理、總編室主任助理、廣告公司策劃總監(jiān)助理等職務。
(五)就近建立實習基地,拓寬實習渠道與機會
現(xiàn)中國,國內大學的新校區(qū)所建之地普遍遠離市區(qū),交通不便。學生在大三、大四階段,既需要完成學業(yè),又需要兼顧實習,多半的時間都耗費在市區(qū)往返的路途之中。中大南方,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溫泉鎮(zhèn),距離廣州市區(qū)有近80、90公里的路程,交通出行受限。學院可嘗試在學院內部或溫泉鎮(zhèn)、從化市區(qū)建立對口實習基地,方便學生就近實習。例如:新聞專業(yè)同學可在學院記者站、廣播臺、電視臺鍛煉實習,廣告方向同學也可在從化街口的廣告公司擔任項目助理。依托聯(lián)合辦學的契機,吸引媒體軟件企業(yè)同學院文傳系共同建設生產性實踐基地。2011年初,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就曾與國內一家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在該校建立了影響資料數字化數據加工與開發(fā)合作基地,該基地也為此校傳媒學生的培養(yǎng)帶來諸多助益。
(六)加快建立“第二課堂”,實現(xiàn)課上、課下相配合的完善機制。
為了提高新聞專業(yè)同學的文字應用能力,中山大學新聞傳播與設計學院早在幾年前就對大一新生實行了“100篇作文計劃”。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也于今年,正式在文傳系大一新生中實行“50篇作文計劃”。該計劃依托寫作訓練課程,執(zhí)行期為一年,分四次向導師提交作品。第一學期以記敘文為主,第二學期以應用文和創(chuàng)意寫作為主。導師不僅需要對學生作文的數量、質量把關,還需定期召開小組互評會,邀請同組同學間進行互相學習、評價。
此外,學院也可邀請海內外知名高校的教授或業(yè)界經驗豐富的媒體人,定期開設講座。文學與傳媒系就曾邀請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香港知名媒體評論家馬家輝博士進行了一場有關“民國與香港”的精彩演講,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諸如此類的演講如果能夠定期開設,相信對于他們拓寬視野、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廣東省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質量年度報告[R].廣東省教育廳,2015-1-26
[2]林世寧.大學生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yè)[N].南方都市報,2014-10-19(1)
[3]吳海榮.對高校新聞傳播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以廣西大學為例[J].廣西教育,2012-8(29)
個人簡介:姓名:羅希 性別:女 籍貫 :陜西西安 工作單位: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職務:教師 學位:雙碩士(新聞傳播;教育學)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