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中,小學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被重新強調(diào),新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深廣影響、學生對語文教學材料的多元反應更是得到了肯定。所以,新課程的目標都是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去制定的,而且在每個階段目標中都有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其目的是為了促進語文學習與其他課程特別是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是學生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利用語文知識、選擇一定的方式過程解決問題的一種探索應用創(chuàng)新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各項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多方面的影響。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中,如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實都與此有關。
一、愛孩子愛職業(yè)
眾所周知,教師是愛的職業(y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完美人格的雕塑者,他要愛孩子,愛職業(yè),愛生活、愛自然,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語文教師更要愛文學,愛祖國的語言,可以說,人類在愛的旗幟下的行為都是偉大的,(當然,這不包括那些狹隘的愛)只有教師自己愛了,才能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去愛,培養(yǎng)學生對美好事物及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懂得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濃厚的情感和興趣的驅(qū)使下到達樂學的境界,體驗學習的愉悅,感受創(chuàng)造的欣喜??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能讓學生以學習為樂,那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成功。
對學生的愛可以讓教師產(chǎn)生保護他們的勇氣、教育他們的熱情、寬容他們的慈愛之心和教導他們的耐心。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欣賞和贊揚會使他們有成功的愉悅感、自豪感,他們在學習中會更加自信,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會更高,而長期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直接的動力。作為教師,其實也是在不斷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把對其他事物的興趣轉化成為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心理學中,學生對其他事物的興趣叫做間接興趣,需要通過教師的誘導變成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才能發(fā)揮它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二、愛文學愛祖國的語言
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準確生動,豐富多彩,是別的拼音文字所不能企及的。語文教學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一個活潑生動的感性的認知體驗過程。一樣的話,可以有不同的說法,用不同的詞匯,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我們的男同志人人都有妻子,女同志成年了也多要為人妻子,如果你稱她為妻子或媳婦,那體現(xiàn)了一種角色意識,表明的是她在家庭中相對于丈夫的那個角色;如果叫愛人,則表達了一種內(nèi)心的感受;叫老伴,是幾十年的生活的結果和今后生活的寫照;陜西人也叫老婆,透著直率熱絡,過去有叫內(nèi)人、內(nèi)子的,典型的傳統(tǒng)思想,男主外女主內(nèi)嘛,文雅之中顯出一種男性的優(yōu)越感;婆娘,帶著一種貶損的意味;堂客、屋里頭的,娃他媽,那是過去年代女人社會地位的描述。你看,就這么一個稱呼,就有這么多的名堂,更不用說那唐詩宋詞元曲小說戲曲等各種文學的輝煌燦爛博大精深了。只有你愛了它,講課時才能充滿激情,如數(shù)家珍,也才能引導和感染學生,和你一起品味那些充滿人類思想智慧的美文名篇,精詞妙句,讓學生也愛上語文,樂于學習語文。
三、熱愛一切美好事物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語文教師更得愛美。語文的名篇中,生活中,自然中,到處都有美的東西。美人美事,美情美景,美文美言,語文教學,就是要把這些美的東西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欣賞,愉悅他們的感情,陶冶他們的心靈,提高他們審美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情操。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看,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如果是單獨進行,當然是沒有多少趣味性可講的,但我們?yōu)槭裁磿X得語文學習比數(shù)學物理等理性科學的學習來的更有趣味性,更輕松快樂呢?原因就在于我們讀的是人表述自己思想觀點和情感的東西,讀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加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拿出自己的觀點去比較,展開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去認同或抨擊,也等于是宣泄了自己的感受感情,所以才覺得痛快或者感到輕松愉快。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把它作為一種欣賞美感受美的途徑,這才能夠打心眼兒里喜歡,愿意去看、去聽、去說、去寫,有了這一切的加入,那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境界,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四、興趣廣 好觀察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是個性開朗,興趣廣泛,善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觀察是兒童認識周圍世界的一種途徑,對兒童來說,觀察能力對他們學習語言,發(fā)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觀,就是看,察,是察覺,用身體的其他感知器官去體察。兒童的觀察能力比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的范圍較小,觀察的目的性弱,觀察缺乏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等都影響他的觀察能力。而觀察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響他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其實也是一種語言活動,叫做“內(nèi)部語言”或無聲的語言活動。有的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自言自語,口中念念有詞,其實是思想高度集中在思考的問題上時一種不自覺的思維外化表現(xiàn)。觀察要有順序性,思維也要有邏輯性。很多時候,思維是需要在觀察得來的材料之上展開的,特別是說話、寫話、寫作文,更需要觀察。說話要言之有物,寫作文要生動具體,真實才能感人,讓人有如身臨其境,可見,觀察是寫作的起點。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嘛。
作為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養(yǎng),在學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也才能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所以讓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加強自己的閱讀積累,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