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我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同時,也比較容易進入一些誤區(qū)。畢竟新課改代表著一次語文教育轉型,許多老師難以在短期內適應也屬正?,F(xiàn)象。但當大多數(shù)人在談論新課改之“新”時,指出實踐中的一些誤區(qū)也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某些誤區(qū)的產(chǎn)生是由于對新課標的誤解而造成的。下面就談談在新課改教學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幾種誤區(qū)。
常言道,繼承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一個新的理念的實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礎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但這絕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優(yōu)秀理念的完全背棄。這一次的新課改也是如此,雖然它在課程結構設置、目標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革,給我們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我們的教學中力求新的同時,也應該不要忘記一些好的傳統(tǒng)教法與學法,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法與學法。因為只有繼承傳統(tǒng)中優(yōu)秀的東西,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方法,才可能真正得到新課標的要求。更何況新課標中并不是排斥這些傳統(tǒng)方法的。那些認為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推翻以前的一切,這樣的“創(chuàng)新”想法實際上都是不了解教學規(guī)律、不了解新課改的特點的。如果這樣做下去,那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傳統(tǒng)教法中應當繼承并發(fā)揚的主要有如下一些:
1、多讀,以讀的訓練為主
新課標對“閱讀和鑒賞”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 150萬字”,同時也提出了課外閱讀的目標要求:“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边@個要求的提出體現(xiàn)了新課改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事實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也總結了一條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性的結論:“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閱讀,沒有捷徑可走?!闭\哉斯言!而多讀也是我們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方法。古人早已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經(jīng)驗之談都體現(xiàn)了多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很顯然,僅靠課本里的幾篇選文來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不夠的,雖然新課改建設了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的課程結構,并開設了五個系列的選修課,使得學生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習到更多的篇章,但這些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通過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閱讀習慣。誠然這是更高層次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但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我們必須有意識的把學生向這方面引導,多讀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作用。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寫作能力。當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本時,他們也能在閱讀中比較各種表達方法的優(yōu)劣,從而使自己的表達更多樣化、更流暢。更重要的是在廣泛閱讀中,能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如何看待人生,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因而多讀仍然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比如通過交流讀書心得、舉辦讀書講座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多讀,教師可以把學生讀書的多少在《模塊學習分項記錄與評價》中作詳細記錄,以作為學分認定的一個依據(jù)。
2、多背,以積累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為目的
新課標非常重視多背,它提出文言文的學習有“一多一少”,即“重視多讀,努力擴大閱讀面,少做脫離了課文語境、所謂梳理規(guī)律、機械操作性的客觀化、標準化練習?!毙抡n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文言文的誦讀和背誦”,“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事實上,這也是古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總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名人對此也有很深的體會。郭沫若就曾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著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財富了?!贝蠹抑溃袑W生時期是一生中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背誦積累一定量的古代詩文和其他優(yōu)美的篇章會讓他們受益終生。可見,背誦確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培養(yǎng),語文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在積累了大量的文言名篇后,相信不用多分析各種語法、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各種特殊句式,學生自能認知和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通過多背,心中積蓄了大量的優(yōu)美詩文,涵養(yǎng)了人文氣息,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汲取了民族精神,弘揚了燦爛文明,為將來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多面人才打下了扎實基礎。因此,多讀多背與新課改并不相背。
3、多寫,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為主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在學習和生活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新課標具體要求學生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學期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從這些要求可以看出新課改對寫作訓練的高度重視,而且對量的要求也是比較大的。事實上,要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還是要多寫。只有在寫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寫作上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很難想象一個平時不注重寫作的同學能夠在考場上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出來,一個平時不注重觀察生活的同學也很難寫出深刻的文章來。不但要多寫,新課改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也就是寫學生想寫的東西。所謂的個性化寫作,就是要盡可能解除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寫生活和學習中的人和事,還學生以寫作的主體地位。新教材的編排上,對“表達與交流”做了積極而大膽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當然,我們老師在這一點上還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不限內容,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作,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由表達,讓他們無所顧忌地說自己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抒寫生活中喜怒哀樂。新課標不斷強調:“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币虼耍趯嶋H教學中,即使做不到每日一篇,也應該要保持思考的能力,堅持對生活細心感悟,對生命用心體驗。只有當你的內心向整個世界敞開時,才能在生活中鍛煉思維,有了生活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fā),在需要寫作是游刃有余。所以,多寫也是不能忽視的優(yōu)秀方法。
以上三種傳統(tǒng)教學法可謂古已有之,它們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算是語文教學中的寶典了,可是有的時候往往容易被忽視了,特別是語文教育改革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的今天,我們更要緊記這一點,以免走入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