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璐
多年以來,我一直分管南寧市青秀區(qū)劉圩鎮(zhèn)所有小學的教學工作,每個學期到所轄的各個學校去聽幾十節(jié)課,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由中老年教師執(zhí)教的語文課,其間,我發(fā)現(xiàn)這些課的提問十分粗糙,提問的質量和效果都令人擔憂。
以下是我隨機從50節(jié)中老年教師的語文課中關于提問的課堂觀察得到的數(shù)據(jù)。
50節(jié)課總的提問次數(shù)為1363次,這些提問中,全部是老師提問學生,沒有一個問題是學生問老師的。
一、從提問的類型來看
問題類型 無意義的判斷式問題 識記和記憶性問題 分析和推理性問題 創(chuàng)造性問題 批判性問題
次數(shù) 315 968 78 2 0
所占比例 23.11% 71.02% 5.72% 0.15% 0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這些中老年教師所設的疑問絕大部分集中在一些識記和記憶性的問題上;其次,還有相當多的問題是無效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
二、從問題的回答對象和方式來看
回答對象和方式 全班齊聲答 小組或部分答 舉手后指定1人答
次數(shù) 938 6 419
所占比例 68.82% 0.44% 30.74%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這些中老年教師采取的問題的回答方式大多數(shù)都是一問群答的方式,根源在于所問問題的思考空間有限,大多是識記類問題,能識記的同學固然會集體大聲回答,不能識記的同學照樣可以跟風應答。
三、從教師的理答方式來看
(此表僅針對學生舉手后教師指定1人回答的419次問答做出分析)
教師的理答方式 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對學生的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 對學生回答鼓勵或稱贊
次數(shù) 167 178 74
所占比例 39.86% 42.48% 17.66%
從上表中教師的理答方式來看,似乎可以明白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原因,學生得不到鼓勵和稱贊自然就沒有信心舉手回答問題了,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老師在自問自答,有時問出問題后,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老師就已經自己作答了,最后問了一個“對不對?”學生齊聲答了聲“對!”就這樣過去了。
那么,到底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中老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提問如此粗糙呢?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如下幾個方面罷了:
缺乏鉆研精神,教研教改的積極性和主動吸收養(yǎng)分的熱情不高,這部分人由于年齡方面的限制,在業(yè)務上和事業(yè)上提升的空間和愿望都十分有限,因為他們身處基礎教育的最底層,職稱大都已經基本“封頂”,行業(yè)內的地位也已經基本“見底”,死豬還能害怕熱水燙不成?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他們的教研積極性從何提高呢?由于體制上的因素,他們的學校領導乃至上級領導對于他們不積極、不主動的工作表現(xiàn)似乎也有點無能為力。這是觀念上的因素,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難解決的。
缺乏長期性的、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引領。由于地處農村地區(qū),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相對較低,再加上受到地域、資源以及領導的價值觀等多方面的限制,這些農村的中老年教師很少有機會和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更不用說是請專家來到身邊號脈和診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詬病,并對癥下藥給出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案從而藥到病除了。
缺乏積極而活躍的教研氛圍和能力較強的能帶動他們向上的同伴。農村地區(qū)大多數(shù)是分散辦學,學校規(guī)模小,人員少,很難形成積極熱鬧的教研氛圍和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教研活動形不成氛圍,沒有同伴互助,自己存在的缺點就無從知曉,更別說糾正了。所以,就出現(xiàn)了“以前都一直是這樣問的,就一直這樣糊里糊涂地問下去了。”的現(xiàn)象。
如何才能提高這些中老年老師課堂教學提問的效率,從而提高其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適時提問,啟發(fā)思維,及時反饋
提問不僅僅是教學信息的傳播過程,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情感交流和合作的過程,是聯(lián)系老師、學生以及教材這三方關系的紐帶。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給他們提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就能夠聚焦他們的注意力;當學生學習遇到阻力時,老師通過提問來點撥和引導,往往就能夠讓他們重新振奮起來,提問時要注意進行層層深入的啟發(fā),而不要直接把結論告訴他們,以免讓學生形成思維上的依賴性。同時,老師還應通過引導來及時反饋信息,通過這個過程,滲透情感成分,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融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二、問題難易要適中,要有思考空間
設疑一定要盡量避免無效提問現(xiàn)象,所提問題既不要太淺白,沒有思考余地,以免學生提不起興致,但也不要太深奧,讓學生無從下手,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設計的問題還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思考以后都能夠回答。
三、教師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設計問題的能力和技巧
除了要衡量好問題的數(shù)量、難易程度以外,還要把握好問題的切入點,力求做到問題數(shù)量少且精,難易適度,切入點準確,從而達到通過“精問”來促進“深思”的效果。既要避免“滿地澆花”的提問,也要突破“標準答案”式的束縛,讓問題的答案更加豐富和多面,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精神。
總之,要提高農村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重而道遠,需要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共同努力,首先從提高農村中老年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效率來提高其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相信總有一天能看到農村的校園里也像城市校園一樣,充滿著積極而活躍的教研氛圍,看到農村的課堂教學也能扎實而有效,看到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差距在進一步縮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