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那么,文言文教學應該以怎么樣的面貌呈現(xiàn)在課堂上呢?文章就文言文教學中最基礎的翻譯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
關鍵詞:文言文;翻譯;文言字詞;想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0-0069-01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有人說,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學生在完成課外文言文練習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少困難。很多學生面對文言字、詞、句如同面對天書一般,實在不知所云,也無從下手。如語文期中試卷的課外文言文曾選用了“程門立雪”這一典故,大多數(shù)學生在字詞釋義上,考試成績不容樂觀。
文言文學習最基礎的一步就是翻譯,也就是能讀懂文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生應“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也就是說,對于初中生而言,翻譯是文言文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用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學好文言文翻譯,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對文言文字詞翻譯的思考
文言文翻譯最為精要的一個方法,可以總結為“字字落實”。也就是說,要翻譯一個句子先要把重點字詞弄清楚。
1. 傳統(tǒng)積累法
積累文言字詞是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一個方法,猶如我們學英語首先要記單詞一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一些字詞。如在初一時,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一些字詞:走(跑)、去(離開)、嘗(曾經(jīng))、是(這、這樣)、既(已經(jīng))、期(約定)……除了積累這些單音節(jié)詞以外,我們還可以積累一些詞語或短語。如:與其……孰若……(與其……不如……),于是(這時候、在這里、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這個原因),可以(可以用來、足以用來),以……故……(因為……所以……)。當然,在具體落實到一篇文言文時,還必須觀照上下文語境,聯(lián)系平時學習的積累??傊岣呶难晕膶W習的效率,平時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
2. 組詞法
其實,在文言文教學中,用組詞法去釋義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即把古代的單音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如《童趣》中“故時有物外之趣”一句,“時”可以組詞為:按時、時常、時間……然后從中挑選一個最為合理的放到句子翻譯中去,這樣我們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句子翻譯。但運用這一方法,需注意的是要選擇最適合句意的一個詞語,否則將前功盡棄。
3. 詞類活用法
我們在翻譯文言語句時,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即從表面上看文言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似乎區(qū)別不大,但一旦譯成現(xiàn)代漢語,放到句子中就不是很通了。如:“漁人甚異之”中的“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中的“雨”等。因此,在釋這些詞語的義時,我們必須要活用。所謂詞類活用,就是某些類型的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了原來的性質和語法功能,而具有新的語法功能,離開了這種語言環(huán)境就失去了這種性質和功能。如“異”原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意為“對……感到奇怪”或“以……為異”,“水”原為名詞,現(xiàn)活用為動詞,意為“游泳”。這些字詞活用后再放進原句,句子馬上就變得通順了。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總會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這一類詞匯,培養(yǎng)學生對該類詞匯的敏感性。多想想詞類活用,這樣或許在翻譯時會輕松不少。
二、對文言文句子翻譯的思考
文言文翻譯的另一個方法,可以總結為“句句清楚”。一般說來,一個句子中如果已經(jīng)能夠準確無誤地釋義某幾個詞語,就可以將整個句子翻譯出來。但是,另有以下幾點需注意。
1. 連詞成句需注意增減
譯文必須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為了達到翻譯時“達”和“雅”的要求,有時還需要增加或刪減一些詞語,當然這是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例如,陳壽的《隆中對》中有一句:“先主曰:‘君與俱來?!痹诜g“君與俱來”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應該在原句上加“之”,可以將整句話翻譯成:“你和他一起來?!敝挥性黾恿诉@個字,句子翻譯起來才完整。
2. 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翻譯文言文時,還需了解幾種特殊的文言句式。比如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把字句等。在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關注并了解這些特殊的句子。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文言文里的倒裝這一語言現(xiàn)象。這時,就可以用到調整法,即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按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倒裝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狀語后置,在文言文里面出現(xiàn)頻繁。如在沈復《童趣》一文中出現(xiàn)了好幾處狀語后置句: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徐噴以煙、又留蚊于素帳中……學生倘若一眼就能看出這一句式,翻譯時就能很順利地將句子翻順。因此,課堂上對特殊句式的練習仍需進一步強化。
3. 省略成分需適時補充
另外,需注意的一點是在翻譯時為了更通順,我們往往還會補充一些省略成分。這就需要用到增補法,即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如《陳太丘與友期》中有這樣的句子:“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蔽覀兛梢匝a充出省略的成分,翻譯如下:(元方)回答說:“(我的父親)等待您很久,(您卻)沒有來。(我的父親)已經(jīng)離開了?!毖a充成分一增加,我們就能比較容易地理清三者的關系,也就能更明白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在句子翻譯時,還要恰到好處地補充出省略的成分。
參考文獻:
[1]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1997(04).
[2]張興.文言文創(chuàng)新教法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