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紅標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主動進行學習的重要前提。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等各方面發(fā)展尚未成熟的成長階段,好奇而愛玩的孩童天性使他們對趣味濃郁的兒童文學作品較為感興趣。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來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9-0043-01
兒童文學具有語言簡練、形象生動等特點,富有兒童的情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語言文字學習材料。豐富的兒童文學語言材料,可以為學生提供豐盈的語言養(yǎng)分,幫助學生產(chǎn)生語感,從而掌握最基本的文字和語法,為日后形成語言能力打下基礎。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及美學特征,通過有效利用兒童文學提高兒童文學修養(yǎng)。
一、充分挖掘兒童文學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通過對語文閱讀課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挖掘兒童文學的魅力。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兒童文學閱讀的滲透,將讀和唱、思、疑、寫等結合起來,引發(fā)學生對兒童文學的閱讀動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進兒歌、繞口令以及情境對話等教學形式,實現(xiàn)讀和唱結合,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指導學生注重閱讀與思考相結合,使學生的大腦思維得到充分調(diào)動。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對教師提出的疑問進行自主探尋,實現(xiàn)讀和疑相結合。同時,通過為學生營造適合兒童文學閱讀的最佳環(huán)節(jié),將寫作與閱讀融為一體,還可以通過“角色游戲扮演”或者“辯論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其次,改善閱讀評價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將學生的分數(shù)作為一種定性評價,把名言警句的摘抄、讀后感寫作等任務作為閱讀指導的主要方式,這樣難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體驗成功,將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心理發(fā)展作為評價學生閱讀能力的標準,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對火柴的了解程度,并讓學生想想小女孩為什么要賣火柴,在點亮火柴時小姑娘都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鍛煉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更加自信主動地進行閱讀。
二、科學指導兒童文學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兒童文學閱讀時,教師要對讀物進行科學的選擇指導。對于低年級學生應選擇一些帶拼音的課外讀物,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循序漸進地選擇一些純文字的兒童讀物。要注意所選讀物的內(nèi)容要健康,并且符合兒童各方面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同時非常容易感性地去辨別一些事物。因此,對于兒童文學課外讀物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才能夠真正吸引學生去主動閱讀和思考。例如《海底兩萬里》《吹牛大王歷險記》等書籍,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另外,可以根據(jù)兒童的年齡,適當選擇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圖文并茂的讀物,例如《撈月亮》等文學作品。對于具有一定思維能力和閱讀經(jīng)驗的高年級學生,則可以引導他們閱讀游記、散文以及科幻類兒童文學作品,繼續(xù)保持他們對兒童文學的興趣。教師在科學選擇兒童讀物之后,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元認知”的正確閱讀方法,為學生日后進行自主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以及不同的閱讀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例如,男生和女生喜歡的兒童文學類型有所不同,男生對科幻、探險較為感興趣,而女生則喜歡校園類等具有藝術性的文學作品。這時,教師可以推薦男生進行校園類兒童文學的閱讀,引導女生對科普類兒童文學進行閱讀,從而實現(xiàn)閱讀方向的平衡,擴大女生的知識面,增強男生的情感感悟。根據(jù)不同的兒童讀物,可以采用精讀法、速讀法、摘錄法等閱讀方法。要引導學生在精讀過程中多種感官配合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在速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在摘錄閱讀時鍛煉學生記憶和理解、概述能力,為學生以后的作文訓練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
三、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zhì),鍛煉學生的良好文學語感
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zhì),是相對成人文學而言最本真最自然的狀態(tài),其具有獨特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單純而純真的思想,這種審美特征和藝術品質(zhì)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可以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zhì),挖掘出課文中的兒童情趣,將語文課堂與兒童情趣相結合,并引導兒童用語言、行為動作等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例如,在學習《小動物過冬》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挖掘,引導學生體味動物過冬的情趣,讓他們用心體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學的“情景交融”。另外,語文教師要了解兒童文學的文體構成以及分類情況,并結合這些問題的內(nèi)外部因素,恰當而合適地運用到教學當中。例如,兒歌具有與成人文學相同的韻文類文體,但是兒歌對語言的音樂美要求比成人文學要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凸顯各種體裁文體的形式、語言以及風格特色,從而進行個性鮮明的兒童文學閱讀引導。
參考文獻:
[1]徐冬梅.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6(25).
[2]韋宏.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關系研究[J].教書育人,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