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提琴家族中,低音提琴是體積最大的擦奏弦鳴樂器,又被稱為“倍大提琴”,其音色渾厚而富有彈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或銅管樂器都要顯得潤澤有活力,在交響樂隊演奏時多負責最低音的聲部,可以說低音提琴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jié)奏的基礎。低音提琴在獨奏中略顯單調,所以很少用于獨奏,多用于合奏,低音提琴充實的音響會使整個演奏過程立體感十足,現(xiàn)如今,無論是在管弦樂、室內樂,還是爵士樂等合奏中,低音提琴都會作為基礎而存在。此外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樂器更多地用撥奏,這一特點使得它除了在管弦樂隊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樂隊和爵士樂隊中成為重要的節(jié)奏樂器。本論文主要就低音提琴對不同風格的作品演繹效果作出詳細論述。
【關鍵詞】低音提琴;不同風格作品;全新演繹
德國作家聚斯金德在其小說——《低音提琴》一書中曾這樣形象地描述這一樂器:“一個不得志,也不算過得太差的低音提琴手深愛著劇團里的女歌手,卻總沒有勇氣告白,有趣的是,正是這種缺乏勇氣卻無法割舍的心情和他終身依賴的樂器——低音提琴是那么的相似”。是的,低音提琴在眾多高昂的聲音中默默低訴,它不甘心沉默,又無力吶喊,但它卻具有重要的存在價值。對于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展現(xiàn)出獨特的演繹特色,讓人耳目一新。
一、低音提琴對蒙古族音樂風格的演繹
在蒙古族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要數(shù)馬頭琴,其蒼涼而渾厚的音色與蒙古草原的遼闊以及蒙古人民的豪邁不謀而合,殊不知,馬頭琴在音色、音區(qū),乃至音樂審美方面與低音提琴有著內在聯(lián)系與神似之處,馬頭琴采用純四度定弦,與低音提琴有著內在“溝通”。提起蒙古族,不禁讓人眼前浮現(xiàn)出寬廣的草原、蔚藍的天空、奔騰的駿馬和載歌載舞熱情快樂的蒙古族人民和蒙古族特有的音樂。
著名作曲家張寶元先生曾創(chuàng)作出極具蒙古民族風情的樂曲——《草原之歌》,充分地體現(xiàn)了旋律優(yōu)美、氣息寬闊、情感深長、草原氣息濃厚蒙的古特色?!恫菰琛愤@首樂曲在極力模仿中國樂器馬頭琴的同時,發(fā)揮低音提琴自身的優(yōu)勢,泛音美妙的運用、撥弦的穿透渾厚聲、高音部分音質纖細動人,將這首樂曲如同畫面般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廣闊的草原一望無際,奔騰的駿馬成千上萬,陽光下,族人們圍坐在一起,手持各種樂器,在綠色的大草原上載歌載舞,這樣一幅民族氣息的畫面,結合西洋樂器低音提琴演奏,呈現(xiàn)出另一種美。
關于低音提琴對蒙古族音樂風格的演繹并不在少數(shù),2015年我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以小說《狼圖騰》為背景最新創(chuàng)作的低音提琴協(xié)奏曲《狼》舉行亞洲首演。它是一部完全獨立的、原創(chuàng)的音樂作品,表達出對大自然生態(tài)、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動物保護的情懷。該作品與電影《狼圖騰》的敘述方式不同,沒有特定時代的圖騰設定,而是更多地以聲音來展現(xiàn)低音提琴在表現(xiàn)上的諸多可能性。這部全長20分鐘的低音提琴協(xié)奏曲,采用了三樂章的傳統(tǒng)協(xié)奏曲形式,全曲由富含強烈色彩與動力性節(jié)奏的首尾兩樂章和抒情慢板的中間樂章構成,神秘而憂郁的引子、獨奏低音提琴和群奏低音提琴的對話,如同人類與自然的對話,感人至深,動人心弦。這部低音提琴協(xié)奏曲《狼》無疑是為為數(shù)不多的西方低音提琴創(chuàng)作歷史上新添加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典范。
重要的是,這一作品更是東方音調與西方弦樂演奏技法相結合的典范。著名低音提琴家米多尼克也表示這一協(xié)奏曲會使人收獲不同尋常的全新體驗。
二、低音提琴對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演繹
低音提琴音色極其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極美妙的泛音,慢奏時效果更佳,高音部分音質纖弱動人。細膩的情感表達會傳達出一種浪漫主義情懷,像是一種對世俗的不羈,或是對自由的追求。極具該風格的代表人物要數(shù)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低音提琴演奏家喬瓦尼·博泰西尼,他一生為低音提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且很多低音提琴獨奏曲都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藝術性,為低音提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技巧的發(fā)展做出很大貢獻,其代表作有《b小調第二協(xié)奏曲》《旋律》《愛的熱情》等,至今在世界性的重要低音提琴比賽中都會將以上作品作為重要的演奏曲目。
博泰西尼的音樂活動正值音樂浪漫主義的鼎盛時期,由于時代和環(huán)境的影響,博泰西尼的低音提琴作品中旋律大多非常優(yōu)美,從中可以體會到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用純樸自然的情感和現(xiàn)實的手法來描寫人間的生活,旋律流暢、連貫,具有歌唱性和美聲學派特有的抒情性。極力沖破古典時期的思想束縛,在形式上無拘無束,時而出現(xiàn)花腔女高音技巧性的旋律;時而出現(xiàn)詠嘆調式的抒情旋律;時而又有宣敘調般的述說。風格自由、奔放,滿懷浪漫主義情懷,將低音提琴的優(yōu)美旋律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也對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將低音提琴這一樂器的獨奏性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高度,因此博泰西尼被后世稱為“低音提琴上的帕格尼尼”。
三、低音提琴對混合音樂風格的演繹
藝術的呈現(xiàn)形式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低音提琴作為音樂藝術的傳遞者,同樣承載著無限的可塑性,對于低音提琴的形象塑造最為全面的代表人物當屬著名低音提琴獨奏家蓋瑞卡爾,以來長期,蓋瑞卡爾一直是最受音響迷喜愛的低音提琴演奏家,其專輯《Super Double Bass》已經推出,倍受好評,專輯由十多首古曲名曲組成,由蓋瑞卡爾演奏動人心弦的低音提琴,配合Harmon Lewis擔任管風琴及鋼琴伴奏,使聽眾耳目一新?!禨uper Double Bass》的曲目雖不多,但選曲風格卻十分全面,有古典音樂、黑人靈歌、民歌,甚至包括爵士樂曲,將低音提琴的多面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曲子中并沒有將低音提琴的作用刻意夸大,而是完全是配合每一首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情感,從容地演繹“全面的低音提琴”。 充分展現(xiàn)出低音提琴渾厚溫淳的音色,高音域明亮且富有光澤。有的樂曲感人肺腑,不禁使人潸然淚下;而有的又充滿激情、熱力四射……低音提琴的現(xiàn)場感與帶動性都在此專輯中得到了有力的證明。
四、總結
在交響樂隊的舞臺之上,低音提琴或許不像大提琴與小提琴那樣醒目,但每當?shù)鸵籼崆僖蛔峙砰_時,總能讓人感知到那隱隱的軒昂,如同大鵬一樣,寬厚的身姿仿佛瞬間攫住了整個舞臺的氣場,隆隆低吼之時更令人生出驚畏與臣服。它在舞臺之上的演奏收放自如,情感表達豐富,如用上人工泛音技巧,表現(xiàn)力更加開闊。低音提琴豐富的音色特點使音樂家們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獲得了不少靈感與思路。
試想,我們身處一個程式化的世界中,重復性很高的流行音律常常讓耳朵疲憊、垂老,但當某一樂器對于不同音樂風格進行全新演繹時卻可以使人精神一振:低音的深潭上方,有交織互噬的高音透地而出,繼而氣化,并向上舞蹈,營造出了運動不息的力場,那定是一場豪華的聽覺盛宴。
參考文獻
[1]王羿.淺談低音提琴獨奏曲《草原之歌》的演奏及作品分析[J].視聽,2015(02).
[2]劉超.喬瓦尼·博泰西尼低音提琴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風格分析[J].大眾文藝,2013(01):158-158.
[3]謝夙慧.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角色[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1 (4):50-52.
[4]詹湛.鵬背千里,翼垂天云,低音提琴的前世今生[J].音樂愛好者,2015(04):61-67.
[5]趙世民.我的音樂夢幻無邊—訪譚盾[J].北京紀事, 2001(19).
[6]焦蓉.談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重要作用[J].遼寧高職學報, 2011.12(11):80-82.
[7]夏宏.俄羅斯低音提琴學派與琴壇雙雄阿薩金、加勃都林[J].音樂愛好,2010(8):22-29.
作者簡介:郭蘇茜,國家三級演奏員,自幼跟隨中國著名教育家郭國光教授學習小提琴,后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藝術學院,跟隨管弦系主任錢建明教授學習中提琴,現(xiàn)任江蘇交響樂團中提琴副首席。在團期間,曾獲江蘇省音樂舞蹈節(jié)“器樂演奏獎”,新加坡國際管弦比賽“五重奏金獎”和“個人獨奏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