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得中 溫劍平 趙佳 宋朝霞 楊劍麗 朱玉琢
【摘要】目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遺傳學的教學質量。方法選擇2008~2012年臨床七年制及醫(yī)事法學七年制學生,以教師布置課題,學生查閱資料,自主學習,成果匯報,全班討論,教師指導答疑的形式進行授課。結果學生準備充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都顯著得到提高。結論自主學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效果更佳,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遺傳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Q3,C4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中一門核心學科。遺傳學已經從個體水平向細胞、染色體和基因層次縱深發(fā)展,形成了許多新的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已成為生物科學各學科建設的基礎和主要理論支撐[1]。隨著生命科學的迅速發(fā)展,人類的基因圖譜的完成,許多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出現,遺傳學的研究范疇有大幅度拓寬,其研究內容也不斷深化。培養(yǎng)具有遺傳學基本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2]。隨著基因分析等技術,遺傳學也在臨床工作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學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老師為教學中心,老師把自己所理解的傳授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收,記憶,往往事倍功半[3]。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遺傳學授課的核心。
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學習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新知識的獲取能力、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以及是否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我們要做的是改變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但并沒有完全否定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今社會迅速發(fā)展,競爭越來越激烈,要適應這樣的社會形式,適應社會的更新,除了掌握學校里老師傳授的知識之外還需要適時的補充更新知識,這就需要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進行終身學習。這種能力是一個人所必備的基本素質。進入社會以后,一個人是否有巨大潛力,能否適應社會,取得成功,從根本上講,都是其是否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所決定的,這種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應該逐步培養(yǎng),教學者應對其重視起來。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的本質。
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對象:本教學法從2008年就開始應用于臨床七年制及醫(yī)事法學七年制學生。主要以學生講解、回答問題及全班討論展開教學,授課形式為理論課,課堂學生講解匯報時間為2個學時,學生討論2個學時,教師答疑及總結2個學時。
教學過程:首先教師要事先選好課題,布置給學生,然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習教科書,可翻閱資料,去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等或進行討論,理解以及掌握,對于重點難點要進行區(qū)分理解,提出疑問,充分準備PPT匯報學習情況,課堂上教師要隨機抽取3~5名同學進行學習匯報,匯報結束后,要解答同學提出問題,大家可相互回答,全班討論,直到教師最后給予答復,整個過程一一展開。教師在其中起提醒、引申和輔導的作用。最后教師點評:在同學匯報、回答問題、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點評,包括學生對所提課題的學習準備、PPT 匯報情況、問題的深度及學生討論等的評價和對此問題的補充知識介紹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激勵,合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吝嗇的鼓勵學生,讓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要盡量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歡樂。不斷激勵學生,給其成功感,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索,樂于自主學習,享受成功。
教學結果反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對此種授課方法的態(tài)度以及意見,不斷改善。
教學結果及討論
通過調查對此教學法非常感興趣或比較感興趣的占93.1%,本次教學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自主學習為中心,全班討論進行展開,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匯報學習成果,全班討論的時候,教師適時的進行引導,鍛煉學生的思維及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種授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在教學中學生的思考方式,提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過程里,學生是直接參與角色扮演,大大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尋求真相的興趣。并且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理論基礎知識。有些學生反饋說,遺傳學原來僅僅局限于死記硬背其中的原則、要領,但過不了太長時間便會忘記, 而通過自己去查閱資料,全班討論,老師適當的糾正指導,自然而然就熟記于心了。這種授課方式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授,學生收"的灌輸知識,克服了學生掌握知識和理解知識的盲目性和缺乏系統(tǒng)性的弊端,在這種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改變,教師由講解灌輸者變成了傾聽者,必要時給予提示,給出答案。讓學生自己提出題、學習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并且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每個人都成了問題的解決者,實現了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學生怎樣學,如何學,就需要教師"教"。教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5]。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漸漸養(yǎng)成習慣,同時,學生擁有好的學習習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方便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在研究培養(yǎng)大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我們堅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助,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皮妍,林娟,侯嶸,等.國內高校遺傳學教材發(fā)展研究[J].遺傳學教學,2009,51(1):109-112.
[2]石春海,吳建國,馬秋蘭,等.《遺傳學》課程的建設與優(yōu)化[J].遺傳學教學,2005,27(6):980-983.
[3]宋艷平.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學習策略[J].考試周刊,2013,8(43):133.
[4]吳向明.落實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J].學習方法報(教研版),2012,(0501):8.
[5]鄭貞愛.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6(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