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道安統(tǒng)一釋姓與魏晉選官品評制度之關(guān)系

        2015-03-28 03:51:14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
        關(guān)鍵詞:道安佛教

        譚 潔

        (湖北工程學院 政法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

        道安統(tǒng)一釋姓與魏晉選官品評制度之關(guān)系

        譚潔

        (湖北工程學院政法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道安統(tǒng)一釋姓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深遠影響。據(jù)史料記載,此舉深受佛典《阿含經(jīng)》中內(nèi)容之啟發(fā)。但從大的歷史背景來看,道安統(tǒng)一釋姓還可能與當時的魏晉選官品評制度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道安;釋;佛教;選官品評制度

        一、魏晉選官品評制度下的社會現(xiàn)實

        自魏文帝曹丕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推行陳氏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品定士族官階等級以來,此制已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它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制從內(nèi)容上來說,有三方面:一是設(shè)置中正,即掌管對某一地區(qū)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其中,州設(shè)置大中正官,各郡設(shè)置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長官推舉產(chǎn)生,晉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選授;各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的大中正官推舉,但仍需經(jīng)司徒任命。二是品第人物,這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品評人物又有三個內(nèi)容:其一是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其二是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其三是定品,即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確定品級。本來定品主要依據(jù)的是行狀,但晉以后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以至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品評制造了等級,明確了社會上世家大族的高貴地位,也為這些家族子弟帶來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特權(quán)。南朝崇佛的世家大族如瑯邪王氏、陳郡謝氏、吳郡張氏、吳郡陸氏、蘭陵蕭氏、廬江何氏、汝南周氏等,渡江后不僅盤踞著國家政治、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高位,而且掌握著思想文化領(lǐng)域的絕對優(yōu)勢。首先,優(yōu)裕的物質(zhì)生活是他們從事文化活動的前提和保障。世家大族多有產(chǎn)業(yè),他們不僅經(jīng)營土地,而且從事商貿(mào)活動,廣泛地在各個可能的領(lǐng)域謀求經(jīng)濟利益①劉淑芬先生特以會稽郡為考察,認為浙東土著和豪強主要傾向于經(jīng)營土地;北來的士族,為避免與浙東土著大族的利益沖突,則以參與制造業(yè)、商業(yè)、運輸業(yè)等經(jīng)濟活動為主;至于寒人,則廣營豪宅。參見其所著《三至六世紀浙東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史語所集刊》第58本第3分,第513頁,第520—522頁;以及《六朝會稽士族》,《史語所集刊》第56本第2分,第315—318頁。然總體看來,特權(quán)階層為追求經(jīng)濟利益,在土地、商業(yè)等各個領(lǐng)域均有涉獵。不過是經(jīng)營的重點,不僅有地域之分,還有家族產(chǎn)業(yè)之別。。南朝交換經(jīng)濟發(fā)達,錢幣已經(jīng)成為活躍的交換媒介②何茲全:《東晉南朝的錢幣使用與錢幣問題》,《史語所集刊》第14本第1冊,第26頁。。對于擁有的田產(chǎn),他們依據(jù)土地零散分布、地形多變的區(qū)域特點,采取多元化經(jīng)營,形成錯落有致的田園景致,既滿足了世家大族游山玩水、舒適享樂的資本情趣;同時大規(guī)模地生產(chǎn)出各項農(nóng)產(chǎn)品,在保證自給自足的前提下,極大地滿足了他們出售求利的需要。其次,世家大族以家族為單位,為保持門第的高貴和優(yōu)越感,十分重視家族成員的文化教育。這些貴族子弟從小就熟讀儒家經(jīng)典,及長,又廣泛涉獵內(nèi)外經(jīng)典,包括“三玄”和佛理知識,并修習書法、繪畫、樂理、棋藝等諸多技藝。在幾代人的辛勤努力和培養(yǎng)下,其中自然不乏杰出人才。如瑯邪王氏家族中的子弟王筠就驕傲地宣稱:“史傳稱安平崔氏及汝南應(yīng)氏并累葉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雕龍。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非有七葉之中,名徳重光,爵位相繼,人人有集如吾門者也。”[1]《王筠傳》

        佛教自漢末傳入中國,其發(fā)展與上層統(tǒng)治階級與世家大族的扶持有很大關(guān)系。有知識、有修養(yǎng)的世家大族子弟對佛教義理興趣濃厚,他們好言理,多與僧人交接談?wù)?。雖然魏晉時期世族子弟尚未深達佛理之精微,是而在講經(jīng)現(xiàn)場,他們主要充當聽眾的角色,雖為僧人與才學之士的辯才而折服,但也存在“但共嗟詠二家之美,不辯其理之所在”[2]《文學》的茫然。然而,世族子弟重義理的文化特質(zhì),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崇佛的隊伍中來。世家大族子弟與僧人的密切交往,不僅加速了佛教在統(tǒng)治階級上層的傳播和發(fā)展,而且為佛教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以及僧侶進入統(tǒng)治階層、干預國家政治提供了相應(yīng)基礎(chǔ)。表現(xiàn)在思想領(lǐng)域,就是“玄佛合流”成為風尚。這里的“玄佛合流”,有表層和深層兩重意義。從表層來說,它指的是熱衷談玄的世族子弟與僧人之間的密切交往。從深層來說,“玄佛合流”指的是談玄的文人自覺將玄學內(nèi)容與佛教義理結(jié)合起來,并與中土文化融會貫通,對三教理論進行闡釋,以及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修行。這使得“三教同源”漸成士人的精神傾向,為儒釋道三教融合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chǔ)。

        二、道安統(tǒng)一釋姓與魏晉選官品評制度的關(guān)系

        道安統(tǒng)一釋姓,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大事。關(guān)于此事,可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主觀上說,是道安整理經(jīng)典之時為佛典內(nèi)容所啟發(fā)。關(guān)于其所受啟發(fā)之佛典,存在兩種說法:一是道安受《阿含經(jīng)》的啟發(fā)。這其中又有四《阿含經(jīng)》和《增一阿含經(jīng)》兩種提法。前者如《歷代三寶紀》記載:“魏朱士行創(chuàng)首出家服法為僧,猶稱俗姓。吳晉相踵,弗革其風。逮自符秦有釋道安,獨拔當時,居然超悟。道俗欽仰,眾若稻麻。云既剃除紹繼,釋種子而異父,豈曰相承?今者出家宜悉稱釋。及后經(jīng)至翻四《阿含》。其文果云:‘四姓出家,同一釋種。’眾咸嘆伏?!?《大正藏》第49冊)又如《法苑珠林》記載:“有沙門釋道安,獨拔當時。居然超悟。乃云:既存剃染,紹繼釋迦。子雖異父,而姓無殊。今者出家,宜悉稱釋。及翻四《含》:果云‘四姓出家,同一釋種?!娤虈@服?!?《大正藏》第53冊)后者如《高僧傳》記載:“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后獲《增一阿含》,果稱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既懸與經(jīng)符,遂為永式?!庇秩纭斗鹱娼y(tǒng)紀》記載:“安入關(guān),沙門皆隨師姓。安曰:師莫如佛,應(yīng)沙門宜以釋為姓。及《增一阿含經(jīng)》至,有云:四河入海,無復異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大正藏》第49冊)另一是道安受《十誦律》的啟發(fā)。如《法華文句記》記載為:“汝當解王衣者。令脫王服被瞿曇衣。使隨師姓,此方古俗皆從師為姓。如竺道生本不姓竺,但事竺法汰為弟子耳。自安公來令同一釋種。譯《十誦律》乃見其文。律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一釋種?!?《大正藏》第34卷)這兩種說法中,比較有說服力的是道安統(tǒng)一釋姓是受《增一阿含經(jīng)》的啟發(fā)。《增一阿含經(jīng)》是北傳四部阿含之一。最初由前秦曇摩難提誦出梵本、竺佛念譯傳,曇嵩筆受,共得四十一卷。其后半十五卷每卷或大段末尾原有的錄偈,經(jīng)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得以補訂。但因全經(jīng)譯文未能盡善,后來僧伽提婆又略加改訂,現(xiàn)行本遂多題為“僧伽提婆譯”,為51卷(一作50卷)。因為道安曾參與對《增一阿含經(jīng)》的修訂工作,他閱讀經(jīng)文,受到啟發(fā)是合理的解釋。故后人贊道安法師云:“分經(jīng)雅合于親光,釋姓頗同于《增一》?!?(明)大佑述,傳燈鈔:《阿彌陀經(jīng)略解圓中鈔》卷一,《續(xù)藏經(jīng)》第22冊,第567頁中。至于有無受《十誦律》之啟發(fā),則需要推敲:東晉中葉道安、法汰等人,均努力尋求戒律?!妒b律》,又稱《薩婆多部十誦律》,屬于說一切有部。此經(jīng)在中國的傳譯尤為曲折:鳩摩羅什至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從卑摩羅叉曾受此律傳承,但鳩摩羅什因故還俗,不敢傳授戒律。后邀請罽賓三藏弗若多羅至長安傳授。弘始六年(公元404年),集義學沙門于長安中寺,由弗若多羅口誦,鳩摩羅什翻譯,但僅完成三分之二,弗若多羅入滅,譯事中斷。隔年慧遠邀請曇摩流支至長安傳授戒律,鳩摩羅什繼續(xù)翻譯,共譯出58卷本。未及刪定,羅什入滅。卑摩羅叉帶著初稿到壽春(今安徽壽縣)石澗寺,整理出61卷。卑摩羅叉后攜帶此律至江陵(今湖北江陵)各地弘揚,江南一帶甚是流行。后被《四分律》取代。因此道安晚年,戒律漸至。羅什來華,大出律藏?!妒b律》在長安傳譯時,道安并無參學機會,因他已過世。*湯用彤先生說,譯戒本即《十誦》是,安公曾參與空有誤,因《十誦》及《尼戒》均簡文帝時譯,年歲均不同。[3]156

        客觀上說,則需考慮魏晉選官品評制度的影響。眾所周知,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出身的圣人。又稱釋迦牟尼佛、釋尊。古印度實行種姓制度,把社會階層人士分為四個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姓有貴賤之分。宋代沈括曾在《夢溪筆談·雜志一》中指出:“唯四夷則全以氏族為貴賤,如天竺以剎利、婆羅門二姓為貴種,自馀皆為庶姓?!盵4]其中,剎帝利由國王、大臣等統(tǒng)御民眾、從事兵役的種族組成,所以也稱“王種”,其權(quán)勢很大,階級僅次于婆羅門,為世俗統(tǒng)治者。釋迦牟尼就出身此階級。

        佛教史料記載,釋迦牟尼原本是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名喬達摩·悉達多。佛陀圓寂之際,曾自述身世,勸慰大眾云:“汝等當知,今是度脫眾生之時,我應(yīng)下生閻浮提中,迦毘羅斾兜國,甘蔗苗裔,釋姓種族,白凈王家。我生于彼,遠離父母,棄舍妻子及轉(zhuǎn)輪王位,出家學道,勤修苦行,降伏魔怨,成一切種智,轉(zhuǎn)于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所不能轉(zhuǎn),亦依過去諸佛所行法式,廣利一切諸天人眾,建大法幢,傾倒魔幢,竭煩惱海,凈八正路,以諸法印,印眾生心;設(shè)大法會,請諸天人。汝等爾時亦當皆同在于此會,飡受法食;以是因緣,不應(yīng)憂惱?!?《大正藏》第3冊)他述說自己是甘蔗苗裔,釋姓種族,白凈王家。

        釋姓種族是當時印度貴族?!夺屽茸V》云:“諸族種姓,釋迦第一。”(《大正藏》第50冊)藍吉富先生著述《提婆達多》,曾把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提婆達多的叛佛破僧,歸原因之一于釋迦族王子的優(yōu)越意識。他說:“這是指提婆達多在‘種族’與‘出身’雙方面的優(yōu)越感所造成的自傲心態(tài)而言。個人所屬的種族是社會承認的優(yōu)良種族,個人的出身是社會承認的高階層地位,這些雖然不必然會促使每一個人都產(chǎn)生驕慢心理,但卻較容易使某些人在自覺或不自覺之間,形成自大的意識形態(tài)。……提婆達多的叛佛破僧,固然來自多種因緣,但是自命不凡的釋迦族優(yōu)越意識,應(yīng)該是促使他及他的徒眾走向這一不歸路的心理基礎(chǔ)?!盵5]68佛教史料多次提及釋迦族人的自傲,以及釋迦族作為貴族大姓的優(yōu)越感,最著名的事例莫過于流離王與迦毗羅衛(wèi)國所結(jié)的因緣。(《大正藏》第2冊)

        因為釋迦牟尼門第尊貴,故作為出家領(lǐng)袖的道安,要領(lǐng)導僧團,也需要給僧團這樣一群人一種社會等級,以對應(yīng)世俗的選官品評制度。既然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釋迦牟尼,他出身王種,那么以他釋迦種族的首字為姓,跟隨這樣一位精神領(lǐng)袖,也成為令信奉者感到無比驕傲之事?!八匝再F者,以作沙門同一釋姓,是以稱貴耳。……釋姓亦如是,故稱為豪貴第一也?!?《大正藏》第25冊)道安提出,所有的出家人以釋為姓,它代表的是作為方外之賓的出家群體,在世俗社會也應(yīng)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漢傳佛教徒?jīng)]有自己的“小家”,他們以寺院為家。因此,一定意義上說,寺院的出家僧眾組成的出家僧團,是具有大家庭意義的。住持是一寺之長,眾僧就像是家庭成員,他們互相修學、彼此關(guān)照,共同享用檀越的布施。

        隨著僧團的擴大,給出家僧眾一種社會地位的寺院需求會愈加迫切。道安從佛典《增一阿含經(jīng)》中尋找到理論的依據(jù)。如此經(jīng)中諸釋白世尊曰:“今日當作王,治領(lǐng)此國界,我等種姓便為不朽,無令轉(zhuǎn)輪圣王位于汝斷滅。若當世尊不出家者,當于天下作轉(zhuǎn)輪圣王,統(tǒng)四天下,千子具足,我等種姓名稱遠布,轉(zhuǎn)輪圣王出于釋姓。以是故,世尊!當作王治,無令王種斷絕。”(《大正藏》第2冊)又如那羅陀勸王歸于佛時,也說:“大王當知,迦毗羅衛(wèi)大國,轉(zhuǎn)輪圣王種出于釋姓,彼王有子,名曰悉達,出家學道,今自致成佛,號釋迦文,當自歸彼。”(《大正藏》第2冊)治世的帝王,佛經(jīng)稱“轉(zhuǎn)輪圣王”。釋迦牟尼因為德行了得,也被信眾推崇為“轉(zhuǎn)輪圣王”。鑒于釋迦牟尼在世間的卓越聲名與影響力,以其高貴種族為姓,以示虔誠的皈依,自然也成為了佛教徒姓氏最好的選擇。

        三、道安統(tǒng)一釋姓的僧團特征

        道安的歷史功績,湯用彤曾評論為:“釋法師在荊襄,功績遠逾其在河北時代。而尤為重要者,則(一)經(jīng)典之整理,(二)戒規(guī)之確立,(三)彌勒凈土之信仰?!盵3]147又云“東晉之初,能使佛教有獨立之建設(shè),堅苦卓絕,真能發(fā)揮佛陀之精神,而不全藉清談之浮華者,實在彌天釋道安法師。道安之在僧史,蓋幾可與于特出高僧之數(shù)矣。”[3]132可見評價之高!

        道安統(tǒng)一釋姓的僧團有著不同于魏晉世家大族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

        1.魏晉時期世家大族多遠離政治,而以道安為首的釋姓僧團卻看到宗教與政治的緊密聯(lián)系,提出“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之論

        士族南渡以后,一直把持朝政大權(quán)以維護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魏晉時期朝政更迭頻仍,內(nèi)部斗爭激烈,由于皇權(quán)逐漸擴張乃至全面掌握了國家朝綱,士族穩(wěn)固的政治地位明顯受到動搖;頻繁的皇權(quán)更替,更是使位居高官者,產(chǎn)生強烈的保全生命和家族的危懼感。殘酷的政權(quán)變更,以及皇權(quán)逐漸上升的大趨勢,門閥士族的從政心態(tài)也在發(fā)生變化。對于絕大多數(shù)“依流平進”的高門士族而言,他們從幼年時期就耳聞目染了宮廷皇室成員之間的明爭暗斗,及家族成員在風云變幻的政治舞臺上的種種際遇。官銜的提升,固然可以給家族帶來利益和榮耀;但同時,位高權(quán)勛者亦有可能成為朝廷爭權(quán)奪利之人收買、利用的對象,而卷入政治紛爭的漩渦,成為日后滅絕家族的緣由。因此,世家大族從政的雄心壯志急劇消退,雖位居高職,但為避禍,耽于山水之樂,而不愿從事實際政務(wù),結(jié)果導致寒素崛起,他們以軍功、吏能受到皇帝賞識,得以躋身政壇,執(zhí)掌機要,也打破了士族一統(tǒng)天下的政治局面。但高門大族子弟與新晉寒素之間仍然存在諸多矛盾。

        道安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戰(zhàn)亂,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北紛爭之際。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石遵請其入居華林園,其后避難,曾先居濩澤(晉縣,屬平陽郡),后北往飛龍山。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攻略河南,道安又帶領(lǐng)徒眾南下,在河南新野分張徒眾。他自帶一干人至襄陽,后定居襄陽長達十五年。在新野分張徒眾之際,道安曾議論道:“今遭兇年,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大正藏》第50冊)他認為僧團要想在亂世中求得生存之路,必須獲得實權(quán)人物的大力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來看道安統(tǒng)一釋姓的意義,就知他的想法是與魏晉選官品評制度相適應(yīng)的。他寄望僧團能成為社會上知名的釋氏家族。

        2.魏晉時期世家大族多喜玄談,而以道安為首的釋姓僧團不談玄,而是齋講不倦,以戒為師

        自永嘉衣冠南渡,正始玄風興起,士人尊尚玄談。世家大族對佛教的興趣偏重于義理,辯宗極則涉入《老》《莊》,說作用則儒以治世,佛以治心,殊途同歸,故多三教融合之論。這些文人士大夫談玄,并不止于《老》《莊》《易》三學,往往結(jié)合佛教義理,以及儒家學說的內(nèi)容,將之融會貫通,加以辯論。故而南方佛教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不同于北方的特色,即偏尚義理,不脫三玄之軌范。高門世族身在魏闕,心游江湖,或文義相尚,際會風云;或游心佛典,長于清談。文人清談之風,以晉宋為盛,齊、梁、陳三代,承其緒余。玄談是一門語言與思想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它要求恰如其分的回答對方的發(fā)問,而且還能運用語言的諧音、多義、對稱等技巧造成調(diào)侃的意味,以展示對答者的機智、幽默和風趣。因此,它不僅是相互談?wù)?,而且還在敏捷、機辯的言詞對答中彰顯勝者的學識和修養(yǎng)。佛典傳譯之時,多以老莊思想比附,遂使兩者結(jié)合,而為世人之談資。學佛談玄,二方同趣,故文人士大夫崇奉之至,這些文人士大夫本《老》《莊》《易》三學,聯(lián)系佛經(jīng)義理,競相以言辭辯捷為高?;谛W與佛學基礎(chǔ)上的清談,以精妙的義理,嚴密的邏輯,機智的言語吸引了中國的士大夫,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本,從而也使其思想呈現(xiàn)出玄佛合流的傾向。就是出家人中間,也有善于談玄者,如東晉支遁(即支道林),郗超的《與親友書》曾評論為:“林法師神理所通,玄拔獨悟,數(shù)百年來,紹明大法,令真理不絕,一人而已?!笨芍Ф菔钱敃r有名的玄談和尚。

        道安統(tǒng)一釋姓的僧團,卻摒棄了這一社會風尚。如習鑿齒與謝安書云:“來此見釋道安,故是遠勝,非常道士。師徒數(shù)百,齋講不倦。無變化伎術(shù)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無重威大勢可以整群小之參差。而師徒肅肅,自相尊敬。洋洋濟濟,乃是吾由來所未見。其人理懷簡衷,多所博涉。內(nèi)外群書,略皆遍睹。陰陽算數(shù),亦皆能通。佛經(jīng)妙義,故所游刃。作義乃似法蘭、法道。恨足下不同日而見,其亦每言思得一敘。”(《大正藏》第50冊)這段對話表明道安僧團以其獨特的整肅氣象,贏得了世人敬慕的眼光。道安在襄陽,深感戒律傳來不全,于是自制戒規(guī)。《高僧傳》記載為:“安既德為物宗,學兼三藏。所制僧尼軌范,佛法憲章,條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經(jīng)上講之法。二曰常日六時行道飲食唱時法。三曰布薩差使悔過等法。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大正藏》第50冊)

        3.魏晉時期世家大族子弟多寄情于山水,而以道安為首的釋姓僧團卻寄情于佛教經(jīng)典,組織佛典的翻譯與整理

        南渡的士族,自可依流平進,遂優(yōu)游人世,于政務(wù)全不經(jīng)懷;而皇權(quán)逐步凌駕于士族特權(quán),更是改變了士族與王朝唇齒相依的利害關(guān)系。頻繁的政權(quán)更替,必然使士族遇到忠于舊主,獲得虛名;還是投靠新主,獲得實利的矛盾,也使士大夫的人格受到考驗。為了緩解現(xiàn)實社會生存的壓力,魏晉世家大族子弟選擇自然與清談,以滿足他們的精神慰藉。美好的大自然,無論是山的險峻,還是水的靈秀,可以給予士人無限的遐思,引發(fā)他們對人生詩情畫意的感嘆,從而暫時獲得心靈的安寧。而基于玄學與佛學基礎(chǔ)上的清談,更是以精妙的義理,嚴密的邏輯,機智的談吐征服了中國的士大夫,成為他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淖粑镀?。于是士大夫競相以談?wù)摓楦撸趯嶋H事務(wù)難以勝任。遂不事政務(wù),多為山水之游,以娛性靈之樂。

        以道安為首的釋姓僧團則寄情于佛教經(jīng)典,道安努力搜集經(jīng)典,作《綜理眾經(jīng)目錄》一卷。他或廣求寫本,總集名目;或校閱全文,定其譯人。對于既無本可參,又譯人缺失的,則特列《失譯錄》。道安僧團對佛教經(jīng)典的整理,據(jù)《出三藏記集》記載:“初經(jīng)出已久,而舊譯時謬,致使深義隱而未通。每至講說,唯敘大意,轉(zhuǎn)讀而已。安乃窮覽經(jīng)典,鉤深致遠,其所注《般若》《道行》《密跡》《安般》諸經(jīng),并尋文比句,為起盡之義,及《析疑》《甄解》,凡二十二卷。序致淵富,妙盡玄旨,條貫既敘,文理會通,經(jīng)義克明,自安始也?!?《大正藏》第55冊)說明道安窮覽經(jīng)典,鉤深致遠,治學是勤勞且謹嚴的。

        道安統(tǒng)一釋姓,可能是依據(jù)《增一阿含經(jīng)》,同時也可能與當時的魏晉選官品評制度有關(guān)。道安是寄望用統(tǒng)一釋姓,來為所有出家人創(chuàng)造擁有高貴釋迦族的法脈傳承,讓天下出家人共享一個釋氏家族的貴族大姓。

        參考文獻:

        [1]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上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沈括.夢溪筆談[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藍吉富.提婆達多[M].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

        (責任編輯:陳道斌)

        中圖分類號:B3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4476(2015)12-0019-04

        作者簡介:譚潔(1971— ),女,湖北應(yīng)城人,湖北工程學院政法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佛學,宗教倫理。

        收稿日期:2014-12-25

        猜你喜歡
        道安佛教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藝術(shù)
        從“五失本,三不易”談翻譯標準
        徐日昇的中國佛教觀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40
        近十年道安研究綜述(2008-2018)
        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質(zhì)思想
        科教導刊(2019年11期)2019-06-03 02:59:42
        敦煌佛教疑僞經(jīng)疑難字詞考釋
        道安的翻譯思想及其在佛教史的歷史地位
        山西青年(2019年2期)2019-01-15 08:00:49
        道安,讓僧人們有了自己的姓
        道安高速公路建設(shè)期能耗排放統(tǒng)計監(jiān)測與分析
        上海公路(2017年3期)2017-03-01 07:03:19
        69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尤物av在线网站| 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 国产白浆流出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国产精品久久|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最新在线视频| 97国产精品麻豆性色|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精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操老熟妇老女人一区二区| 情爱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性一交一乱一透一a级|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日本av第一区第二区|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日本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天堂日本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伊甸园亚洲av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yeyecao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成人av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p| 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久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