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切合題意凸顯中心
□劉騰輝
文章的中心就像是軍隊的統(tǒng)帥一樣,能起到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這樣才能揭示深刻的道理,引起讀者的共鳴。那么,如何才能凸顯文章的中心,讓作文能夠深深地打動讀者呢?
一、運用對比。本單元的名家名篇中,有不少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正反雙方的對比和碰撞,在比較中鑒別、突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詳略得當。一篇文章,詳與略的安排,不是取決于你對材料的占有量,也不是取決于你的喜好,而是由文章的中心所決定的。與文章中心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要詳寫;與文章中心關系不大但有關的內(nèi)容,要略寫;而與中心無關的材料,要敢于舍棄,堅決不寫。只有做到詳略得當,才能更好地彰顯文章的主旨。
三、畫龍點睛。這是寫人記事的文章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即在文章的關鍵位置,通過抒情和議論揭示文章的主題。一般是用在文章的結尾處,用一兩句抒情議論句,卒章顯志,進一步深化文章的中心。
四、反復扣題。俗話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寫作時可以在題目中嵌入主題詞,文中也應盡可能地使用恰當?shù)闹黝}詞。一般情況下,主題詞在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就越能凸顯文章的中心。
彎腰
李康威
樓道剛被打掃完,到處都干干凈凈,地板像洗了澡一樣潔凈光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讓人不忍心踩上去。
這時,一個“不明飛行物”闖入我們的視野,只見它飄飄悠悠,最終落到了地板上,整個樓道的美感頓時大打折扣。
一位女同學經(jīng)過,見此情形,快步走過去,彎下腰,將垃圾撿了起來,放入了不遠處的垃圾箱。
“好熟悉的動作!”我喃喃自語道,這讓我想起了發(fā)生在去年夏天的一件事……
烈日當空,驕陽似火。太陽氣憤得想把大地烤焦。大街上依然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我急匆匆地往車站跑去,還好回家的公共汽車還未出發(fā)。
坐上車,我轉身看向車窗外,熱浪在人群中涌動,行人也越來越少,但賣雪糕的老爺爺依然在烈日下堅守。
一個青年進入我的視線。只見他晃晃悠悠地走到老爺爺面前,買了一根雪糕后又邁著懶散的步子離開了。離開的同時,一個白色的雪糕袋從他手中輕輕飄落,像一只斷了翅的蝴蝶,盤旋著、掙扎著落在地上,顯得格外刺眼。
行人依舊匆匆,沒有人過問這只可憐的“蝴蝶”。它無助地吶喊著,希望能夠喚醒人們的公德心。
就在這時,那位賣雪糕的老爺爺站了起來,只見他腳步蹣跚地朝離他很遠的雪糕袋走去,步子雖慢卻很堅定。
就在他即將抓到那只雪糕袋的時候,風兒卻趕來湊熱鬧,將雪糕袋吹向了遠處,但老爺爺依然默默地跟了過去。終于,老爺爺來到了雪糕袋前,彎下腰,將雪糕袋放入了旁邊的垃圾箱內(nèi)。
這時我坐的車已經(jīng)開動了,而老爺爺彎腰的動作就像一張照片定格在我的記憶中,成為一道難以忘懷的風景。
往事雖然過去,但是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彎腰”的舉動,好像是輕而易舉的事,卻讓我看到了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閃光點,感受到了他們非凡的人格魅力。在我心中,他們才是最有魅力的人,他們才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人。
【點評】1.突出細節(jié),主旨鮮明。一個“彎腰”的動作,兩個小故事,一略一詳,刻畫出那位女同學和那位賣雪糕的老爺爺?shù)男蜗螅宫F(xiàn)出社會中良好的道德風尚,文章主題很明確。雖說文中那個亂扔垃圾的青年不文明,說明社會中還是存在不道德的人和事,但社會的主流還是積極向上的。
2.修辭生動,語言傳神。小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使文章形象生動。如比喻句“像一只斷了翅的蝴蝶”表現(xiàn)雪糕袋被風隨意吹動的狀態(tài),擬人句“它無助地吶喊著”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上人們?nèi)狈滦牡呐u與對提高公民素質(zhì)的渴求,這些句子給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