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不是純粹的藝術表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并在此基礎上,胸懷正確的教育教學觀,矯正課堂不良行為習慣,改進英語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行為;自身特點;綜合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3-0093-01
教育家??怂估苏f過:“凡是能激發(fā)學生喜愛英語的方法才是教授英語的最好方法?!边@就要求英語教師要一切從學生本身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習得英語語言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更應該關注課堂行為,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知識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那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通過自身的課堂教學行為影響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激發(fā)學習動機,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該如何去做呢?
一、課前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障
對于教師來說,備課不僅僅要充分把握課的類型,根據(jù)課型去設定重難點,把握對知識點的講解,要充分了解的還有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教學的實際環(huán)境,最重要的,要充分發(fā)揮本人的教學特點。另外,教材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材料,教材處理是否得當,對于能否上好一堂課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能夠生搬硬套,要靈活地去處理教材,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愛好興趣等選擇所需材料。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遵循以下兩個方面:
1. 處理教材要以學生為中心
教材的編排,應該考慮到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否充分地去體驗、去感知、去判斷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機,是否擁有了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
2. 處理教材要與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保持一致
教師一定要認真地鉆研教材,找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教學實際所用教材進行調整或選擇。如新教材中有很多關于人物與地方的介紹(比如羅馬的龐貝城),教師需要對學生增加相關的課外知識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這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堂上教師行為的多樣化是影響學生學習行為的關鍵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有目的地進行英語語言活動,要改變一成不變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開放的開放式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1. 讓課堂問候語與眾不同
“class begins,good morning,everyone.”“ Good morning,teacher.”這樣的師生之間的問候語已經(jīng)司空見慣,每一節(jié)課都重復著同樣的話,枯燥無味,學生也根本提不起精神,很容易走神。換一換問候語,也可以讓學生換一換上英語課的心情。如教師可以稍微改變一下?!癏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這樣的話,學生意識到教師發(fā)生了改變,會感到很新鮮,想知道內容,就會認真聽。
2. 使用短小生動的free talk
“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課堂開始的5分鐘是否能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直接影響一整堂課的效果。在課堂導入部分,學生的即興演講、美妙的英文歌曲,就可以立刻將學生從課外集中到課堂上來。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的主題,設置相關的話題或情景,讓學生根據(jù)要求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行討論、交流,并使用學過的相關的詞匯或句式。
3. 將各種教學方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與提高
(1)單詞學習。以前教師教授單詞,只是重復帶學生朗讀,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種被強制去記憶的負擔,單詞經(jīng)常是前記后忘。其實,在單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機會多使用直觀的東西去激發(fā)學生。如用肢體動作、相關圖片來加強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學生就不會感到乏味,而且對背單詞也不感到恐懼了。
(2)不同模式的互動活動。在課堂中設計不同模式的互動活動,給予學生使用各種語言機能的機會。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一定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我認為,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語言基礎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來設計不同的內容。如上閱讀課時,如果文章的篇幅較長、相關的生詞也比較多,基礎不好的同學甚至都會失去閱讀的動力。這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整體內容和框架,設置一系列相關聯(lián)的由簡入難的問題。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會很容易找到問題答案,增強學習的信心。而且在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教師的愛和鼓勵
教師的愛和鼓勵是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高中生的心理優(yōu)勢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情感和自尊心,去體會學生的感受,用引導性的語言去激勵學生。雖然這些語言看似普通,卻融合了師生關系,融洽了課堂氛圍,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因此,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僅關注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努力。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想上好英語課,首先要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要樹立“上好每一節(jié)英語課,真心善待每一個學生”的理念。而且我們教師要不斷地思考如何去提高知識底蘊,不斷地去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英語課堂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