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瓊 范春玲 林 展 陳大球 盧鴻雁 王 聞 周家彬 林升凱
中國.海南省平山醫(yī)院(海南五指山) 572299 E-mail:277450474@qq.com
教師是一個光榮而偉大的職業(yè),這一職業(yè)始終被光環(huán)包圍著,但大部分研究都認為教師經歷著較高的應激水平,如學生成績的大幅度下滑、班級突發(fā)事件、升學壓力、教師個人發(fā)展受阻以及事業(yè)與家庭的沖突等等[1]。中小學教育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期,更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不可逆的。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也越來越多,近年來不斷報道出教師體罰學生,辱罵學生等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行為,大量調查研究顯示,中小學教師存在輕度或重度心理問題[2]。海南省五指山市是黎苗族聚集地,曾經是自治州首府,擁有悠久歷史的黎苗族文化,又地處貧困山區(qū),特殊的文化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山里人們別樣的心理人格特征。近年來,隨著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步伐,社會各界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關注,教師心理健康也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而山里的教師除了教書育人,還承載著黎苗族文化的傳承。多數研究報告認為,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為嚴峻,研究對象多以漢族教師為主[3],對少數民族地區(qū)教師的研究只占少數,而針對海南省內的黎苗族聚集地區(qū)教師的研究卻少之又少,本研究旨在了解黎苗族聚集山區(qū)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為政府制定關于黎苗山區(qū)教師心理健康政策及心理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五指山市區(qū)4 所中學的在職任課教師,采取自愿入組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分別在五指山市區(qū)的海二中、五指山中學、思源學校、農墾中學4 所中學,分別對自愿入組的在職任課教師,由同一心理測查師,統(tǒng)一指導語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50 份,共收回有效問卷86 份,其中男性31人,女性55人,漢族64人,黎族20人,苗族1人,壯族1人,中專1人,大專42人,本科43人。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量表包括反映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癥狀、焦慮癥狀、敵對情緒、恐怖癥狀、偏執(zhí)癥狀、精神病性和其它等10 個方面的因子,共90 個癥狀,每項癥狀的嚴重程度采用5 級評分,即1(無)、2(輕度)、3(中度)、4(相當重)、5(嚴重)分為5 級,因子分≥2 分為陽性結果[4]。
采用SPSS 21.0 軟件建立數據庫,選用t 檢驗、方差分析等多種統(tǒng)計方法,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黎苗聚集山區(qū)教師SCL-90 總分、各因子分在性別、民族、文化程度上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 >0.05)。
軀體化、強迫癥狀、精神病性維度上與常模相比尤為顯著(P <0.05 或0.01),見表1。參照國內標準,以3 分為臨界值,考察黎苗聚集山區(qū)教師在SCL-90 量表總均分與各因子得分為陽性的情況。結果各因子陽性檢出率由高到底分別為強迫癥狀6.9%、敵對6.6%、人際關系敏感5.8%、抑郁5.8%、焦慮5.8%、精神病性4.6%、軀體化3.4%、恐怖3.4%、其它3.4%,心理衛(wèi)生問題總檢出率為3.4%。
表1 黎苗族聚集地山區(qū)教師SCL-90 結果與全國常模比較(±s)
表1 黎苗族聚集地山區(qū)教師SCL-90 結果與全國常模比較(±s)
注:* P <0.05,**P <0.01,下同
項 目 黎苗族聚集地山區(qū)教師(n=86)全國常模(n=1388)t P總 分 140.92±52.61 129.96±38.76 1.93 0.05*軀體化 1.62±0.59 1.37±0.48 3.94 0.00**強迫癥狀 1.77±0.63 1.62±0.58 2.15 0.03*人際關系 1.59±0.66 1.65±0.51 -0.82 0.41抑 郁 1.58±0.69 1.50±0.59 1.01 0.32焦 慮 1.53±0.71 1.39±0.43 1.83 0.07敵 對 1.56±0.69 1.48±0.56 1.09 0.27恐 怖 1.24±0.52 1.23±0.41 0.25 0.80偏 執(zhí) 1.43±0.58 1.43±0.57 0.12 0.89精神病性 1.45±0.63 1.29±0.42 2.42 0.01**
不同教齡的教師在總分、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 <0.05或0.01),見表2。
事后檢驗表明,教齡≤10年的教師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上顯著高于教齡在10~20年的教師(P <0.01),見表3。
表2 不同教齡教師SCL-90 單因素方差分析(±s)
表2 不同教齡教師SCL-90 單因素方差分析(±s)
項 目 ≤10年組(n=30) 11~20年組(n=19) 21年≥組(n=37)F P總 分 157.47±64.98 118.53±24.74 139.00±48.30 3.41 0.038*軀體化 1.76±0.64 1.45±0.45 1.59±0.59 1.638 0.201強迫癥狀 1.93±0.71 1.51±0.37 1.76±0.64 2.63 0.078人際關系敏感 1.84±0.86 1.29±0.26 1.54±0.54 4.70 0.012**抑 郁 1.75±0.82 1.29±0.28 1.57±0.69 2.70 0.073焦 慮 1.75±0.82 1.23±0.28 1.51±0.72 3.33 0.041*敵 對 1.68±0.84 1.33±0.36 1.58±0.69 1.47 0.236恐 怖 1.46±0.68 1.03±0.20 1.18±0.43 4.79 0.011**偏 執(zhí) 1.63±0.73 1.23±0.40 1.39±0.47 3.11 0.050精神病性 1.66±0.79 1.15±0.24 1.44±0.56 4.28 0.017**其 它1.73±0.66 1.47±0.36 1.57±0.61 1.32 0.274
表3 不同教齡教師SCL-90 各因子事后檢驗(±s)
表3 不同教齡教師SCL-90 各因子事后檢驗(±s)
項 目 ≤10年組①(n=30)11~20年組②(n=19)21年≥組③(n=37) F P LSD 檢驗P <0.05總 分 157.47±64.98 118.53±24.74 139.00±48.30 3.41 0.010** ①>②軀體化 1.76±0.64 1.45±0.45 1.59±0.59 1.638 0.201強迫癥狀 1.93±0.71 1.51±0.37 1.76±0.64 2.63 0.020* ①>②人際關系敏感 1.84±0.86 1.29±0.26 1.54±0.54 4.70 0.004** ①>②,③抑 郁 1.75±0.82 1.29±0.28 1.57±0.69 2.70 0.020* ①>②焦 慮 1.75±0.82 1.23±0.28 1.51±0.72 3.33 0.010** ①>②敵 對 1.68±0.84 1.33±0.36 1.58±0.69 1.47 0.236恐 怖 1.46±0.68 1.03±0.20 1.18±0.43 4.79 0.005** ①>②,③偏 執(zhí) 1.63±0.73 1.23±0.40 1.39±0.47 3.11 0.010** ①>②精神病性 1.66±0.79 1.15±0.24 1.44±0.56 4.28 0.005** ①>②其 它1.73±0.66 1.47±0.36 1.57±0.61 1.32 0.274
黎苗聚集山區(qū)教師SCL-90 總分、各因子分在性別、民族、文化程度上差異無顯著性差異。在性別上差異不顯著,與張翔“貴州省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3]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漢族與少數民族在總分上無顯著差異,與關宇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5]的研究相同,但與張翔[3]的研究結果不同,這可能跟樣本量小,所在地域不同、人文環(huán)境不同有關,也可能跟改革開放,政府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步伐,近年來外來務工人員增多,本地人更愿意外出務工,人口流動性大,思想與文化漢化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黎苗聚集山區(qū)教師SCL-90在總分及因子分高于全國常模,說明黎苗聚集山區(qū)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這一結果與多數關于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結果一致[6]。分析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對教師角色的高期望競爭的加劇,教師工作的延后性,教師的自我概念、人格特征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7]。中學教師由于所教對象的特殊性即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以及帶領學生沖刺中考和高考的特殊因素,承受著來自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8]。有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家庭問題、職業(yè)倦怠、情緒衰竭、領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和諧、人際信任、教學效能感、學校的管理氛圍等因素影響[1,9-11]。除以上影響因素之外,由于五指山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教師的薪資待遇較低、教學環(huán)境較差、教學設施不齊全使得教師的各種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從而影響著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其中軀體化、強迫癥狀、精神病性維度上與常模相比尤為顯著(P <0.05 或0.01),參照國內標準,以3 分為臨界值,考察黎苗聚集山區(qū)教師在SCL-90 量表總均分與各因子得分為陽性的情況。各因子陽性檢出率由高到底分別為強迫癥狀6.9%、敵對6.6%、人際關系敏感5.8%、抑郁5.8%、焦慮5.8%、精神病性4.6%、軀體化3.4%、恐怖3.4%、其它3.4%,這與多位學者的研究基本一致[12-13],但心理衛(wèi)生問題檢出率較張翔[3,12-13]等學者的研究低,可能跟樣本量小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研究中,因子陽性檢出率以強迫癥狀排首位,說明教師群體中具有共同的明顯的強迫傾向,強迫癥狀具體指: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行為等表現。具體表現有:難以作出決定,做事求好求全、常常擔心自己的形象等。同時還包括了一些感知障礙,如注意力較難集中、忘記性大等;說明與教師的職業(yè)中多應激、工作項目繁多、升學考核、教學評比壓力及教師群體追求完美等有關[13],也可能跟教條主義有關。軀體化因子[14]主要反映被試者的身體不適感,包括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不適,及背痛、頭痛、肌肉酸痛及焦慮等其它軀體表現。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或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由于平時教師的工作就很繁復,工作時間較長,這一要求無疑又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身心壓力,因此許多教師軀體化癥狀突出。而且學校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動力,采取的是教師評優(yōu)、評先、評職稱策略,使教師之間產生了競爭的關系,這一舉措無疑會影響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是敵對情緒明顯增高[2]。與個別教師訪談了解到,學校的高級職稱編制稀缺,高級職稱的教師退休后才有空崗入編,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競爭過大,難免會產生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本研究用方差分析及事后檢驗發(fā)現不同教齡的教師在心理健康水平因子上存在差異,這與胡衛(wèi)平[15]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發(fā)現教齡≤10年組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上均比教齡在11~20年差異顯著,而與≥21年組無顯著差異;在人際關系敏感和恐怖兩個因子上教齡≤10年組均與教齡在11~20年、≥21年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剛步入工作崗位,不熟悉教學環(huán)境,晉升問題,還未適應與同事、學生的交往技巧,期望值與現實差異太大,抱負水平高想馬上做出成績,又面臨結婚、生育、住房、與新家庭成員建立關系等現實問題有關。呂鄒沁等人的研究[11]分析成就感低落的教齡差異指出:作為年輕教師,剛開始面對角色轉換,難以作出準確有效的自我評價,從外界能獲得的評價也不多,所以難以從教師職業(yè)中獲得成就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師漸漸適應學校環(huán)境,融入教師角色,獲得更多的人際關系,能力提升,在工作上受到更多的肯定,因此成就感低落程度顯著降低。16~20年教齡的教師成就感低落程度有小幅度的回升現象,可能是因為此階段的教師大多剛進入成年中期,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處于此階段的人主要為獲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滯感,教師可能在此階段體驗到這種心理停滯感,另一方面,教師進行教學十幾年后可能進入了瓶頸期,因此出現成就感低落程度小有回升的現象,過了這一階段以后,教師成就感低落程度繼續(xù)降低。
[1]劉楊,郭成.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6):845-848
[2]胡海燕,張麗華,李鳳杰.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9):1342-1343
[3]張翔.貴州省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1):67-70
[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25
[5]關宇霞,敖敦,李偉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2,20(5):55-58
[6]曾茂春,李輝.國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Mate 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348-1349
[7]劉楊,郭成.西南地區(qū)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10):843-855
[8]羅燕,許艷營,梁燕.河南省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3):387-389
[9]任蓉蓉,龍文祥.農村教師人際信任、教學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3):371-374
[10]吳嬌.中小學校管理氣氛對教師公民行為影響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2):219-220
[11]呂鄒沁,凌輝.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9):1344-1348
[12]趙燕,張翔,韋磐石.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壓力與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5):568-569
[13]劉桂文.寧夏南部山區(qū)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3,34(4):134-136
[14]李自璋.西部貧困山區(qū)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校園心理,2013,11(1):23-25
[15]胡衛(wèi)平.馬玉璽.焦麗英.山西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