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初中語文教師應在平日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傾聽習慣 表達習慣 讀書習慣 寫作習慣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喔?。
記得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么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善于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見: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可以教得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是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
面對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孩子們的習慣甚是讓人堪憂。在許多孩子身上看不到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傾聽習慣
“聽”,語文學習習慣養(yǎng)成之一。在初中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上課時總是“心不在焉”“身在就教室,心在外”。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在課后的檢測中總能出現(xiàn)是是而非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則是:上課時傾聽習慣不好。傾聽能力差必究會導致執(zhí)行能力糟。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來自師生之間。一方面來自于老師,老師的課堂設置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導致學生所身在教室,可心里卻不想聽,不愿聽。另一方面來自學生自我,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聽著聽著就“跑神”了,就不耐煩了。面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從學生心理出發(fā),深入研究教材,運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并結(jié)合實際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把控和調(diào)整。與此同時要關注課堂傾聽的效果,及時糾正傾聽中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的錯誤。使得教與學協(xié)調(diào)一致,盡量減少教師講了多次,學生依舊不會的現(xiàn)象。
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還需要教師設定專門的傾聽訓練??梢岳寐犈c說,聽與寫,聽與讀相結(jié)合的辦法,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設置專項訓練期以達到提高學生傾聽能力的目的。
二、表述習慣
“說”,語文學習習慣養(yǎng)成之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一時候,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情況較為普遍,許多學生都有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初二的時候,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逐步減少,偶爾還有部分學生回答一下問題;初三的時候,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情況基本沒有了。很多學生面對老師、面對家長、面對學習的時候,難以開“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時沒有良好的表述習慣。即使有的學生敢于表述,可所說的要么吞吞吐吐,要么結(jié)結(jié)巴巴,要么文不答題。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也來自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這便要求語文老師改變以前“一言堂”的做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表述,讓學生走進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給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養(yǎng)成表述的習慣,提高學生正確表述的能力。
三、閱讀習慣
“讀”,語文學習習慣養(yǎng)成之三。讀書好,好讀書。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的學生其實不會讀書。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并不會讀書。讀書應具有兩好的行為習慣。一要有喜歡讀的習慣,每天能自覺閱讀半小時,并長期堅持下去。唯有喜歡閱讀的人方才可能越來越博學睿智。二是要有會讀的習慣,要有讀書則動口,讀書則動筆,讀書則動眼,讀書則動心的好習慣?,F(xiàn)在的許多學生讀書的時候沒聲音,讀書的時候不動筆,讀書的時候心不在。讀了半天的書,一個字也沒看進去;背了半天書,一句話也沒背著。
針對這中現(xiàn)象,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班級文化建設成立“讀書苑”“墨海飄香”欄目,分期為同學推薦名篇佳作;可以制定班級讀書規(guī)劃,利用學生力量成立班級閱讀專柜,并陪同學生定時閱讀;可以利用晨讀課的時間,教會學生正確的、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與此同時,課前的預習中,教師應當適時布置預習內(nèi)容,預習中讀更為重要,處了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讓學生選取自己所喜歡的批注方式,例如“情感式”、“補充式”、“賞析式”、“疑問式”等等,對所預習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批注。藉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閱讀的好習慣,指導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出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寫作習慣
“寫”,語文學習習慣養(yǎng)成之四。說到寫作,是學生煩惱,老師揪心的問題。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次一讓寫作文的時候,很多的學生都表現(xiàn)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每次收繳上來的作文批改時都是讓老師苦惱的時候。學生的作文不是言而無物,就是語言凌亂;不是無病呻吟,就是言不由衷;不是空洞乏味,就是味同嚼蠟。更有甚者,每次的作文都不是原創(chuàng),每每寫作文的時候,總是打開電腦復制粘貼。究其原因,是教師將作文教得太枯燥,讓學生在反復的作文訓練中只學會了模仿應付,失去了作文訓練的真正意義。記得身邊有位小學的老師,平時上課期間注重基礎,忽視了作文教學。期末考試的時候,學生的作文寫得不好,影響了整體分數(shù)。于是假期中布置的作業(yè)為:每天一篇作文。
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每一個初中語文教師都應從平時語文教學點點滴滴中去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讓這些習慣成為學生終生受益財富。也唯有這樣的老師,才真正堪稱稱職之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