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桂琴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中的有效鏈接
■文/宋桂琴
語文課程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廣大教師越來越意識到豐富語文閱讀的重要性,而我們的語文教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緊緊抓住閱讀活動中的特點,以課外鏈接的形式展開拓展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補充。針對教材文本的拓展鏈接應該結合學生學情和興趣,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展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課外鏈接閱讀的有效性,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那么,如何在語文拓展閱讀中展開有效鏈接呢?
語文拓展閱讀首先應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需求,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共鳴時,即是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的最佳時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閱讀“興趣點”,打破單一的語文學科界限,注重整合更多學科內(nèi)容的銜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和主題即時拓展,使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閱讀、采集豐富的課外信息,開闊視野,增長能力。
如蘇教版四年級課文《蘋果里的五角星》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告訴“我”的故事,從“我”的“循規(guī)蹈矩”,到小男孩的“打破常規(guī)”,啟發(fā)學生有時換一種方式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就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并紛紛尋找各種水果來嘗試不同的切法。其實這就是孩子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單模仿,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悄悄地種下了一顆創(chuàng)造的種子。因此,教師可以以此“興趣點”為契機,抓住“創(chuàng)造力”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創(chuàng)造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如閱讀《少年魯班》知道了魯班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后來才發(fā)明了鋸子;閱讀《“小人國”的發(fā)現(xiàn)者》了解了列文虎克通過兩片透鏡發(fā)現(xiàn)可以將細小的東西放大無數(shù)倍,從而成為了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等,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創(chuàng)造源于生活,關于觀察,換一種思維角度對于創(chuàng)造非常重要。
閱讀為學生打開了接觸外面奇妙世界的一扇窗戶。每一篇閱讀材料都有其廣闊的背景資料,教學中,教師從背景鏈接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觸摸文本背后厚重深邃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人物背景,加深他們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由點帶面,增強積累。通過對文本相關背景材料的積累,學生能夠更輕松、全面地掌握閱讀內(nèi)容,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閱讀帶來的無窮魅力。
如蘇教版四年級課文《開天辟地》是一篇著名的神話傳說,課文語言優(yōu)美、想象豐富,給我們刻畫了一位神通廣大、無私奉獻的盤古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于“神話”這一背景鏈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感受神話的奇幻色彩。在學生讀完《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過海》等大量神話故事后,再通過讀書交流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暢談閱讀感受,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讀中國傳統(tǒng)的神話故事外,教師還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西方的神話故事,如古希臘神話,感受其中神話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比較中國傳統(tǒng)故事和西方神話故事的差別,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野,從神話故事這一視角去體驗不同文化間的差異。
具有典型文體結構或者顯著特征的閱讀內(nèi)容,是滲透點撥學生閱讀方法的有效載體。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在閱讀方法的遷移中去學會運用,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蘇教版小學課本中,許多寫景說明文將景和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師既要注意在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時引領他們發(fā)掘文章的美,也要注意幫助學生明晰文中所說明的理,準確梳理好景和理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進行閱讀知識和技巧的遷移,以便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更好地運用。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課文《霧凇》時,教師把握住文本特色,引領學生從敘述順序、表達技巧以及文章結構等方面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以“寫景說明”為鏈接,指引學生展開拓展閱讀活動。
強調(diào)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是鏈接式拓展閱讀的基本出發(fā)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的有效契合點,立足于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累和遷移,從而構建出課內(nèi)外閱讀的教學模式,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開放而富有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一實驗小學
編輯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