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課堂討論式教學方法的風險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策略,為實踐教學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課堂討論 風險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04-01
一 課堂討論式教學方法的含義
課堂討論式教學是以啟發(fā)式教學思想為基礎,在教師的提示和引導下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以小組的形式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和互動式思考、學習,從而使學生掌握并理解課程知識點。
二 課堂討論式教學方法的表現(xiàn)形式
1.分組式討論
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討論完畢后,推選一名代表總結發(fā)言;針對發(fā)言的問題,各組之間再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圍繞主題參照一定標準進行準確、客觀、全面的評價。這樣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團結互助,共同進步。分組式討論是教學過程中應用較多的課堂討論方式。
2.問題式討論
即教師針對教材和課程所涉及的相關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自由組成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尋找答案,然后再集中展示交流。
3.思辨式討論
教師把現(xiàn)有的定論、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方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挑刺,提出優(yōu)缺點并加以完善,還可以將課程內容有意設置相互對立的結論,將學生分成正、反方及聽眾三部分,通過正反方辯論,聽眾可發(fā)言的形式進行,教師在此過程中擔任裁判或協(xié)調者的角色。
4.角色式討論
教師提前將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相關案例提煉出來,給學生分配特定的角色,以此為出發(fā)點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實際上可以看成是思辨式討論的另一種形式。
5.情境式討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可運用音樂、圖畫、圖表等創(chuàng)造情境并列出論題,讓學生模擬真實場景對問題展開討論。
三 課堂討論式教學方法的風險分析
1.教學效果能否得到保證
課堂討論的目的是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發(fā)表各自的觀點,發(fā)現(xiàn)認識上的問題,從而構建知識模型。但是目前很多老師簡單地將討論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好畫等號,認為課堂討論一定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
2.學生課前預習不足
由于目前國內各級教學普遍側重知識的傳授,學生更習慣于先聽課后復習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加之很多學生認為預習耗時,大多數(shù)學生不愿意認真預習。
3.知識系統(tǒng)性是否得到保證
一個問題可能會涉及該領域中的許多知識,知識又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課堂討論是一個不停地發(fā)問、不停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適時地進行糾正和總結,帶著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并由此生出新知識。如何保證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課程知識的系統(tǒng)性,如何讓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不能只是停留在討論的問題上。
4.老師能否控制課堂,保證教學進度
討論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勢必會減少教師講授的時間,而且在討論過程中會有突發(fā)情況發(fā)生,比如學生對討論話題不感興趣而草草了事或者對某一話題格外感興趣而滔滔不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對討論組織不當、時間安排不合理就很難控制好課堂進程、完成教學任務。
四 課堂討論式教學方法的風險控制
1.精心選擇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討論環(huán)節(jié)
教師選擇的討論內容要針對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考慮到每一類學生的特點,以引起每一位學生的思索。討論內容的難易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如果難度太低,討論就失去了意義;如果難度太高,就脫離了實際,討論既無結果,又浪費了時間。所以,教師應使討論的問題處于所有學生的認知區(qū)內,考慮學生整體的知識水平,可以讓愛發(fā)言和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以不同的形式體現(xiàn)討論結果。這樣既有一定的討論價值,又讓學生能夠接受,從而達到課堂討論的最佳效果。
2.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提出預習內容
現(xiàn)在網(wǎng)絡非常發(fā)達,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也是豐富多樣,不僅僅局限于從書本中獲取知識。教師可以將預習的內容與一些相關的故事、畫面、劇情等結合起來,如讓學生通過觀看一部影片來分析其中某一位人物的性格,通過閱讀幾則故事來辨別某個問題的正確與否等,這樣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還學習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達到了很好的預習效果。當然,這樣必定對授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搜集整理相關內容。
3.選擇合適的討論時機,整體把握知識系統(tǒng)
教師除了在備課時有目的地設計課堂討論外,還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準確把握課堂討論的時機:當學生思維不順暢時,教師隨機應變,設計思維“陷阱”,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當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抓住時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傊?,教師要適時地抓住討論時機,靈活啟發(fā)學生思維,從整體上保證知識的系統(tǒng)性。
4.討論中老師要適時總結,把握課堂討論的方向和效率
課堂討論時,教師要起到引導、糾正和總結的作用。不僅要注意討論的氛圍,還應注意防止討論出現(xiàn)事實上的錯誤或未察覺的邏輯錯誤。如果有,教師應及時糾正,防止在不必要的問題上耗時太多,發(fā)言的時間過長和過短,都會影響課堂討論的效率。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引導,及時提醒,使課堂討論不至于冷場或者變成“聊天室”,真正服務于課堂教學。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