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惠慧
(慈利縣杉木橋鎮(zhèn)中學 湖南張家界 427219)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時代環(huán)境的變遷,硬件設施的更新,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都為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提供了條件和背景。
筆者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一線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學生知識吸收率低,背誦和理解存在很大問題,課堂效果不好,成績檢測不理想。利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法,借助黑板等傳統(tǒng)教學器材,難以解決上述問題。多媒體設備進入課堂后,我開始制作PPT課件,插入豐富的視頻、音頻資料,將古詩詞中涉及到的描述性的場面全部具體化,用一張張形象豐富的圖片展示出來。同時,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讓學生在理解中記憶,在記憶中背誦,在背誦中吸收,在吸收中應用,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成績的突飛猛進。
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將初中語文古詩詞多信息通道教學方法作出如下定義: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通過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課堂講授等方式,更好地理解文本,并進行轉化和吸收。具體而言,就是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把初中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教授內(nèi)容,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出來。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學生理解困難、難以背誦、不能應用等等。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tǒng)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難點總結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學生缺乏直觀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在傳統(tǒng)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除了課本和教師的板書,學生難以找到更多的信息。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認知層面尚處于感性層面,對知識缺乏理性的理解和把握。在此階段的學生要學習中國古典的詩詞歌賦,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學生心理的不成熟和認知能力的不足是客觀存在的,而古詩詞課堂教學的信息輸出通道基本上以文字形式為主。
第二,教師的講授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形式過于單一。課本和教參以及教師的從教經(jīng)驗是教師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依據(jù),而古詩詞本身的難度與學生認知能力的不足構成了教師古詩詞教學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
第三,學生難以將古詩詞記憶和應用。教師講授方法的單一、學生認知能力的不足和相關生活經(jīng)驗、情感體驗的缺乏,使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成為學生學習的攔路虎,更難以將其應用到寫作和日常生活之中。
筆者以初中一年級語文古詩詞《木蘭詩》為例,分析闡述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260余字,對于初一學生,要認知和理解這樣一篇古詩文的確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基本就停留在教師帶領學生理解每一句詩句的基本意義之后,學生再進行死記硬背。
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完全可以采用更加豐富、生動的方式來教學這首古詩詞。首先,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上的視頻資源中選取與該詩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并在課堂上播放,在上課的第一時間吸引學生,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充滿興趣。而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對花木蘭的形象以及那個時代的背景有一個相對直觀的認知。然后,教師可以播放配樂朗誦的音頻,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朗讀,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感知課文的情感。之后讓學生再聽跟讀,從而讓學生從聽覺中加深認識,通過自己的口頭表達又進一步深入理解。再次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及的畫面,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圖片和視頻,場景的再現(xiàn)不僅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而且也有利于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將傳統(tǒng)的老師講述的知識點通過添加動作和聲效的方式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了解該詩詞中的經(jīng)典詩句和知識點,這也是為學生知識點儲備和迎接考試檢測做的基礎性工作。
通過上述方法,再結合課堂教學過程中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翻譯比賽等合作探究的形式,課堂變得鮮活而豐富,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對詩中的花木蘭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從字面上理解了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更從心靈上領會了主人公孝順、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質和詩歌所傳達的那種英勇無畏、熱愛家國的精神。
多信息通道的教學方法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它充分利用了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信息通道,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接受平臺和環(huán)境,從而可以建構多維度的人機互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設備的功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融會貫通并應用于檢測、考試和日常生活,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
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情境。教學關系不再是簡單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而是一分為四:教師和多媒體的關系、學生和多媒體的關系、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師生和多媒體的關系。這樣的豐富信息通道將建構全新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單一化的問題從根本上發(fā)生了扭轉,融入全新教學情境中的學生和教師都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效能,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果、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全面發(fā)展。
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文提到的種種問題,除學生的主觀因素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的原因。如果沒有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備的完善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些問題便難以得到突破。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帶來了顯著的變化。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創(chuàng)新和活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讓這一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變。利用多媒體的音頻和視頻播放功能,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容,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同時,多媒體的應用使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學方法得以應用,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展開充分的討論和想象。上課不再只是停留在教師講授這一層面,還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極大地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講授法,只能夠讓一部分自制力較好的學生集中精力聽講,達到預期的效果。而相當一部分的后進生,因為課堂缺乏吸引力,課堂氣氛沉悶,從而導致了他們注意力難以集中,形成了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差的惡性循環(huán),這在傳統(tǒng)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而應用多媒體,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營造豐富的感官刺激,能夠使更多的學生集中注意力,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合作探究、小組競爭等模式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營造活潑熱烈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天性充分釋放,真正實現(xiàn)快樂學習,也能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增長自信心。因此,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課堂效果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通過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通道的信息傳播,讓學生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接納吸收,使其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對于學生理解古詩詞具有重要作用,也為他們應用古詩詞奠定了基礎。這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詞的熱愛,激發(fā)他們將古詩詞應用到寫作、生活中,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由此,改變了學生為應付考試而硬著頭皮記憶、背誦古詩詞的狀態(tài),使他們自發(fā)地學習、理解、應用古詩詞。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提供了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信息通道,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作用。將其應用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xiàn)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價值。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不斷完善和信息技術手段的日益發(fā)展,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突破口,相信其在未來、在各學科都能發(fā)揮更大的價值,促進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