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繆寶迎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染色的“藏紅花”。晚會現場,工作人員分別用兩杯開水沖泡真假藏紅花。與人們想象不同的是,泡完呈紅色的反倒是假的。
其實,中藥染色制假行為由來已久。筆者曾查處過一起假冒藏紅花案。制假者居然將普通紅紙加工成“紅花”。將這些假紅花丟入水杯中,立即化作一攤紙泥和紅水。
除了紅花外,涉“黃”的常用中藥黃連、黃柏、蒲黃、姜黃、人工牛黃等也常被不法分子染色,冬蟲夏草、血竭、石斛、延胡索、青黛、菟絲子、朱砂、烏梅、五味子、細辛等,查出染色問題者也不少。
為什么要給中藥染色?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中藥炮制規(guī)范是不存在染色方法的。也就是說,中藥只要出現染色,就屬于違規(guī)制假行為,這是有別于某些食品生產過程中可以使用食用色素的。其次,染色目的多數是為了“賣相好”。一些劣質藥材經染色后,色澤會變得鮮艷。一些藥材被提取有效成分后,顏色淺淡,一些不法分子會對其染色后,冒充合格飲片再度銷售。用染色法制假,紅花最為常見。還有用白芍的根莖部分染色加工成川烏、用紅薯染色加工成首烏等。此外,染色的對象較多地集中于貴重藥材,如血竭、蟲草、紅花等。
給中藥染色的手法也在不斷變化,非專業(yè)人員難以識別。其使用的染色劑主要是金橙Ⅱ、胭脂紅、金胺O等。胭脂紅屬于食用色素,但不得在中藥加工過程中使用。金橙Ⅱ、金胺O屬于工業(yè)染料,完全不可食用。染色劑多屬于合成色素,由于在中藥染色過程中,其使用量一般比較小,因此,尚未出現服用染色中藥而導致急、慢性毒性反應的報道。但無論是否會對人體構成傷害,染色行為都屬非法添加。
作為消費者,或者說作為需要服用中藥的患者,該如何應對中藥染色問題?
至少有三點是值得提醒的:第一,中藥仍然是藥物,不是食品,不宜長期“依賴性”服用,必須遵從醫(yī)生意見,不要聽了一鱗半爪的宣傳,就“照方抓藥”。第二,對中藥功效的認識要客觀、科學。近年來,對諸如蟲草、紅花、石斛等中藥功效的宣傳明顯言過其實,更多基于商業(yè)推廣需要。比如說宣傳的蟲草功效,大多沒有臨床科學數據的佐證,紅花也不是人人能吃的,而這類昂貴的中藥往往是制假染色的重災區(qū)。第三,購買中藥還是要找正規(guī)醫(yī)院或藥品零售企業(yè)。路邊攤販所售中藥,基本都不可信,網購的風險也不小。
近幾年,地方政府和國家食藥監(jiān)部門曾經多次組織對中藥領域開展專項治理,但仍然未能根治。筆者認為,根本解決中藥染色問題還是需要依法整治。
用其它物品染色假冒中藥者,屬于典型的生產假藥行為,相關法律條款對其處置的規(guī)定很明確。但對通過染色改善中藥“賣相”的,在行政處罰過程中,似乎法律依據不是非常明確。
筆者認為,這些染色劑成分,均系中藥自身及炮制過程中所不應該出現的。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藥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不符的,即為假藥。染色中藥飲片,定性為假藥似無不妥,對其實施行政處罰依據充分。依據兩高相關司法解釋,生產銷售假藥屬于“行為犯”。只要認定違法者存在故意生產銷售假藥行為,無論是否發(fā)生危害后果,即構成刑事犯罪,就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只有讓制假者付出相應的代價,只有讓不法分子真正受到法律嚴懲,才能有效遏制中藥制假行為,才能營造讓百姓放心的用藥環(huán)境。
(作者為江蘇省南通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