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雪華
摘 要: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學生走進文本內核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閱讀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情感、品味語言,形成體驗,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文章提出要渲染引領,在朗讀中融會貫通;賞析體悟,在朗讀中習得語言;尊重多元,在朗讀中彰顯個性;角色體驗,在朗讀中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渲染引領;賞析體悟;尊重多元;角色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6-0071-01
如果將一篇篇精美的課文看成是一首歌曲的話,那對文本的朗讀將是課堂教學中最美妙的聲音。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學生走進文本內核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閱讀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情感、品味語言,形成體驗,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渲染引領,在朗讀中融會貫通
很多課文語言清新,言語自然,弦外之意溢于言表,學生無須教師的深入講授便能夠體悟習得。而面對這樣的課文,如果教師還是煩瑣地講解,學生必然會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引領促讀的方式,讓學生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朗讀感悟,替換教師煩瑣的講解,從而讓學生在形成自我體悟的基礎上融會貫通,突破難點,習得語言。例如,教學《觸摸春天》這篇課文時,教師以激情語言引領學生朗讀課文。師:安靜雖然什么都看不到了,但他對生活卻更加敏銳,才創(chuàng)造了別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學生入情入境,投入地朗讀)。師:蝴蝶有著完好美麗的眼睛,卻成為了安靜的“獵物”,這是多么驚奇的事情。請讀出這種“絕不可能”的韻味來。(提高聲調來讀)師:老師也不例外,被這種奇跡所深深震撼?。◣熓痉蹲x后,學生集體激情誦讀)師:這真是個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女孩。你看,她的動作多么輕柔,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讀出她的內心。(輕柔小聲讀)教師的語言渲染、示范朗讀,將原本橫陳在紙面上的文字煥發(fā)出別樣的生命活力和氣韻,學生的情感跟隨著文字不斷變化起伏的過程,正是學生不斷逼向文字內核的過程。
二、賞析體悟,在朗讀中習得語言
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強化對語言品析能力和運用能力,旨在通過對文本語言的品析玩味、感知積累、內化悅納、實踐運用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朗讀的伴隨,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無法真正地落實到位。因此,閱讀教學應該將朗讀貫穿品析詞語的整個過程之中。在揣摩朗讀中品析語言表達的精妙,在反復朗讀中強化語言積累記憶效果,在悉心朗讀中促進詞語的內部吸收,更在考量朗讀中提升語言實踐的有效性。例如,教學《可愛的草塘》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河水“清凌凌”一段。很多學生初讀這篇課文情感平淡,毫無感情可言。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先是默讀,圈畫出這段的核心詞語“清凌凌”之后,教師運用播放視頻朗讀感知、揣摩詞義朗讀辨析、聯(lián)想拓展朗讀補充等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詞語的內蘊,形成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尊重多元,在朗讀中彰顯個性
個性朗讀就是學生不迷信教師和他人的解讀方式和解讀成果,而是充分將自身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與文本內容進行高度融合的過程,彰顯出其獨特的認知方式和個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遵循學生的實際和個性特征,凸顯學生與眾不同的特點,鼓勵學生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策略,從而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與作者情韻的內在結合。例如,教學《秋天的雨》。師:你認為哪句話寫得美,請你美美地讀。(一生讀得輕柔,具有美感。)生:銀杏的葉片跟扇子一樣,輕輕地吹走了夏天的酷熱;紅色的楓樹也輕輕地帶來了秋天的涼爽。生: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銀杏的語句應該讀得有力一點,要不然吹不走夏天的炎熱。師:真好!你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請你也來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的確,不同的生命個體有著不同的成長閱歷和認知水平,對文本的體會也會完全不同。因此,教師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只要不違背文本的基本價值取向和情感態(tài)勢,就應該給予學生自主空間,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四、角色體驗,在朗讀中有機融合
如果說之前的朗讀方式都是出于對文本內容、情感、意蘊的體悟感知,是屬于理解性層面的話,那么角色讀的方式則是在學生對文本已經擁有了通透把握與了解上,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處于相同的情感認知軌跡上,通過角色配置的方式進行傾吐表達性的朗讀表達。例如,教學經典課文《窮人》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朗讀課文,充分感知觸摸文本語言的感性意蘊,形成豐盈的情感體驗。但這種朗讀都是零散性的,而缺乏統(tǒng)一性的整理與鏈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幫助學生以角色體悟的方式再度進入課文。在這樣的朗讀形式下,文本的語言成為了學生內在意識中靈活的口頭語言,使得文本之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實現(xiàn)與文本情感的一脈相承。
總而言之,朗讀是鮮活的生命個體真誠接納吸收文本語言的重要方式。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于朗讀的至理名言,成為了閱讀教學寶貴的財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朗讀渠道,為學生感知文字奠定基礎,真正借助朗讀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文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時代教育,2013(16).
[2]李霓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陳必武.在個性化朗讀指導中發(fā)展學生個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2(04).
[4]鐘耕田,王愛華.讓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線[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