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癸卯學制”與晚清女子教育

        2015-04-02 07:07:51黃湘金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400715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年1期
        關鍵詞:女學學制章程

        黃湘金(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715)

        ●史海鉤沉

        “癸卯學制”與晚清女子教育

        黃湘金
        (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715)

        晚清民間倡辦的女子學校,在“中國女學堂”關閉之后,很快又在多地興起。1904年初頒行的《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制度上否定了女學堂的合法存在,給女子教育的發(fā)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作者通過對章程制定者之一、學務大臣張百熙的演說的分析,認為章程也有正面意義,為女子教育的發(fā)展預留了一定的空間。而章程實施后的女學實踐,證明其負面效果相對有限。女學事業(yè)的命運,主要取決于地方的人事因素?!蹲喽绅B(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頒行,為1907年《女子小學堂章程》《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的面世,做了必要的過渡與鋪墊。

        女子教育;張百熙;《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癸卯學制

        一、“癸卯學制”之前的女學

        晚清女學,是有別于傳統(tǒng)“女教”“女塾”的新式社會化女子教育。其之所以在19世紀下半葉日益受到有識之士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基于民族危機對女性價值的重新建構。倡辦于1897年、成立于1898年5月31日的上?!爸袊畬W堂”(后又稱“經正女學堂”),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自辦女學校。其創(chuàng)辦之初聲勢浩大,發(fā)展亦頗順利,但1900年,學堂總理經元善因通電反對“己亥立儲”,遭清廷通緝,逃亡海外,女學堂主事無人,只得閉罷。對于這段主持女學的經歷,經元善一直念念不忘,且以之為榮。他在1902年的演說中便引用佛偈,對此前提倡、主事女學的同道予以“播種者”的身份追認,認為當年是“下第一粒粟之萌芽”,對后來者的跟進,他非常樂觀:“邇聞八閩兩粵繼起疊興,是栽種一握稻子時代矣?!保?]而更讓聽眾和讀者興奮的是天津《大公報》上刊登的論說:

        南方通商口岸,自上海開通女學后,經蓮珊太守首倡捐建女學堂之議,自是而蘇而浙、而無錫、而武昌相繼踵起,又膨而至于湘粵。女子無不發(fā)憤自強,日以講學為事?!浖缺稽h禍后,一家星散,女學堂亦廢。初以為女流膽怯,不敢再叢聚講學矣,孰料女學生即以是而播種焉。大江南北,各招生徒為之講授。如子之生孫,如火之燎原。女學之風,反因此大昌大熾。[2]

        作者為倡興女學計,論說中或有夸大的成分,對女學前景也許過于樂觀,但“中國女學堂”開風氣之先,對此后向學女子的深遠影響也是事實。從文中看,各省女學似乎如雨后春筍般地破土而生,漸呈燎原之勢,逐漸聚合成一股洶涌的潮流,確實能給熱心女學的讀者以鼓舞。

        今天限于所見,經元善所言“八閩兩粵”以及《大公報》論說所稱南北各省的早期女學堂大多已難考索。①據廖秀真的統(tǒng)計,至1903年,全國有女學堂6所。參見:廖秀真.清末女學在學制上的演進及女子小學教育的發(fā)展(1897—1911)[G]//李又寧,張玉法.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2 輯.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234.當時女學肯定不止此數。目前已知的在中國女學堂之后、“癸卯學制”頒行前創(chuàng)辦的女學,較著名的有:蘭陵女學(蘇州,1901)、嚴氏女塾(天津,1902)、務本女學(上海,1902)、愛國女學(上海,1902)、城東女學(上海,1903)、宗孟女學(上海,1903)、湖南第一女學堂(長沙,1903)。民間有志興學而持觀望態(tài)度者當不在少數。

        二、“癸卯學制”對女學堂的阻抑

        1904年1月13日,由管學大臣張之洞、張百熙、榮慶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系列規(guī)定由清政府頒布施行,是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部在全國范圍內實際推行的學制系統(tǒng),通稱“癸卯學制”。其《學務綱要》明言:“中西禮俗不同,不便設立女學及女師范學堂?!保?]497與女學有關的是《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稱《蒙養(yǎng)院章程》)中的“蒙養(yǎng)家教合一章”,此章宗旨“在于以蒙養(yǎng)院輔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學”。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章程否定女學獨立存在的意義,“中國此時情形,若設女學,其間流弊甚多,斷不相宜”,“少年女子,斷不宜令其結隊入學,游行街市”,這就等于宣布了女學堂為非法。第二,章程對幼兒教育比較重視,要求各大城市于育嬰堂、敬節(jié)堂內設立蒙養(yǎng)院,既任保育、教導兒童之責,也兼培訓乳媼、保姆之職。第三,女子“為女、為婦、為母之道”的養(yǎng)成,主要依靠在家庭內對女子施教,取法的還是三代以來“女教”之傳統(tǒng),即以品德教育為主,并輔以具體的持家技能訓練,不出“婦德”與“婦工”之范圍,“不宜多讀西書,誤學外國風俗,致開自行擇配之漸,長蔑視父母、夫婿之風”,“令其能識應用之文字,通解家庭應用之書算物理,及婦職應盡之道,女工應為之事,足以持家、教子而已”。[3]398,400此章程較之此前開明士人對女學的呼吁和既有的女學堂開辦實踐,其局限性十分明顯。

        《蒙養(yǎng)院章程》頒行之后,方興未艾的女子教育事業(yè),前景變得十分微妙。民間女學堂雖可利用報刊進行宣傳,但不能依靠學務章程獲得生存權利。既已開辦的女學堂,立身社會漩渦之中,缺少規(guī)章的支持,稍有不慎,即會“萬矢交叢”[4]。如紹興明道女學堂,1903年8月開辦,1905年春夏間擴充,創(chuàng)辦人俞氏稟請山陰縣令湯慎臺備案,“乃湯邑侯以女子設學視為多事,遽批停止”,而山陰士紳孫誦洛等“不忍中途摧折,爰合力承辦,重赴府縣稟請立案,府縣均援奏定學章無設立女學堂明文,堅持停辦之說”[5]。四川學務處職員麟春稟請與人合辦女學未準,原因是:“查《蒙養(yǎng)家教合一章程》謂‘中國女子只可教于家庭,若設女學,流弊滋多,斷不相宜’,誠以中西禮俗不同,未可貿然仿效,故各處稟請試辦,本處未便準行?!保?]可謂嚴格貫徹“癸卯學制”中約束女學的精神。又如1906年常州粹化女學堂稟請立案,蘇州學務處認為“其用意本善”,但依然“礙難立案”,除了校內有男教習外,主要緣故是《蒙養(yǎng)院章程》的“杜漸防微”。[7]另如揚州不纏足會附屬幼女學堂于1906年9月17日開學,“巡警南局廖委員均漢年少氣浮,不加深察,誤以興辦女學為違背法律之舉”,“派人至學堂門前乘間尋釁,致將來賓之轎夫毆傷”。士紳憤慨:“保護治安之警察非惟不能保護,且投間抵隙,幾欲破壞女學而后快,則女學前途之危險不問可知。”[8]然而細究起來,此位巡警委員乃依法行事,此時女學堂確實不在法律保護范圍之內。歸根到底,各女學堂的脆弱處境,乃在于“癸卯學制”中女子教育的尷尬地位。

        “癸卯學制”下女學堂之命運,在湖南有典型體現。湖南第一女學堂由長沙紳士龍紱瑞于1903年6月創(chuàng)辦于千壽巷,其宗旨在于“修明婦德,洞達物情”。次年御史杜本崇即有奏禁之舉。具體原因,據《警鐘日報》的消息,是劣紳王先謙公報私仇,與杜本崇勾結,合力排傾女學:

        湖南第一女學之廢閉,其主力系由王先謙,而成于杜本崇。王之族侄某有寡弟婦,王瞰其美,欲納為妾。某涎王之多金,遂迫其弟婦。弟婦不從,遂潛歸家。其家族甚為文明,乃送至第一女學校肄業(yè)。(此去歲十二月事也。湘人多知之。)于是王遂嫉視女學堂。杜客于王先謙家,納其妹為王妾。杜聞王之有憾于女學堂也,遂以排傾女學為事。[9]

        考慮到報紙的進步立場,消息有袒護女學的可能。杜本崇之奏封,究竟是出于與王先謙的私誼,還是鏟除“女學流弊”的公心,還需進一步辨別。但杜之所以有恃無恐,實因“癸卯學制”的明文規(guī)定。光緒旨批也因此而出:“有人奏‘湖南開辦女學堂,流弊日滋。請飭停辦’等語。上年學務大臣奏定章程,并無女學堂名目。著陸元鼎查明。如果該省設有女學堂,即行停辦。”[10]109-110旨意下達,不管女生如何戀戀難舍,女學堂仍只得關閉。①《時報》記:“官立第一女學堂已經奉旨停辦,聞各學生立志甚堅,不肯退出,屢請改為民立學堂。惟總理及辦事人等,則以諭旨煌煌,未敢違抗,即將應用什物概行搬出,并勸令各學生暫歸。約俟風潮平定,再行設法,或可改為旅學云?!眳⒁姡簩W務匯志[N].時報,1904-12-14(6).“東海麻姑書太謾,南湘妃子淚空斑?!保?1]《女子世界》所載詩作,生動地反映了杜本崇奏章的致命效果。

        他如1903年熱心女學的端方在湖北巡撫任上創(chuàng)建湖北幼稚園之“保育科”,乃是“因無教習保姆,特先設速成保育科,以教已通漢文之女子。年齡以十五歲至三十五歲為度”[12]。可見此保育科實為女學堂。但不久之后清政府有“癸卯學制”之規(guī)定,否定了女學的合法性。礙于“政府電阻”,不得已之下,“端撫乃僅以保姆出奏”[13]。換言之,此“保育科”實是端方以蒙養(yǎng)名義開辦的女學堂。報刊新聞大多將此幼稚園稱為“湖北女學堂”,即是此意。但是該校次年7月被湖廣總督張之洞札飭關閉。據《警鐘日報》消息,張氏之舉實有泄私憤之嫌[14],但他依《奏定學堂章程》整頓湖北幼稚園,其舉動無可訾議:“于園內附設女學堂,聚集青年婦女至六七十人之多,與奏定章程尤為不合。若不亟予更正,誠恐習染紛歧,喜新好異,必致中國禮法概行淪棄,流弊滋多?!保?5]

        從制度上看,《蒙養(yǎng)院章程》的出臺,宣布了家庭、蒙養(yǎng)院之外的女子教育為非法,給阻撓女學之人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戊戌維新以來在民間蓬勃發(fā)展的女學堂陷入尷尬的境地,不少地方的女學事業(yè)因此而停頓,為全國女學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三、從張百熙的演說看“癸卯學制”的積極作用

        表面上看,“癸卯學制”下的女學現狀,很容易讓人得出晚清學務官員頑固昏憒、學務大臣食古不化的結論,但考慮到此學制乃新舊勢力折中調和下的結果,《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國第一個學前教育法規(guī),很大程度上借鑒了日本1900年刊布的《幼稚園保育及設備規(guī)章》,較之舊時蒙學傳統(tǒng)仍有不少進步。而“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學”的宗旨,實際上已經使女子教育滲透進“癸卯學制”,正是章程制定者苦心經營后的成果。

        這種判斷,不僅來自于“癸卯學制”后的興女學實踐,也可征之于章程制定者的心跡。1905年,學務大臣張百熙視察天津學界,在參觀天津女子學堂時,他發(fā)表了書面演說。這一演講稿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的重要史料,迄今尚未見學者征引,特全錄如下:

        本大臣來津視學,于各種學堂,詳加考察,大都辦理合法,日有進步,尤喜民立小學之推選漸廣,已具教育普及之基。袁宮保為言公立、紳立各女塾,規(guī)范嚴肅,學修靜專,足為民國教育之根本。本大臣尤非初愿所期,極佩此邦人士之盡心教育,力任其難。前年本大臣與南皮張宮保會訂學堂章程,于女學一端,再三商榷,所定蒙養(yǎng)院及家庭教育法,頗為海內通人所疑議。局中任事之苦心,不敢求諒于局外。所待賢士大夫之匡助者,于章程內已其端,可以考見。本年趙次珊將軍奏陳十二事,其“知本”一條,謂興小學而不興女學,為不知本。至言不易,讀之滋愧。三代以來,女子皆有教育,備見經典,錦車持節(jié),代父從軍,忠孝美譚,輝煌彤史,使非從事學問,能有此過人事業(yè)乎?東西各國,每于戰(zhàn)爭時搜得敵軍家信,多苦辭者,識其軍心之懈,作壯語者,震其軍氣之張。敵軍之勇怯,決諸家人之見解,百不爽一。人情不甚相遠,何以所見各殊,斷之于學與不學而已。列強并峙,非尚武無以自存,兵事至危,無教育斷不可恃。此為環(huán)球公理,使全國女子無學,則幼稚園決無辦法,家庭教育必不能善,兒童身體必不能強,氣質習染必不能美,將欲行通國皆兵之制,而置女學于緩圖,思趙將軍“不知本”之言,愧且懼矣。奏定章程內有貴族紳商,延請女師在家教授等語,此間官紳辦理女塾,即本斯意。其課程在能識應用之文字,通解家庭應用之書算物理,及婦職應盡之道,女工應為之事。平正簡易,斟酌盡善,諸紳熱心教育,既能洞見本原,又賴袁宮保加意維持,遂得有此成績。所望由畿輔而推諸各省,由女學而遞及蒙養(yǎng),則教育一事,方有秩序。奏定章程內,有令各省學堂刊布女教科書之法,并譯外國家庭教育書,與中國婦道、婦職不相悖者,如日本下田歌子所著《家政學》之類,廣為刊行,深望津紳照章籌辦,為各省倡。蓋非此不能期女教之普及也。女學關系,教育家討論至詳,今日所言,略舉其要,學風終有日盛之機,津塾殆為先路之導,遠希三古,近步列邦。勉之可已。[16]

        這份演講稿耐人尋味,為我們解讀“癸卯學制”的制定者和官員、士紳對女子教育的態(tài)度提供了豐富的信息。首先,張百熙等人對女學問題十分慎重,制定章程時“于女學一端,再三商榷”。他也承認,《蒙養(yǎng)院章程》具有滯后性,會給全國女學發(fā)展帶來負面效應,“頗為海內通人所疑議”。然而作為章程制定者,他必須協(xié)調各方面的力量,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局中任事之苦心,不敢求諒于局外”。其次,清廷重臣對“癸卯學制”的看法不一,如趙爾巽在奏折中便批評此章程為“不知本”,令張百熙“愧且懼”;而袁世凱主政直隸時大力倡辦女學,“公立、紳立各女塾,規(guī)范嚴肅,學修靜專,足為民國教育之根本”,既與“癸卯學制”的精神相左,也超出了張百熙本人的預期。第三,張百熙個人對女學持贊成意見,望“賢士大夫”積極匡助女學。其在天津視學行程中參觀女學堂,便是極具象征性的舉動。演說中不僅表彰了天津士紳們對女學的提倡與維持,還希望他省以天津女學為“先路之導”,使全國女子教育迎來“日盛之機”。第四,張百熙對女學的教科用書十分留意。在演說中強調的不是排在《蒙養(yǎng)院章程》推薦書目前列的《孝經》《列女傳》《女誡》《女訓》《教女遺規(guī)》等傳統(tǒng)訓女書,而是來自日本女學泰斗下田歌子的著作《家政學》。作為日本女子學校教科書的《家政學》,在中國影響巨大——“下田熱心著《家政》,惠我來學尤可敬,一切須取鏡。”[17]75從1902年5月到1903年5月,它在中國至少出現過三個譯本,或直譯,或改寫,生動地體現了日本女學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雖然張百熙的此次演說和已頒行的章程都強調此書“與中國婦道、婦職不相?!?,但《家政學》“對家庭衛(wèi)生、社會交際等方面的重視,既具科學精神,也關注女性的社會價值,已與傳統(tǒng)女教有所偏離”[18]。張百熙等將其列入蒙養(yǎng)院的教科書,或許正是看中了《家政學》區(qū)別于《列女傳》《女誡》等訓女書的新意所在。作為晚清學務部門的最高官員,他此次演說,給予女學界的鼓舞力自不容忽視,甚至慈禧亦有耳聞,頗為注意女學之事。①“自學務大臣張尚書在天津演說注重女學,其后湘撫端中丞到京,又以此事為請。聞太后于召見端中丞時,曾諭之云:‘我何嘗不許開女學,但伊等不以為然耳?!^‘伊等’者,蓋指左右禁近之臣言之也。于此可覘慈意之所在,蓋非不以女學為然者?!眳⒁姡捍仁シ遣灰耘畬W為然[N]南方報,1905-09-11(1).這也說明,即使在統(tǒng)治階級的最高層,對于女學的意見也遠非鐵板一塊。

        如果理解張百熙的復雜心態(tài),那么在章程的字里行間,我們也不難讀出微言大義。如演說中他談到“奏定章程內有貴族紳商,延請女師在家教授等語,此間官紳辦理女塾,即本斯意”,指的即是《蒙養(yǎng)院章程》中“如貴族紳富自愿延請女師在家教授者,聽”[3]400的規(guī)定。至于所教授的對象、內容和方式,想來章程的制定者不會過于計較。

        而這一時期,地方士紳或官員在籌劃、稟辦、批示和獎勵女學堂時,往往標舉女學與家庭教育的緊密聯系,強調“女學為家庭教育之基礎”,如:

        宗旨:開通女子,普通知識,以能任初等師范,為改良家庭教育之基礎。(安慶,競化女學堂)[19]

        王化起于閨門,童養(yǎng)必資母訓。紳等擬設女學,為家庭教育之基礎,事屬正辦。(寧波女學校)[20]

        查閱章程,尚屬妥洽。女學為家庭教育之基礎,即造就人格之母。(無錫,競志女學)[21]

        該紳等創(chuàng)設幼女學堂,以為家庭教育基,洵屬知所先務、熱心公益,深堪嘉許。(揚州,幼女學堂)[22]

        女學為家庭教育基礎,洵為當務之急。該生等擬設初等女學四區(qū),所見甚是。(江寧,初等女學堂)[23]

        這些女學校的主事者表面上是對蒙養(yǎng)院章程“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學”之宗旨的尊崇,然其用意往往在彼不在此。正因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經過章程中的強調之后已成公論,而女學與家庭教育的緊密關系也難以駁斥,則女學亦被連帶賦予了正當意義。

        類似上文的“女學消息”在當時報章隨處可見,向我們昭示出彼時民間興學舉動之活躍。而當我們更進一步分析這種論述的方式,會發(fā)現所謂對女學與家庭教育之關系的刻意強調,不僅僅是女學倡導者、主事者對學堂辦學旨趣的表露,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女學界(包括提倡女學的媒體)的言說策略,目的在于盡可能創(chuàng)造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謀求支持力量的最大化,為學校的開辦爭取合法性。這種意圖,可看成是對張百熙等人之苦心孤詣的心領神會。

        在這種言說下,有一個關鍵問題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女性的學校教育與在家接受“為女、為婦、為母之道”孰先孰后、孰輕孰重。《蒙養(yǎng)院章程》的精神是“以蒙養(yǎng)院輔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學”,許可的是“延請女師在家教授”,明白無誤地將家庭教育視為最要,女學(女塾)的從屬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而“女學為家庭教育之基礎”的申訴,貌似委婉、低調,但已經使女學與家庭教育的先后順序發(fā)生了變化,二者的主從關系也存在著被顛覆的危險。申說者的這種意圖,在吳江顧行向兩江總督端方呼吁“女學宜急行提倡”時便看得很清楚:

        查各國學校制度,最注重于幼稚園,以故有生以來,幾于無時不學。我國女教師無人,幼稚園暫不能設,遑論家庭教育?故非提倡女學,雖日事興學,而兒童之失教于初者,其隱患已復不淺。應請先創(chuàng)女子師范學堂一所,廣招各屬女學生之品行賢淑、文理通順者,學習師范,為女學界導先聲。后日女學大興,教育之基本既立,則蒙小學堂,可以多設,而國民教育之普及,可翹足待也。[24]

        獻言者雖順應了《蒙養(yǎng)院章程》中對蒙學重要性的說法,但他從幼稚園師資缺乏的現狀,很快過渡到女子師范學堂不能緩圖的強調。而“女學大興”的愿景,自然非蒙學甚至女子師范所能局限。另外,他翹首以待的“國民教育”,也未必不包括女學生。這一思路,實際上已經逾越了《蒙養(yǎng)院章程》的規(guī)范。

        而若從日常教育實踐的角度來考察,我們會發(fā)現,女學一旦被允成立,便獲得相對自由的發(fā)展空間。其時學務部門對女學學制尚無具體規(guī)定,教育主事者可以自行設置課程,選擇教科書,而地方行政官員和學務官員又不能事無巨細地加以監(jiān)督,則女學堂的教育目標,很可能超越官方的期待。女學堂是培養(yǎng)“女豪杰”“女國民”,還是“賢妻良母”,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者的理念。而女學生的抱負與成就,自然不會只限于“蒙師”?!耙约彝ソ逃ㄅ畬W”之宗旨的失落,已近必然。

        如1904年春天曾廣鏞在長沙創(chuàng)辦的淑慎女學,是湖南第二所女子學堂。巡撫趙爾巽對其寄以厚望,在開學演說中“首喻以忠君愛國之義,次曉以端操篤學之原”。其他教習也在演講中宣布該?!白谥紝V丶彝ソ逃M先授以普通之知識,繼授以應用之技能,至中西文字,歷史,輿地,圖畫,算術各科,均力屏虛文而求實踐”[25],可看成是對《蒙養(yǎng)院章程》的響應。而據《時報》消息,該校開辦至第二學期,所訂報刊已多至40余種,可知學生們對新思潮的渴慕。與此同時,“有江西文女士,素具國民教育思想,現應省垣淑慎女學堂之聘,惠然來湘,已于日前到館”[26]。文教習的“國民教育思想”,顯然有別于此前教習宣示的“家庭教育”之主旨。

        根據廖秀真的不完全統(tǒng)計,1904年全國自辦女學堂為26所,1905年為71所,1906年為245所;女學生人數,1904年為494人,1905年為1761人,1906年則達到6 791人[27]224-225,較之《蒙養(yǎng)院章程》頒行前已經大有進步??梢姟肮锩畬W制”的實施,并沒有阻斷女學發(fā)展的進程。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如上海,已不乏程度高深之女生,“五六年前,大抵學生之所習者,英文不過《進階》五書而止,算學不過數學而止,而今則滬上女學之程度或過之矣”[28]。此可視為教育進步之明證。反過來,民間辦學的活躍,亦給學部不少壓力①如《南方報》1907年2月24日頭版發(fā)表《論各部之近狀》:“女子教育為母教之根本。各省設立女學,正待學部之厘正,何以章程至今尚未發(fā)布?”,此時若再完全坐視不理或僅僅消極抵制,顯然不是明智做法。1907年3月8日,學部頒布《女子師范學堂章程》36條,《女子小學堂章程》26條,承認了學制系統(tǒng)中女子教育的地位,晚清女學的合法性終于被認可,從而納入全國學制范圍,脫離“家庭教育”的籠罩,走上與男性的學校教育雙軌并行發(fā)展的道路。

        在新的章程中,女子師范學堂“以養(yǎng)成女子小學堂教習、并講習保育幼兒方法,期于裨補家計、有益家庭教育為宗旨”,仍可見《蒙養(yǎng)院章程》“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學”之旨的殘余影響;而《女子小學堂章程》仍措意于傳統(tǒng)女德,“總期不悖中國懿媺之禮教,不染末俗放縱之僻習”[3]584,592,亦與《蒙養(yǎng)院章程》“教以為女為婦為母之道”的精神一脈相承。更重要的是,“癸卯學制”實施以來,全國各地的女學實踐,不僅為女學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使得學務部門不得不正視女子教育問題??梢哉f,《蒙養(yǎng)院章程》為《女子師范學堂章程》和《女子小學堂章程》的面世,做了必要的過渡與鋪墊。

        小結

        今天看來,社會化的新式女子教育,是晚清救亡與啟蒙思潮下的必然產物,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抗拒的呼喚。不管是“中國女學堂”的早夭,還是“癸卯學制”對女學的阻抑,都只是晚清女子教育發(fā)展進程中暫時的挫折。《蒙養(yǎng)院章程》雖然不利于女學的普及,但相關規(guī)定的有效性僅存在三年多時間,因而制度上對女學的負面作用相對有限。而且,即便是章程的制定者,其對女學事業(yè)的態(tài)度也存在不小的歧異,如張百熙對女子教育的積極態(tài)度,便與張之洞的意見相左。因而教育史家除了考察制度的變遷之外,還需要對關涉女學的具體人事因素加以關懷。若僅以“昏庸”“腐朽”來評判晚清學務上層,并不見得貼切。

        《蒙養(yǎng)院章程》貌似排斥女學,但它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強調,已經為女學留下了相當的成長空間。所謂“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學”之旨趣,是一個十分含糊、頗具包容性的精神,民間女學多可以從中努力找到生存的依據。更重要的是,晚清學務部門的行政力量非常有限,有令不行、禁而不止是教育界乃至晚清社會的習見狀態(tài),因而女學的命運,更多取決于督撫、地方官員對女學的好惡,以及二者與一地士紳的合力或角力的結果。大體上看,《蒙養(yǎng)院章程》出臺之前地方女學放任自流的境遇、蓬勃發(fā)展的勢頭和兼收并蓄的價值取向,在1904至1906年間并無本質上的改變。

        [1]剡溪聾叟(經元善).第一次女學會演說[J].女報,1902,(2).

        [2]天津擬興女學議[N].大公報,1902-07-01(2).

        [3]璩鑫圭,唐良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學制演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批示女學[N].大公報,1904-02-08(附張).

        [5]女學校稟奉嘉獎成立[N].申報,1905-07-24(9-10).

        [6]學務處批職員麟春稟合辦女學懇請照準一案[J].四川學報,1905,(16).

        [7]蘇學務處批女學不能延男教習[N].申報,1906-04-16(3).

        [8]揚州紳士上學務處稟[N].申報,1906-10-09(3).

        [9]湖南女學廢閉之原因[N].警鐘日報,1904-10-26(2).

        [10]清實錄:第59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1]師伏.感事(湖南第一女學堂解散事)[J].女子世界,1905,(2).

        [12]紀女學堂[N].大公報,1903-11-24(附張).

        [13]女學裁撤[J].女子世界,1904,(9).

        [14]女學界之蟊賊[N].警鐘日報,1904-07-31(3).

        [15]兩湖總督張札幼稚園文[J].東方雜志,1904,(7).

        [16]學務大臣張尚書天津視學演說[N].大公報,1905-08-07(2).

        [17]慈石(高燮).女學唱歌[G]//高铦,谷文娟.《覺民》月刊整理重排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18]黃湘金.從“江湖之遠”到“廟堂之高”——下田歌子《家政學》在中國[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19]籌辦安徽競化女學堂簡章[N].南方報,1905-12-17(4).

        [20]尼庵撥充女學校[N].南方報,1906-09-06(2).

        [21]批候獎勵興辦女學[N].時報,1907-01-06(3).

        [22]創(chuàng)設幼女學堂[N].時報,1906-06-20(3).

        [23]匯志江督學務批稟[N].南方報,1906-12-31(1).

        [24]吳江顧行.上端制軍書[N].時報,1906-11-25(1).

        [25]湖南淑慎女學堂開學記[N].時報,1904-08-16(2).

        [26]學務匯志[N].時報,1904-09-18(3).

        [27]廖秀真.清末女學在學制上的演進及女子小學教育的發(fā)展(1897—1911)[G]//李又寧,張玉法.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2輯.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

        [28]通.近數年來學生進步之證據[N].南方報,1907-02-13(1).

        [責任編輯:雨 夕]

        “The 1904 School System”and Women’s Educ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uang Xiang-jin
        (School of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China)

        After the Chinese Girls’ School was closed in 1900,the elite-run women’s schools appeared immediately in many places.However,The State Regulations on Elementary and Family Education,which was issu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in 1904,denied the legitimacy of women’s schools institutionally.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speech of Zhang Baixi,one of the 1904 Regulation makers and the official charge of the educational affairs,I argue that the 1904 Regulation was actually quite positive in terms of flexibilit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omen’s education.The practice of women’s schooling after the 1904 Regulation also proved that its negative influence was limited.The destinies of many women’s schools we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local personnel investment.In this sense,the issue of the 1904 Regulation paved the way for The State Regulation on Females’ Elementary Schooling and The State Regulation on Women’s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issued in 1907.

        women’s education;Zhang Baixi;The Government-Sanctioned Regulations on Kindergartens and Family Education;the 1904 School System

        黃湘金(1981— ),男,湖南邵陽人,博士,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文學、中國近代婦女史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史事與傳奇——清末民初小說內外的女學生研究(1898—1919)”(項目編號:11CZW053)、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清末民初小說內外的女學生研究”(項目編號:SWU110905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776

        A

        2095-7068(2015)01-0115-07

        2014-11-16

        猜你喜歡
        女學學制章程
        《水土保持通報》第七屆編委會章程
        《水土保持通報》第七屆編委會章程
        無聲之聲:明末清初政統(tǒng)與儒教中的女學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4
        美育史料·民生女學藝術會
        美育學刊(2019年4期)2019-07-24 01:49:00
        “癸卯學制”與晚清女子教育
        做“微整服務”,女學霸為顏值走向深淵
        公民與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3
        中國近代的學制流變
        新校長(2016年6期)2016-01-15 06:31:53
        長學制醫(yī)學生全程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大學推出“彈性學制”值得期待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女同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风骚主播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一二三区在线|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91九色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播放| 亚洲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专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a|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口| 极品少妇hdxx麻豆hdxx |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爆乳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精品国产a毛片久久久av| 精品厕所偷拍一区二区视频|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dvd | 岳好紧好湿夹太紧了好爽矜持 | 中文岛国精品亚洲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址|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国产伪娘人妖在线观看| 你懂的视频网站亚洲视频| 极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高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腿诱惑区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妺妺窝人体色www婷婷| 国产又a又黄又潮娇喘视频|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np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