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磊,李保英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高等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的理論與實踐思考
楊小磊,李保英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是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堅持立德樹人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要準確把握立德樹人的歷史演進,要深刻認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全面加強和改進立德樹人的工作方法,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內(nèi)容,要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高等學校;立德樹人;理論;實踐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23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教育的論述。2014年歲尾,習近平同志在給第23次全國黨建工作會議的指示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在新形勢下,從根本上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任務,為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立德樹人”的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社會的主體,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構成了復雜的人類社會。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彼凇蛾P于費爾巴哈提綱》中強調(diào):“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5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講到:“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14馬克思正是通過對人與人、人與社會辯證關系的深入研究,深刻分析了人的自然本質、類本質、社會本質以及其表現(xiàn)形式和實現(xiàn)途徑,全面考察了人的本質,系統(tǒng)闡釋了關于人的本質觀。在馬克思及其研究者看來,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必將始終貫穿于整個人類社會及其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是關于人的全部規(guī)定性的最深層次的科學依據(jù)。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的本質實現(xiàn)的根本途徑。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5他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講到:“由于勞動不過是外化范圍內(nèi)人的活動的表現(xiàn),不過是作為生命外化的生命表現(xiàn)……”94“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6“隨著對象性的現(xiàn)實在社會中對人來說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成為人的現(xiàn)實……”304從馬克思的這些論述來看,人的本質從根本上是通過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勞動及其社會關系來實現(xiàn)的。簡言之,即人在實踐的過程中確立自己的主體性本質,并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社會關系實現(xiàn)自己的客體本質。再加上人的勞動從一開始就具有社會性,因此人不可能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人的本質也始終不可能離開社會這一范疇。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本質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屬性,是某類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從本質上講,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培養(yǎng)人、造就人、使人成為人的社會活動,其核心在“人”。這個過程必須從人的本質觀出發(fā),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把握社會性與實踐性、主體性與客體性的有機統(tǒng)一。馬克思認為:“……這些社會關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fā)展到什么程度。”295那么,教育的任務就應該是從根本上解決使人成為“社會人”的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需要。
立德樹人是要解決“立什么樣的德、怎樣立德,樹什么樣的人、怎樣樹人”的問題,既是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人的社會化的過程,又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途徑。在這一方面,與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實現(xiàn)“立德”與“樹人”的有機結合與辯證統(tǒng)一。因此,我們講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教育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和重要理論淵源,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是立德樹人的來源依據(jù)。
二、“立德樹人”的歷史演進
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中曾經(jīng)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當中,有很多關于“德”與“人”的思想論述??鬃犹岢隽恕盀檎缘隆焙汀叭收邜廴恕钡乃枷?;《中庸》中講“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朱熹曾經(jīng)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王守仁提出了以“養(yǎng)存”為特征的教育過程理論。從這些先哲圣賢的論述中,不難看出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當中蘊含著豐富的“立德樹人”思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闭窃谶@些思想的指導和引領下,德成為人之為人的根本,成為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根基。
新中國成立以來,“立德樹人”歷來是黨和國家關于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理念。黨和國家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思想,并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一思想理念。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985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一定要堅持發(fā)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堅持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002年,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007年,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盵10]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一理念,明確提出了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這一科學論斷,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是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生動體現(xiàn)與能動反映,是對我國教育事業(yè)長期改革發(fā)展實踐的科學總結。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站在戰(zhàn)略發(fā)展的高度對教育根本任務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凝聚和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總要求。這一論斷,深刻而有力地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傲⒌聵淙恕备救蝿諏τ诮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jù)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chǎn)和交換的經(jīng)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70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相伴而來的也出現(xiàn)了一些理想信念模糊、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社會責任感缺乏、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社會公平正義,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構成了威脅。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正是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提倡”也內(nèi)涵著“立德樹人”。
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盵11]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任務。古人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本透叩葘W校而言,“立德樹人”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從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和造就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重任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一是要堅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傲⒌聵淙恕笔墙逃母救蝿眨彩谴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所在。古人講:“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盵12]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總問題”。二是要堅持把大學生全面發(fā)展貫穿教育的全過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結果。這一發(fā)展觀決定了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要堅持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的有機統(tǒng)一與協(xié)調(diào)并重。
四、“立德樹人”的實現(xiàn)方法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堅持“立德”與“樹人”的有機統(tǒng)一,并貫穿于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以此來全面加強和改進人才培養(yǎng)的各項工作。
一是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缺鈣?!盵13]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廣大學生,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表現(xiàn)形式,引導大學生自覺主動地把個人的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之中,融入到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當中,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積蓄力量。
二是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內(nèi)容。習近平總書記講:“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14]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準確把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規(guī)律,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激發(fā)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要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要吸收和借鑒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加強道德教育和實踐,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xiàn)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是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切實改進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通俗話語和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所有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之中,深入挖掘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所蘊含的關于育人功能。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币獔猿炙枷胝谓逃c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加強學業(yè)幫扶、經(jīng)濟資助、就業(yè)指導,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服務水平。要以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科研育人的長效機制,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7.htm.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0.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4.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7] 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教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65-66.
[8]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9]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求是,2002(22):14-15.
[10]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7.htm.
[1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www.sn.xinhuanet.com/2013-11/16/c_118166672.htm.
[12] 司馬光.資治通鑒:第1卷.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3.
[13] 習近平.堅定信念指引青年人生方向[EB/OL].http://pinglun.youth.cn/wztt/201305/t20130506_3188313.htm.
[14]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簡介]楊小磊(1982-),男,河北玉田人,太原科技大學團委副書記,講師。 李保英(1968-),男,山西代縣人,太原科技大學學生工作部部(處)長,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5)07-0093-03
A Look into the Theroy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Noble Virtues to
Educate Talents in Institution of Higher Study
Yang Xiaolei,Li Baoying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To stick to cultivating noble virtues to educate talents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demand that our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ve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To cultivate noble virtues to educate talents, we should take the theory of Marxism as the guiding ideology,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basic task, an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work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institution of higher study;cultivate noble virtues to educate talents;theory an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