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職業(yè)中學 王雪花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發(fā)展個性特長。語文教學進入中職教育課堂以來,我們一線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認真教研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案,使用多種課堂教學模式。但是,課堂效果卻大相徑庭。有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很好,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有的課堂卻松松散散,“看客”甚多。為何差異如此之大呢?筆者認為這種差異主要源自教師自身對課堂的管理上,特別是對“課堂導入”這一教學細節(jié)的關注不夠。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的細節(jié)很多。而在眾多教學細節(jié)中,抓住每節(jié)課的“導入設計”這一教學細節(jié)是關鍵。教師應當從課堂第一分鐘做起,使之精美而生動,從而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喚起中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中職語文課堂更加有活力。在教學實踐中,下面談談自己粗淺看法。
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果,應當從每一節(jié)課的第1分鐘做起,導入設計這一教學細節(jié)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這里,中職語文課堂也不例外。課堂導語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中職語文課堂導語應緊扣新鮮話題注重趣味性來進行設計,因其具有較高的教學實效,導入效果較好。筆者希望通過一些教學案例來談一下在設計課堂導語時為何要緊扣新鮮趣味性。
上課預備鈴聲剛響完畢,老師步入課室,映入眼簾的是以下一些情景:或聊得正歡的、或睡得正濃的、或練習專業(yè)技能的,或玩著手機的、聽著歌曲的……極少翻著語文書預習、復習的。這個時候,要讓學生收回心思上好一堂語文課,就離不開精彩的課堂導入。雖然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但是他們對新鮮事物及有趣味之物的喜愛是和其他學生一樣的。因此,在設計教學導語時應體現(xiàn)新鮮趣味性,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課堂的開展。例如,有一次要給2012級春季計算機班上《足球與人生》這篇課文,筆者一走進課室,就大聲的問班上同學:“同學們,近來有誰在看我們國足的熱身賽嗎?國足贏球了!三比零!”說完臺下馬上有學生回應:“老師,贏越南三比零算什么本事嘛!”“國足太讓我失望了,不過也總算是贏球了?!薄耙菄隳芴呤澜绫秃昧恕薄P者見班上越來越多同學的注意力轉移到足球話題上,就順勢指出“足球如人生,人生如賽場”,強調(diào)“要努力,要奮斗,不要計較,重在參與,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堂課的導語在設計時就考慮到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大部分是男生,并且當中有部分學生是球迷,而國足當時的世界杯熱身賽是新鮮素材,許多人都在關注,因此,對上了學生的“胃口”,成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做到了“投其所好”,使學生有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自由、平等的學習氣氛。根據(jù)交往理論,交往時主體間的對話是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參與。因為只有平等的參與,交往雙方才可能向對方敞開心扉,彼此接納,無拘無束的交流互動。
如果我們的教師仍然是傳統(tǒng)的角色,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教學,那么師生平等恐怕是實現(xiàn)不了的。很難設想,一個高高在上的、充滿師道尊嚴意識的教師,能設計出生動的、有趣的、新穎的“導入”, 在課堂開始短短的前5分鐘內(nèi)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熱情,更別提“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發(fā)展個性特長”這一教學課程培養(yǎng)目標了。
基于此,只有當老師的角色轉變了,才有可能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地參與。改變教育關聯(lián),改變學習方式,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覺”。實現(xiàn)師生平等要求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交流認識,探討問題,爭鳴觀點,關注學生的情緒,關注學生每一個問題、一個眼神、一絲微笑等。教師上課導入時要對學生的情緒進行調(diào)動,盡可能地將學生注意力快速轉移到當前教學內(nèi)容中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導入的方法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從形式上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講解、講述、講析;二是朗讀、范讀、默讀;三是觀看視頻、圖畫、模型等。
從內(nèi)容上看,也有三個方面。一是以情動人,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引起學生共鳴;二是以趣感人,講笑話,講故事,設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三是以智示人,尋章摘句,探索新鮮熱門話題,以新引舊,激發(fā)想象,啟迪思維,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例如,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一課時,可以這種方法導入:著名詩人海子有句詩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同學們,假如你有足夠的錢的話,你會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話題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都來了。短暫的討論之后,抓住契機,引入本課:同學們的奇思妙想讓老師大開眼界,是的,心目中的房子可以建在水上的,下水游泳,暢游海底世界;也可以建在高空中的,和云朵作伴,呼吸很新鮮的空氣,鳥瞰大地,一覽眾山??;把房子建在山村里的話,生活在其中可以遠離塵囂,脫離世俗,心曠神怡。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們暫且稱它為小屋吧,溫馨點。這小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精神的家園,選擇什么樣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們具有什么樣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家李樂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動情的導入,把大家的思緒帶到了這個美妙超俗的藝術世界,既得到了美的享受,還做了一次靈魂和精神力量的心靈巡禮。
總之,教學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導入設計則是這一藝術的點睛之筆,精彩的導語設計有待更多的創(chuàng)新。但無論何種導入方式,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因人不同,因課迥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使其知識性、趣味性、啟發(fā)性和靈活性的統(tǒng)一。