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華
[摘要] 目的 探討留置針的不同送管法在兒科患者靜脈穿刺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對來該院診治的8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穿刺置管,實驗組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效果。結果 實驗組穿刺后36例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為90%,高于對照組(26例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為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穿刺是27例無痛,無痛率為67.5%,高于對照組(4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穿刺過程中3例劇痛,劇痛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3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7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對兒科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的提高患兒一次穿刺成功率,減輕患兒疼痛,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留置針;不同送管法;兒科;靜脈穿刺;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a)-0046-03
靜脈穿刺技術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護理技術,這種疾病憑借其優(yōu)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使用。這種方法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并且套管也比較柔軟,能夠保證在靜脈內(nèi)留置較長的時間,并且不會對患者產(chǎn)生影響。同時,靜脈留置針還能夠有效的保持患者靜脈通路,患者用藥也比較簡單,能夠為患者給藥提供通道。此外,這種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的減少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能夠減少患者疼痛。但是,在臨床上可以發(fā)現(xiàn):靜脈留置針和常規(guī)靜脈穿刺來說更加復雜,這種技術頭皮針穿刺成功率不高。因此,臨床上探討留置針中探討積極有效的送管方法顯得至關重要[1]。為了探討留置針的不同送管法在兒科患者靜脈穿刺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對2013年6月—2014年6月來該院診治的8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來該院診治的8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3~9歲,平均年齡為(6.3±1.2)歲,病程在1~6 d,平均病程為(3.5±2.4 d;對照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齡為2~10歲,平均年齡為(6.7±0.8)歲,病程在1.2~6.5 d,平均病程為(4.2±1.1) d。研究中,兩組對其治療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權,實驗均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病程(x±s)
1.2 方法
該次研究中,兩組患兒均采用BDIntimall-Ⅱ型密閉式靜脈留置針(蘇州碧迪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醫(yī)護人員對患兒操作前要向患兒及其患兒家屬說明穿刺的目的、重要性以及穿側的必要性,并做好患兒家屬的思想工作,盡可能讓患兒及其家屬能夠配合工作。醫(yī)護人員對患兒穿刺時要讓患兒保持舒適姿勢,選擇患兒手背等靜脈較淺的位置作為穿刺部位,穿刺時扎上止血帶,并采用0.5%碘伏(或酒精)對穿刺點進行消毒,進行兩次消毒,然后醫(yī)護人員取出留置針并將肝素帽旋緊,并將穿刺針芯和套管進行放松,對于對于松動時可以適當固定,避免上下拉動,避免對患兒血管等產(chǎn)生損傷,然后取下針管護套,醫(yī)護人員在血管上方使針頭與皮膚30°~45°角快速進針,進針后沿著血管方法慢慢進針,待看見回血后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穿刺置管,待外套管全部進入患兒血管后拔針。實驗組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見回血后再進0.2 cm,然后利用左手拇指、食指等將軟管夾緊,并采用右手拇指、食指退針芯,并利用右手小指沿著針相關方向進行牽拉,將患兒皮膚固定[2]。
1.3 疼痛標準及觀察指標
該次研究中,觀察兩組患兒的穿刺成功率,并根據(jù)國際常用疼痛評分法馬克蓋爾法[3]對患兒穿刺過程中的疼痛進行評分,評分方法具體如下:①無痛:患者在穿刺過程中能夠主動接受穿刺,并且患兒面部表情沒有明顯變化;②微痛:患兒能夠主動的接受穿刺,且穿刺過程中面部表情沒有明顯變化,且患兒微痛時間≤10 s;③劇痛:患兒不能夠主動接受穿刺,且穿刺過程中哭鬧比較嚴重,部分患兒存在抵觸[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情況,分為穿刺成功、穿刺失敗。
1.4 統(tǒng)計方法
利用SPSS16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s)表示。
2 結果
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穿刺后36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為90%,高于對照組(26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為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不同置管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較(例)
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穿刺是27例無痛,無痛率為67.5%,高于對照組(4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穿刺過程中3例劇痛,劇痛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置管方法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例)
該次研究中,實驗組3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7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靜脈穿刺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護理技術,這種技術目前已經(jīng)成熟,它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技術,以其容易掌握,能夠長時間暴露、穿刺針頭不容易移位,能夠有效的減少患者穿刺次數(shù)而在臨床上使用較多。傳統(tǒng)的手背靜脈穿刺位置相對比較固定,并且這種操作也相對比較簡單,操作也比較方法,常常作為患者的首選穿刺部位。但是,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留置針穿刺和傳統(tǒng)穿刺相比更加復雜,面臨著穿刺成功率低等缺點。而對于靜脈穿刺而言留置管則成為了穿側的成功關鍵[5]。臨床上,如何正確使用靜脈留置針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和送管率,能夠有效的減輕患兒痛苦,從而減輕護士的工作量。endprint
目前,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在兒童靜脈穿刺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穿刺后36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為90%,高于對照組(26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為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6]結果類似。這種送管法和傳統(tǒng)送管法相比優(yōu)勢較多,傳統(tǒng)的靜脈留置針進行穿刺時患兒一般進針0.8~1.5 cm即可看見回血。這種穿刺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效果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采用這種方法穿刺時主要按以往頭皮針穿刺靜脈等方法進行操作,它能夠在看見針回血后將針芯與外套管一起送入患者血管內(nèi),能夠有效的減少針在患者血管內(nèi)推或退等操作,避免外套血管的彎曲或滑脫。但是,這種送管方式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這種留置針針芯主要由不銹鋼材料制成,這種材料使得其硬度等比外套強,將其一起穿入患者血管相當于12號針頭的刺入,容易引起針芯穿破血管壁而造成穿刺失敗[7]。
該次研究中使用的送管方法主要在患者針刺見到回血后再進0.2 cm,并且此時醫(yī)護人員右手對針芯進行固定,利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將外套管沿著針芯方向送入血管內(nèi),然后再退針,這種方法無論外套是否已經(jīng)完全進入血管壁內(nèi),由于穿刺過程中針芯沒有變化,只需要沿著血管方法推進即可,能夠保證外套管完全進入患者血管內(nèi)。再加上這種送套方式在回血后再進0.2cm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將血管穿破的可能,并且這種送套方法破靜脈發(fā)生率也相對較低。這種送套方法和傳統(tǒng)送套方法相比能夠保證送套后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避免了對患者血管的損傷,能夠有效地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該次研究中,實驗組3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7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此外,這種送套方式又避免了退針芯后送外套管,它能夠先將外套送入其中然后再退針芯,從而能夠保證所有的外套均在患者血管內(nèi)。最后,采用這種方法送管時利用右手的小指和無名指等沿著進針相反的方向進行牽拉,能夠有效的減少對皮膚存在的阻力,從而能夠保證送套力量的穩(wěn)定,確保醫(yī)護人員能夠沿著手指方法送管,能夠有效的提高穿刺率,減少患者穿刺過程中的疼痛,從而能夠保證置管順利又安全。傳統(tǒng)的送套方法過于重視操作過程中的手術的功效,在傳統(tǒng)或改良方法中往往只注重充分發(fā)揮操作時所用手指的功效,忽略了其他手術的輔助作用[8]。該研究中,實驗組穿刺是27例無痛,無痛率為67.5%,高于對照組(4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穿刺過程中3例劇痛,劇痛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9]結果類似。
根據(jù)經(jīng)驗:由于患兒剛剛出生,其頭皮靜脈相對比較纖細,再加上新生兒頭皮松緊度、皮下脂肪厚度不同,從而造成頭皮靜脈深淺度也不同,再加上靜脈穿刺容易造成新生兒疼痛而引起不配合等,使得傳統(tǒng)的穿刺模式并不能滿足患兒治療的需要,并且需要兩名醫(yī)師進行操作,大大浪費了醫(yī)院的人力資源[10]。而臨床上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效果理想,這種方法穿刺成功率相對較高,比兩個人配合操作更有默契,能夠保證針芯不需要完全退出,從而保證了套管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得對新生兒送管時更加順暢,避免了套管太軟等原因引起血管的損傷。同時,當新生兒入套管時如果感覺存在明顯的阻力,則表明套管尖端頂住了血管壁,應該立即停止送入[11]。此外,這種置管方法主要采取頭皮回歸后再固定,能夠減少患兒不適或者輸液不通暢。此外,置管時還應該加強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剛剛出世對于疼痛相對敏感,在置管時家屬應該加強新生兒護理,可以給孩子喂養(yǎng)等方式減少新生兒哭鬧,避免新生兒置管時亂動等對置管產(chǎn)生影響[12]。
綜上所述,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對兒科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的提高患兒一次穿刺成功率,減輕患兒疼痛,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雪清,林玉華,李萍.三種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置管方法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9):226-227.
[2] 黃雪霞,呂艷,馬麗婭,等.淺靜脈留置針穿刺中雙止血帶雙交叉結扎法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9):786-788.
[3] 林麗君,蔡玲芳,陳秀芳.心理干預對提高兒科靜脈穿刺依從性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65-66.
[4] 朱桂菊,杜惠敏,閆曉云,等.小兒留置針穿刺技術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261-262.
[5] 趙彩虹,劉志勇.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送管新方法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7):47.
[6] 柳萍,胡智霞.小兒靜脈留置針兩種穿刺方法的效果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詢,2011,3(22):341.
[7] 余艷芳,楊敏麗.小兒靜脈留置針在夏季使用折管的預防措施[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19(5B):525-527.
[8] 黃梅,劉金枝,王愛榮.新生兒靜脈留置針兩種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86.
[9] 姜風榮,包影,初藍.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實驗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14(21):55.
[10] 林芳,吳超華,趙霞玲,等.腋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輸液中的應用及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11,9(2):76-77.
[11] 郟麗娜,潘玲麗,尚琴芬.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1(4):134-135.
[12] 陳華娜,盧燕君,吳北燕,等.腋靜脈留置針在危重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2,3(4):399-400.
(收稿日期:2014-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