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新
一場茶會的策劃實施就如同一句古語,“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周密細致的策劃是茶會的靈魂,也是茶會主辦者前期發(fā)揮所有靈性思維,后期踏踏實實逐一落實的主線條。前幾年,茶會不多見,茶人們的聚會并不是很有主題性,形式上對于環(huán)境、器物、氛圍的營造并不是很講究美感。現(xiàn)在,各地舉辦的茶會多了起來,大家不僅在茶會主題上各出奇思,在場地選擇上也是新招迭出。但不論是什么形式、內(nèi)容的茶會,一定要扣緊“茶”這個靈魂眼。茶會的策劃都應該圍繞這個主題來進行,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時一定要有樸素而豐富之內(nèi)涵。茶會不是一場器物展演或者裝置藝術(shù)的秀場。在中國的傳統(tǒng)吃茶思想中,茶是可令思維飛揚、才情激蕩的靈性之飲,也是可使人淡泊安然的安撫之湯,若是給了它生硬的外殼,茶會中無形流淌的文脈與詩性便會黯然消失。
所以,茶會的策劃思想尤顯重要,不偏不倚,既要有新意又要避免嘩眾取寵之嫌,對主題的統(tǒng)領(lǐng),大結(jié)構(gòu)的“度”的把握,對實施階段的調(diào)度,對每個細節(jié)的仔細推敲,都要在最初的策劃里就清晰明了。茶會的主題與季節(jié)、風俗是否吻合,茶會中所沖泡的茶品是否合適嘉賓的評飲習慣,所配的茶點是否應季,司茶人的服飾甚至發(fā)型是否合乎儀規(guī),這些都是策劃者必須考慮的。
辦好一個茶會是一個團隊的事情,而不是個人所能完成的。完美的執(zhí)行力是茶會落實階段的重要保障。分工負責,安排專人對具體的項目跟進落實,并及時溝通,策劃人對突發(fā)狀況要有足夠的判斷能力與處理能力。
一次完美的茶會體驗,是由主辦者與參加者雙方共同完成的,在茶會最初的邀請階段就要明確告知茶會的宗旨、要求,并在茶會開始前再次提醒、告知。在茶事中抱有深厚的利他思想,會讓彼此之間理解、默契,共同達到對茶之美的盡情體驗,也是茶人在踐行中完善自我的途徑。
吃茶是隨興的事,但卻不是隨便的事。事茶人和飲茶者都需要各自遵守一定的禮儀,才可以讓一場茶事活動在有序、優(yōu)雅的節(jié)奏中共同完成。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提前讓大家理解、默認,并能在茶會過程中身體力行地實踐之,不僅僅在茶會中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場由主辦者、席主用心策劃、設(shè)計的茶會,因為事前對嘉賓沒有明確的提示.在茶會過程中出現(xiàn)不按時到會、茶會中電話鈴聲頻頻響起、大聲討論、用手機拍攝茶席席主等等狀況,對茶會現(xiàn)場的氛圍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一場本應是靜心吃茶的體驗變成了喧囂的茶話會。
邀請賓客的時候,我們要向嘉賓提前告知本次茶會的主題、到場時間、著裝要求、茶會的大概議程、所用茶品、茶會注意事項等內(nèi)容。在茶會正式開始時,嘉賓應把手機關(guān)閉或者靜音。在茶會過程中不進行拍攝,專注吃茶,賞讀席主行茶的儀態(tài)之美。茶會組織者也應該指定專職的攝影師、攝像師記錄茶會,并在事后整理發(fā)布圖片給嘉賓和席主。茶會未結(jié)束之前,席主和嘉賓都不應無故離席。茶事活動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一定是由雙方來共同圓滿的。
嘉賓在品飲之余,輕聲討論茶品的特點,賞玩茶器,讀解主題茶席的設(shè)計之美,給席主帶來有益的建議。但不可由于過于興奮而高聲喧嘩,避免聲浪泛濫到鄰席,影響他人。也不應該討論與茶無干的其他事情,比如八卦他人長短、討論投資與創(chuàng)業(yè)的金錢虧盈等等。生命短促,如果我們連一盞茶的時間也不能留給自己,那人生的負荷如何清減?如何去體會天籟的茶香與自然的簫音?
謀定而行,用兵千里之外。讓我們在一場茶會中酣暢沉醉,因為我們早就給它筑就了一席理性而寬闊、溫暖的茗香夢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