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還語文課堂瑯瑯書聲。課堂朗讀要把時間用在點子上。古人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苯處熢诶首x指導過程中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課文中詞匯豐富、用詞準確、形象生動的句子;修辭手法用得貼切、精妙的句子;對話、心理、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的句子;蘊含豐富、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句子;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的句子等內容,就是教師應該花大力氣進行朗讀指導的對象。
在對《鳥的天堂》一文進行朗讀指導時,我就重點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則一帶而過。因為第8自然段作者運用了聯(lián)想的修辭手法(區(qū)別見聞和聯(lián)想是本單元的閱讀重點),把大榕樹描寫得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最后一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前面描寫的基礎上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從鳥聲、鳥影、“我們”的眼睛等幾個方面進行描寫、襯托,沒有用一個“多”字,卻明顯地讓人感覺到“鳥的天堂”里有數(shù)不清的鳥兒。與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的所見所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膽、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訓練也更有效,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合理的課堂教學,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閱讀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思維訓練是多方面的。要抓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潛在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訓練重點,找準結合點。在分析《飛奪瀘定橋》一課的題目時,學生抓住“飛”與“奪”這兩個字開展充分的討論,充分開發(fā)自己的思維空間,分析出“飛”“奪”即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提示了課文的中心。“飛”即很快,“奪”即搶,無論是紅軍不畏艱險飛快地趕路,還是從敵人手中強占瀘定橋,沒有為革命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因此“飛”與“奪”不僅概括了主要內容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命題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我訓練學生給文章加小標題或換題訓練。例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后,我讓學生不偏離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情況下,進行換題訓練,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給課文換的題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紀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題。當然,學生的題目不如課題精確、恰當。反過來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給學生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才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習《跳水》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主動提出,學生在接觸課題后,便提出了不少問題。例;誰跳水?為什么跳水?怎樣跳水?跳水結果怎樣?學生通過釋疑,感到這個課題很好,能引人入勝。在理解內容時,學生又提出了問題: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出現(xiàn)那些人,那些物?他們之間有哪些聯(lián)系?老師則抓住學生的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學生便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質疑、釋疑。這比只靠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靈魂,它既是學習語文的手段,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由無數(shù)的“情”的操作而綜合為“情操”的生成,達到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的一種教育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
兒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顆小小的石子,就會使它泛起粼粼波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感人情節(jié),通過多媒體課件、錄音、幻燈、掛圖等靈活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觀看多媒體課件:先欣賞屏幕上波浪翻滾、氣勢雄偉的遼闊大海,水平如鏡、和風拂柳的美麗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師激情告白:“同學們,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無法與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圍繞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滿詩情畫意,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這幅畫點綴得更美,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痹谶@樣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驗,激活了情感。又如在教學《草原》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文中優(yōu)美的草原風光圖:蔚藍的天空,茫茫的綠色草原,潔白的羊群,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場面,充滿著詩情畫意,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如果再配上課文的朗讀錄音,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聽,仿佛身臨其境,學生入景、人情。情景交融之中,學生馳騁想象,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情感的波瀾也被掀起了,由此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風光的無限之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